由十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引发的思考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86521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十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引发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由十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引发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由十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引发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由十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引发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由十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引发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由十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引发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十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引发的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十个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引发的思考10 级农业技术推广(养殖) 崔荣飞 摘摘 要:要: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事业,发端于农村。改革开放 30 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数个中央全会文件和 10 个中央“一号文件”。在不同 历史阶段,中央农村工作文件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回顾这 10 个“一号文件”,对 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轨迹和未来走向有着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 关关键词键词: :“三农” 发展 新农村 建设 城乡发展 生产力 2011 年是改革开放 32 周年,当我们站

2、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回眸时看到,改革开放 32 年来,中央出台的十个涉农“一号文件”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在这一系列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30 年来农村改革高潮迭起。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十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各有侧重,准确把握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改革主线,加速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共同奏响了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气势磅礴的主旋律,是我国城乡社会走向和谐发展、致力于共同繁荣的时代最强音。我国农村改革 30 年,主要是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

3、权。第二步是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是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30 年来,中央分别在改革初期(1982 年到 1986 年)和新世纪初(2004 年到 2008 年)发出 10 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记录了农村改革前进的步伐,闪烁着农民首创精神的光辉,也彰显出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5 个“一号文件”启动了中国农村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时期。主要拉动力是农民首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集中释放了压抑已久的农村社会生产力,一

4、举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从1980 年至 1985 年,农民收入年增长率超过 10%,出现了超常规增长。那时候农民是欢天喜地,城里人也高高兴兴。新世纪 5 个中央“一号文件”,主线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转变。受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我国“三农”工作出现重要转机,粮食连续 5 年丰收,农民收入年均增长超过 6%,又一个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到来。如果说改革初期 5 个“一号文件”,着重解决了农民经营自主权和人民温饱问题,为推动其他各领域的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党的十六大以来连续出台的 5 个“一号文件”,则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

5、多予少取放活为方针,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对农民实行免税和直接补贴,开启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农村改革 30 年的两个重要时期,反映出两个时期农村改革的力度很大。上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同志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90 年代至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指出,实现跨世纪发展的目标,难度最大而又非完成不可的一项任务,就是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他强调,必须更加重视和加强农业,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强调统筹城乡,强调科学发展,强调社会和谐。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

6、不断创新。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对工农、城乡关系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胡锦涛总书记讲过的三句话很有代表性。第一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第二句,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三句,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新阶段。这些话最终都指向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伟大目标,即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实际上,这也正是新世纪 5 个“一号文件”的政策指向。我们就是要通过给农民平等权利,给农村更多支持,给农业更多反哺,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考察,他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

7、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党的一贯政策,广大农民也有这方面的强烈愿望。现在一些地方搞土地流转热情很高,关键要看,是不是农民自己想干的。如果是,我举双手赞成。中央文件很早就提出了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的基本原则,即依法、自愿、有偿。近年来出台的物权法明确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强化了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中央希望的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和合法权益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现状看,农村改革要在 3 个层面上突破:一是已有惠农政策,今后需配套出台细化措施,不断提高惠农水平。二是有些方面的改革不彻底,需要加速向前推进。三是一些改革尚未启动,需要尽快展开。总体来看,今后推进农村改革, “放活”是关键。无论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发育新型经济组织,还是促进生产要素回流农村,都需要“放活”。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农村改革就深化了,反过来对城市会提出改革新要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就会逐步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