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67979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课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理论与实践的崭新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是: 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 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

2、班人。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大纲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精神,参照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来制定的。学习这门课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编写组编著 2006

3、年版。 参考书目: 思想道德修养 (专科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育部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 2003 年版; 法律基础石油大学出版社 山东省高等学校思想品德课统编教材 2003 年版。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与考核方法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与考核方法 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让学生知道公民道德和法律基本知识, 了解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理解学习“基础”课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树立正确地2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六、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六、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 学时 章节 教学内容 总学时 讲授 实验实践 备注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6 4 2 课

4、堂讨论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4 2 2 演讲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6 2 4 参观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6 4 2 课堂讨论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2 2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4 2 2 课堂讨论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6 4 2 辩论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4 4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10 8 2 模拟法庭 合计 48 32 16 七、必要的说明七、必要的说明 本课程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一门课程。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采用理论

5、讲授与讨论、自学原著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书本知识与时事政策学习相结合,理论重点讲授,辅之以录相、讨论、辩论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教学大纲内容与要求教学大纲内容与要求 绪论绪论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通过绪论部分的教学,要使学生们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3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节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肩

6、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第一章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坚定崇高信念 学习要求学习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 帮助大学生

7、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涵义与类型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三节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

8、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4第二章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本章组织学生学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

9、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四、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第三章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背景,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

10、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5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四节第四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阐明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和历史发展,揭示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11、与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历史联系; 揭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搞清楚“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揭示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及其重要意义, 阐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和具体要求, 明确为什么在当前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诚信为重点。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

12、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6第三节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第四节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五章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3、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第六章第六章 培育敬业精神培育敬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树立家庭美德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饯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认清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饿恋爱观和家庭美德观,履行婚姻家庭法律官方的基本要求。 7教学内容教学内

14、容 第一节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职业法律的基本要求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一、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七章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培育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精神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通过对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国家安全意识、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等内

15、容的学习,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掌握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8第三节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履行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四节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加强

16、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八章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自觉遵守法律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通过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制度、程序法律制度的学习,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树立正的权利和义务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实体法律制度我国实体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程序法律制度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诉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