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3404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曲阜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曲阜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曲阜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曲阜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曲阜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曲阜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曲阜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山东省曲阜山东省曲阜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分值: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答题注意事项:1答题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到答题卡上(对应题号涂,711 题空着不涂) ,主观题写在答题卷和作文纸上。2将 11(1)多项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文后各题。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 礼

2、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 ”其贡献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于是“礼义以为纪” ,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 “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制度,

3、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 ,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礼”是人性的基础。 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 “礼” 是人类文明

4、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 “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 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 “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 2 -安其位,和谐相处。 “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

5、用。 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 ”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 、 “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6、。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1下列有关“礼乐文明”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先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套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原因是当时就产生了大量的礼乐歌舞形式。C周公是礼乐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殷商的礼乐形式,并注入了“德”的因素,使其有较大的发展。D先秦的礼乐文明经历代继承发扬和变革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主旨却变化不大。2下列对于“礼”与

7、“乐”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是人性的基础,能够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能陶冶人们的情操。B “礼”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C远古时期, “礼” “乐”并存,涵盖一切;周代以后, “乐”成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D由于“礼” 、 “乐”的结合,能够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所以孔子常常将其相提并论。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礼乐文明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礼乐仪式。B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表明礼仪制度在那时就已初步建立。C孔子不仅整理、传播了儒家经典“六经

8、” ,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D礼乐文明强调通过礼教,让人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3 -【答案】1.A2.C3.B【解析】1.试题分析:B 项“完备成熟”的原因是“因为那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了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C 项周公“继承了殷商的礼乐”解说不确,原文是“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 。D 项原文“其内容不断丰富,主旨却变化不大”与原文“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不符。完成本题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检查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表述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考点

9、: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C 项, “礼 乐并存,涵盖一切”与原文“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不符。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B 项,文章“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与原文“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不符。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

10、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贺若弼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 4 -帝曰:“太子非帝王器

11、,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颖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

12、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隋书贺若弼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 /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B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 /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

13、吾以舌死汝 /不可不思/C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 /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D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 /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中的“受禅”是中国古代禅让制的遗存。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民主方式,即部落每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尧舜禹都是这种制度产生的君王,在这里仍然是这个意思。B县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西周始置,是异姓功臣的第二等封爵。从北周开始,郡公之上增设国公一爵,县公成为公爵的第三等。C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方式,一般有干支纪年和帝王年号纪

14、年两种。文中高祖,是隋朝政权隋文帝杨坚,高祖是他的庙号。 D江南,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狭义上指太湖流域。“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贺若弼年少时便怀有大志,充满正气。他文韬武略,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 5 -B贺若弼能听父亲教诲而慎言。在太子一事上他说话很慎重,后来新皇登基后才保住了性命。C贺若弼有计谋,有军事才干。贺若弼渡过长江,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阵,大败敌军。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买酒,贺若弼毫不留情,立刻把他斩首。7.把文中画

15、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4 分)(2)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6 分) 【答案】4.D5.A 6.C7.(1)贺若弼年轻时性格豪爽(慷慨激昂),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习骑射, 又懂得撰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代有很大的名声。(2)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时),项羽就骑上马,部下骑马跟随的壮士还有八百多人,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疾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黎明),汉军才发觉,命令骑骑兵将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他。【解析】4.试题解析

16、: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本题可以按照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名词“弼、江南、吾志、吾、汝”等,动词“平、成”等。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5.试题解析:A 项,禅让在后来已经失去实际意义,仅仅是说法而已。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这需要考生平时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