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产业面临挑战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5669776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石油产业面临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国石油产业面临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石油产业面临挑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石油产业面临挑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石油产业面临的挑战王 军 荣石油,被称之为国民经济运行的“ 血液” ,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 目前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并不是那么令人乐观,有很多前所未有的机遇,更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并化挑战为机遇,不仅关系到我国石油产业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和繁荣。要推动中国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对目前我国石油产业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执行前瞻性的石油战略。一 、石 油 产 业 效 益 不 高, 浪费严重我国仍是一个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对石油资源的节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节约

2、更多的石油。 日本的经济规模是我国的近四倍,而我国的原油消耗却已超过了日本,如果不重视节能,就算我国经济有可能在本世纪中叶在总量上接近美国,原油消耗的制约也将大大降低这种可能性。 法国石油学院经济学家奥利弗瑞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马丁索默的研究证明,交通占石油总消费中的比例在5 5 %至6 0 %之间。 作为我国主要的用油行业,目前我国新增石油需求的三分之二来自于交通运输业。在我国从自行车王国走向汽车王国的过程中,对石油的大量消费也伴随着对石油的巨大浪费。 “ 我在北京的马路上观察过很多次,看到很多汽车里都只坐了一个人。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再多的石油也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7 7岁高龄

3、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光明在一次高层论坛上表示。目前要解决石油产业在消费环节上的低效益和浪费问题,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节能措施。虽然我国的节能技术与国外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以现有的技术水平,依然有不小的节能空间。 而更关键的是建立更完善的制度,利用科学的制度安排来规范个体和企业对石油的消费行为,从而提高对石油的利用效益, 防止出现浪费的现象。在这方面,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把创建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具体落到实处。当前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快制定并强制执行节油技术标准,对重点耗油产业执行严格的节油标准;尽快出台鼓励研究开发和推广节油技术、设备的配套支持政策,并从政策上鼓励生产和消费经济型节油轿车,明确限制能

4、耗高、 污染大的汽车生产; 统一实行新的燃油税政策, 适当提高税率, 以有效抑制石油的不合理使用和消费的过快增长。 二、完善的石油战略储 备体系尚未建立发达国家大多具有自己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美国自上世纪7 0年代以来建立的石油战略储备最大储量可达1亿吨, 平时的储量也能维持在9 0天用量的水平。完善的石油战略储备系统有利于一个国家在发生危机时做出及时的应对,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风险。即使在平时不存在危机的情况下,石油储备也可以防止因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而带来的损失和风险。石油不仅是关系到大众消费的日常资源, 更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 比其它的资源更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因此, 尤其是大国,

5、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是十分必要的。我国没有石油战略储备的现状,与我国作为经济大国和石油消费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 同时我国作为需要自己掌握未来命运的大国,作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半以上的石油消费需要依赖进口的缺油大国,无疑不能没有可靠的、多重的石油战略安全体系。2 0 0 1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正式提出要实施国家石油战略。目前我国已启动了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计划,并在紧张的实施之中。人民币目前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1 1月份国家外汇储备已突破1 0 0 0 0亿美元,超过日本而成为拥有外汇储改革与开放2 0 0 8年第2期1 4产业发展备最多的国家。 在此背景下, 虽然建立国家石油战略

6、储备会耗费一部分外汇, 但这有利于释放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平衡国际收支。 目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政治对抗和军事对抗随时都可能引发石油危机, 石油战略储备一旦建立, 便会大大提高我国抵御国际石油危机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我国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与增长。在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实施方面,国家应尽可能作为投资主体,建设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同时应该在中央统筹规划的背景下,积极鼓励国内石油企业建设石油战略储备库,从海外收购油气资源; 另外, 还要积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石油储备市场,努力实现国家和企业利益的双赢。在具体措施和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构成方面, 首先是加快制定 石油法 和 天然气法 等行业法, 在相关法律中

7、明确规定石油战略储备的作用、 地位、 领导机构、 资金来源等, 这将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持续供给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 政府要通过设立国家能源管理委员会对石油的开发、 利用、 运输以及进口、 出口进行规划管理和宏观调控。 第三是在保证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基础上建立一定规模的商业储备。商业储备主要是为了增强对国内原油供应的调节能力,降低国际油价波动给国内企业带来的风险, 以稳定国内油品市场。三、 对国外石油的进口依 赖不断增加, 高位国际油价影 响国内经济至2 0 0 5年底,全球石油已探明可采储量为1 6 3 6亿吨,原油产量为3 8 . 9 5亿吨, 石油消费量3 8 . 3 7亿吨, 我国原

8、油已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仅为2 2亿吨,位居世界第1 3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对国外石油的进口依赖在逐年地增加。2 0 0 4年和2 0 0 5年, 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4 7 . 3 %和4 4 . 5 %,预计2 0 0 6年仍将达到4 4 %左右。 专家分析指出,即使需求按下限估计, 石油产量按上限估计,预计到2 0 1 0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将增至1亿吨,2 0 2 0年将增至2亿吨左右,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因为国际油价上涨,2 0 0 5年我国为进口石油多支付1 3 6亿美元, 这相当于2 0 0 4年G D P总量的0 . 9 %。 国际油价的高涨, 给

9、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大压力。由于我国国内的能源价格正在逐步和国际接轨,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势必增加以运输为主业的公司的经营成本。 油价上涨也令公交、 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行业感到了压力。 此外, 由于原油价格上涨, 化肥价格一路高攀, 农药、 农膜、 种子等价格也随势上扬,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未来的粮价也面临较大的可变因素, 而粮价一旦上涨, 紧随而来的就会是食品涨价。 从宏观方面看,油价上涨将导致我国整体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由于石油和下游4 3个行业都有关联,油价上涨在提高生产者成本的同时可能引发“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近年来,国内原油产量虽然稳中有升, 但增幅很小, 增加的石油消费需

10、求基本依靠进口解决。在国际油价高涨和石油进口量大增的双重影响下,油价的上涨必然会对国内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对政府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会产生重大影响。石油短缺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要平衡石油产业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我国必须适时地调整当前的石油产业发展战略,通过经济、 法律、 行政等手段相结合来努力化挑战为机遇,使石油产业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四、 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 背离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颇为复杂, 主要是以新加坡、 鹿特丹、 纽约三地市场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综合参考运杂费、 国内关税以及相关的流通费用,最终形成由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

11、基准价,中石油与中石化再在此基准价的基础上上下浮动8 %的范围内,最终制定出终端的零售价格。当三地市场前一个月成交价格加权平均后得出的价格波动超过8 %时, 国家发改委会相应调整国内零售基准价,最终形成新的成品油零售价格。由于此定价机制是和三地市场的成品油而非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挂钩,考虑到原油加工成成品油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即使国际原油价格平稳,一般而言国内成品油价格也会滞后于国际油价一个月的时间。从理论上来说,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将带动国内原油价格下降。 但其至少一个月的滞后性, 决定了现有成品油价格远不能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频率合拍。 而且, 目前成品油新的定价机制尚未出台,国内成品油价格低于

12、国际水平,导致炼油企业大幅度亏损,所有与石化相关的产业也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决定世界石油定价的有两大集团,一个是通过金融市场形成定价机制的美欧集团 ( 纽约和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市场) , 一个是通过调节石油供给来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欧佩克石油组织。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不仅没有国际石油定价权,甚至连话语权都没有, 这是不合理的。 我国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以增强我国在国际石油定价方面的话语权,努力使我国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定价中心之一。 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应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制度,使我国对石油的巨大需求通过金融市场的传导机制反映在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上。 另外, 要加快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系统的建设,以提高我国对危机四伏的国际石油市场的免疫力。 第三, 在我国对国外石油进口的依赖性短期不能得到缓解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将风险分散化, 即逐步分散目前主要依赖中亚、 中东等地的石油进口格局, 争取通过外交、经济等各种手段加强与各石油输出国的联系,争取从多个渠道解决石油的进口问题。这样, 我国便不仅分散了风险, 更重要的是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谈判和选择空间会大大得到扩展,这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石油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1 52 0 0 8年第2期改革与开放产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