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与控制技术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65964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与控制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检测与控制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检测与控制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检测与控制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检测与控制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测与控制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与控制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实验一 单臂电桥性能单臂电桥性能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2、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二、基本原理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RRK 式中:R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L/L 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Uo= EK/4,式中:E 为激励电源

2、。图 11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三、实验设备三、实验设备1 1、CSY2000D 综合实验台、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4位21数显万用表。图 112 应变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接线图应变传感器实验模板说明:实验模板中的 R1、R2、R3、R4为应变片,没有文字标记的 5 个电阻符号下面是空的,其中 4 个组成电桥模型是为实验者组成电桥方便而设,图中的粗黑曲线表示连接线。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 112 安装接线。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 4 片应变片和加热电阻已连接在实验模板左上方的 R1、R2、R3、R4和加热器上。传感器左下角应变片为 R1;右下角

3、为 R2;右上角为 R3;左上角为R4。当传感器托盘支点受压时,R1、R3阻值增加,R2、R4阻值减小,可用四位半数显万用进行测量判别。常态时应变片阻值为 350,加热丝电阻值为 50左右。 2、放大器输出调零:将图 1 实验模板上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口引线暂时脱开,再用导线将两输入端短接(Vi0);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 RW3大约到中间位置(先逆时针旋到底,再顺时针旋转 2 圈);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 2V 档,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板放大器的调零电位器 RW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3、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拆去放大器输入端口的短接线,将暂时脱开的引线复原(见图 11接线图)。

4、调节实验模板上的桥路平衡电位器 RW1,使主机箱电压表显示为零;在应变传感器的托盘上放置一只砝码,读取数显表数值,依次增加砝码和读取相应的数显表值,直到 200g(或 500 g)砝码加完。记下实验结果填入表 1。实验完毕,关闭电源。表 1重量(g)电压(mv)4、实验数据处理:根据表 1 计算:A、系统灵敏度 SU/W(U 输出电压变化量,W 重量变化量) ,并画出实验曲线。B、非线性误差 ,=m/ yFS100 式中:m 为电压输出值(多次测量时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yFS 满量程输出平均值,此处为 200g(或 500g) 。五、思考题:单臂电桥时,作为桥臂电阻应变片应选用:(

5、1)正(受拉)应变片(2)负(受压)应变片(3)正、负应变片均可以。 实验二实验二 半桥特性半桥特性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二、基本原理:二、基本原理: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 UOEK2。式中:E 为激励电源。三、实验器材三、实验器材CSY2000D 综合实验台、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图 2-1-1 应变式传感器半桥接线图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1、将托盘安装到应变传感器的托盘支点上。将实验模板差动放大器调零:用导线将实验模板上的15v、插口与主机箱电源15v、分别相连,再将实验模板中的放大器的两输入口短接(Vi0);调节放大器的增益电位器 RW3大约到中间位置(先逆时针旋到底,再顺时针旋转 2 圈);将主机箱电压表的量程切换开关打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