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病理.doc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64323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木病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林木病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林木病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林木病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林木病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木病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木病理.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木病理学 绪论绪论植物病害的类型 (一)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二)根据病原生物的种类分: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 病害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致的病害等。 (三)根据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分: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害以及虫 传病害等。 (四)根据表现的症状类型分:花叶病、斑点病、溃疡病、腐烂病、枯萎 病、疫病、癌肿病等。 (五)根据植物的发病部位分:根部病害、叶部病害、茎秆病害、花器病 害和果实病害等。 (六)根据被害植物的类别分:大田作物病害、经济作物病害、蔬菜病害、 果树病害、观赏植物病害、药用植物病害等。 (七)根据病原物生活史分: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

2、。症状类型主要有 11 种 1、白粉病类 2、锈病类 3、煤污病类 4、发霉 5、斑点病类 6、炭疽病类 7、溃疡病类 8、腐朽病类 9、变色 10、畸形、肿瘤、丛枝、萎缩等 11、萎靡四、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降低产量:1845 年爱尔兰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马铃薯几乎绝收。1950 年我国小麦锈病大流行,减产 120 亿斤。1996 年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中国 辽宁流行,绝收 25 万亩,损失 2.5 亿 Kg。全世界农作物因病害减产: 粮食 10%、蔬菜 40%。 2.降低品质:水稻发生稻瘟病使碎米率增加;甜菜得褐斑病后,含糖量大 大减少;小麦患锈病后而面筋减少。 3.产生有毒物质,

3、使人畜中毒:甘薯黑斑病产生有毒物质黑疤酮,病薯喂 牛羊而导致气喘和死亡。小麦赤霉病的小麦生产面粉,人产生呕吐、腹 泻。 4.限制了农作物的栽培:由于一种病害发生在一地区不能栽植,在辽宁省 由于红麻炭疽病而 40 年未能种植。广东省由于木瓜病毒病至今不能栽植。 5.影响农产品的运输和贮藏:白菜软腐病。水果产后病害。五、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 ,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 原因、第一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一、第一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一、 1 林木病害定义林木病害定义 病原生物或不良的气象等非生物因素使林木在生理、组织或形态上发生的 病理变化。可导致生长不良,产量、质量下降,甚

4、至引起林木枯死和生态条件 的恶化。造成经济上、生态上或景观上的损失。 第一节 林木病害 正确理解林木病害的概念,需要注意两个要点: 1)病害的发生是林木产生一系列病变的结果,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病理程序。 害虫和动物咬伤、机械损伤、风折、雪压和火灾等伤害没有引起林木发生病理 过程,不能称为病害。 2)病害的定义是从人类的经济利益出发的,对于那些不引起经济损失,反 而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特异性变化,也不能称为病害。如林木菌根菌在侵染 根部后形成的菌套,豆科植物的根瘤。 二、林木病害发生的因素二、林木病害发生的因素 1. 寄主:遭受病原生物侵染的林木称为寄主。 2. 病原(病原物或病原菌):直接导致寄

5、主发病的因素叫做病原。其中, 生物性病原称为病原物;引起病害的真菌和细菌统称为病原菌。 3. 诱因 (environmental factors):间接引起寄主发病的因素。 4. 生产活动 (peoples activities):种苗调运、耕作、抚育、施肥等。 三、病因与病害三角 1病因 (1)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 (3)复合因素2病害三角 寄主 病原 环境 病害 四、林木病害对林木生理功能的影响 (1)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与输导 (2)光合作用 (3)养分的转移与运输 (4)生长与发育 (5)产物的积累与贮存(产量) (6)产物的消化、水解与利用(品质) 第二节林木病害的症状 症状是林

6、木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 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 症状:林木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病状:是指发病林木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林木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一、病状的类型变色一、病状的类型变色 1变色(Discoloration):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 素 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 (1)花叶(mosaic):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 (2)褪色(fading):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浅。(3)黄化(yellowing):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变黄。 (4)斑驳(mottle):变色部

7、分的轮廓不清。 (5)条纹(strip)、条斑、条点:单子叶植物的花叶。 (6)白化苗(whiten seedling):不形成叶绿素,遗传病害。 花叶:叶片色泽浓淡不均,深绿与浅绿相间夹杂。由病毒引起的病状。 黄化:叶片部分或全部均匀褪绿、变黄,或呈其它颜色。缺铁或钙含量过高 条纹:嫩茎、果实和叶片上表现出褪绿,间杂其他颜色或枯死的条斑。真菌、 细菌,病毒 白化苗:不形成叶绿素,遗传病害 病状的类型病状的类型-坏死坏死 2坏死(necrosis):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细胞已死亡。 (1)叶斑(spot):轮斑、环斑、角斑、圆斑、穿孔等,形状大小不 同,但轮廓清楚,类似岛屿。 (2)叶枯

8、:叶片较大面积坏死,边缘不清。 (3)叶烧(leafscad):叶尖或叶缘枯死。 (4)猝倒(damping off)、立枯:幼苗近地表茎部坏死。前者倒伏 (腐霉) ,后者死而不倒(丝核菌) 。 (5)溃疡(canker):树干木质部坏死。 斑点:发生在叶、茎、果等部位,患病组织局部坏死,有明显的边 缘,形状、大小、颜色各异。 溃疡:植物皮层坏死、腐烂,使木质部外露。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 干。 立枯和猝倒:幼苗阶段,茎基部受破坏,植株表现萎蔫以致死亡。立而不倒称 立枯;迅速倒伏称猝倒. 枯焦:芽、叶、花、穗等器官,局部或全部地变色枯死。为斑点、条斑等的发 展或联合造成地整体枯死。表现迅速枯焦病状

9、的病害称为疫病或瘟病。 疮痂:在病斑上有增生的木栓层,表面粗糙,或病斑 枯死后,因生长不平衡, 发生龟裂。 病状的类型病状的类型-腐烂腐烂 3腐烂(rot):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 (1)干腐:死亡慢,水分快速及时失去。 (2)湿腐:死亡快,水分未能及时散失。 (3)软腐:中胶层破坏,细胞离析。 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等。 腐烂:患病组织崩解、变质,细胞死亡。 病状的类型病状的类型-萎蔫萎蔫 4萎蔫(wilt):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缺水凋萎现象,而 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分为:枯萎、黄萎、青枯。 萎蔫:植物局部或全部由于水分丧失膨压

10、使叶萎垂的现象。 病理性萎蔫:输水组织受破坏,不可恢复。枯萎、黄萎、青枯。 生理性萎蔫:可以恢复。 病状的类型病状的类型-畸形畸形 5畸形(malformation):植物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 的异常生长现象。(1)增生型(hyperplasia):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 增多,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丛枝、发根等。 (2)增大型: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巨型细胞) ,但细胞数 量并不增多。如根结、徒长等。 (3)减生型:病部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发育不良,造成植株矮缩、 矮化、小叶、小果、卷叶等。 (4)变态(变形):植株的花器变态成叶片状、叶变花、叶片扭曲、 蕨叶

11、、花器变菌瘿等。瘤:局部细胞增生,形成不定形畸形结构。 瘿:内部包孕着大量的病原物叫瘿。 癌:某些细菌引起的植物根部肿瘤,具残余疏导组织。 畸形:多种促进性和抑制性的病变都可能导致各种畸形病状,大多 表现为散发性。 丛生:枝叶密集发生,形如扫帚状。 二、病征的类型二、病征的类型 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霜霉、灰霉、青霉、绿霉、赤霉、黑霉 等颜色。 2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白粉病、黑粉病、锈病。 3小黑点: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座、 闭囊壳、子囊壳等。 4菌核:真菌病害中丝核菌和核盘菌常见特征。较大、深色、

12、越冬结构。 5菌脓:细菌病害常见特征。菌脓失水干燥后变成菌痂。 * 注意:由于植物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因此只有病状,而不产生 病症。病征类型 1、粉:某些真菌孢子在病部表现的特征。锈,白锈,白粉,黑粉。 2、霉:由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组成。霜霉 ,绵霉 3、黑点:真菌的繁殖器官。 炭疽:斑中有轮状排列的小黑点,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4、菌核:真菌菌丝交结形成的结构。大小、形态各异。 5、马蹄状、木耳状物:高等担子菌的繁殖器官,发生于树木的枝干上。 6、缢脓:细菌性植物病害在病部表面缢出含菌体的液滴。 三、症变化 1典型症状(typical symptom) 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

13、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 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例如 TMV 病毒侵染多种植 物后都表现花叶症状,但它侵染心叶烟则表现枯斑症状。 2综合症(syndrome)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 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例如稻瘟病在芽苗期发生引起 烂芽,在株期侵染叶片则表现枯斑,侵染穗部导致穗茎枯死引起白穗。 3并发症(complex disease)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混发时,可 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类型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并发症。有时会发生彼此干扰的 拮抗现象,也可能出现加重症状的协生作用。 4隐症现象(

14、masking of symptom)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 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隐症的植物体内仍有病原物存在,是个带菌植物,一旦环境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隐症的植物还会重新 显症。 课后思考:1、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如何防止病害发生? 2、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预习 1、非侵染性病原的种类有哪些? 2、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第二章第二章 林木的非侵染性病害林木的非侵染性病害林木的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林木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 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的一类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特点:

15、1)成片发生,比较均匀; 2)不能够传染蔓延; 3)在发病植株上无病原物 病因: 1、不适宜的环境因素 物理因素: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异常; 化学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失调、空气污染和农药等的毒害。 2、林木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虽然不属于环境 因子,但由于没有侵染性,也属于非侵染性病害。 二、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二、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侵染性病害由于病原物对林木侵染造成的,因可传染,又叫传染性病害。 林木病害的原因叫病原,寄生物病原叫病原物,病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 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五大类,俗称五大类病原物。 非侵染性病害: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林木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

16、相传 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1. 非侵染性病害使林木抗病性降低,利于侵染性病原的侵入和发病;如 冻害引起侵染性病害 2. 侵染性病害有时也削弱林木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力,如某些叶斑病 发生后提早落叶,导致更容易引起冻害和霜害。因此,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林 木的生长条件,及时处理病害,可以减轻两类病害的恶性互作。 研究林木的非侵染性病害的意义:为此类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揭 示寄主林木接受、传递外界信息,调整自身生化代谢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 丰富林木分子生物学的内容。同时,林木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还可以为正 确理解和合理利用侵染性病害中寄主病原环境三角关系提供借鉴。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林木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 一一 第一节化学因素第一节化学因素 二 营养失调 空气污染 化学物质的药害(农药、化肥) 一、林木的营养失调 营养条件不适宜包括营养缺乏、各种营养间的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