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区农机推广站2010年工作总结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6407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山区农机推广站2010年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松山区农机推广站2010年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松山区农机推广站2010年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松山区农机推广站2010年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松山区农机推广站2010年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山区农机推广站2010年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山区农机推广站2010年工作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松山区松山区农农机推广站机推广站 2010 全年工作完成情况全年工作完成情况及及 2011 年工作目年工作目标标2010 年,松山区农机推广站在松山区农机局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导向,以完成农机补贴、农机化示范园区等项目为突破口,立足大农业,狠抓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持续加大推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成效一、主要成效(一)、常规农机技术推广通过十余年的推广应用,机械深施化肥、机械深松、精量播种、秸秆根茬还田等技术

2、在农业生产中显现出来的节本、增产作用明显,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应用面积逐年扩大。除少量条播的小麦和其它杂粮外,穴播作物全部应用了新型气吸式或勺式精量复式播种机,灭茬、化肥深施、抗旱播种等作业一次完成。2010年,机播面积达到了 80%,深松面积 37.5 万亩,秸秆还田 30 万亩。(二)、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 30 万亩松山区属于农牧交错区,冬季气温低,春季干旱少雨,而且扬尘天气较多,素有“十年九春旱”之称,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我区作物主要以玉米和杂粮为主。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2000 年我区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工作,经过十年多的研究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2010 年宜水

3、地应用超过 20万亩,旱地应用超过 10 万亩。- 2 -(三)、社会化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新突破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机服务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重点。松山区农机合作社建设工作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推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宗旨,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方向,一直把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当成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行政推动,农机补贴政策拉动,动员社会多方投资等方法,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得到蓬勃发展。截止 2010 年 10 月份,我区正式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 15

4、家。农机合作社社员发展到 2200 多户,覆盖面达到了全区乡镇总数的 50%,合作社资产总额 1907 万元,从业人员 151 人,服务农户的数量为3300 多户,作业服务面积 35.02 万亩,服务收入 750 万元。其中,太平地镇金秋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 206 个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之一,长青农机合作社被松山区定为样板社。农机合作社成为了松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担农机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主要体现在农机合作社农机装备水平和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经营规模化程度不断扩大、农机农艺得到有机结合,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提

5、升、管理逐渐规范的特点。农机合作社的经营,在客观上克服了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性,促进了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养了新型农民,在促进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四)、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更上一层楼2002-2006 年松山区被列为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2007年开始进入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阶段。按项目方案要求,于 2007年和 2009 年在太平地镇碱洼子村和哈拉道口郎郡哈拉村组建了农机化示范园区,技术措施是推广以留茬深松、免耕播种、秸秆粉碎还田,结合化学除草和病虫害综防统治为主要模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工作重点是以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

6、的发展壮大为突破口,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通过加强培训,做好试验和示范工作,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在稳定原有规模经营土地面积的基础上,2010 年土地总流转面积达到了 13500 亩,松山区利用农机化示范园区项目资金,为园区补贴 1500 多公斤农药,新建机具棚 400 平米,除草机具 6 台套,利用农机补贴项目资金 23.6 万元为农机合作社补贴机具 8 台,有力支持了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园区新建设。2010 年园区建设亮点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1、农业技术综合应用,提高了土地产出能力。种子包衣、化肥侧深施、精量播种等技术在当今农机示范园区已不再是新技术,而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

7、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综防统治等技术在合作社得到了广泛应用。今年园区的农田草害发生严重,经过自治区、市县农业专家把脉会诊,迅速制定了防除目标和综合防治方法,使其危害程度达到了最低。在今年伏旱严重的情况下,因为综合应用了根茬还田、深松、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据 10 月份测产结果显示,玉米单产仍达到 850 公斤。2、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恢复和提高。2010 年,哈拉道口镇郎郡哈拉农机示范园区的长青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机购- 4 -置补贴政策扶持下,投资 240 万元整修田间作业道和机耕路,新打机电井 8 眼,铺设地下管道 4000 米,安装变压器 4 台,架设高低压线路 3850 米

8、。新上大型中心轴式移动喷灌设备一套,计算机程序控制灌水总量和灌溉周期,可控制灌溉面积 1300 亩,实现了灌溉自动化。3、打出了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品牌。由于连片种植的规模大,可以向客户提供品质统一的高质量农产品,实行订单农业,收入更有保障。除传统种植大田玉米、高粱和葵花外,园区合作社本年新增玉米制种 1300 亩。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订购方制定的农艺作业措施,以模式化栽培和群体质量栽培技术为关键点,明确科学的调控指标和生长进程,制定合理的肥水运筹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保证产品质量。2010 年园区合作社繁育的种子亩产380 公斤,纯度 98%,芽率 99%,符合国家一级种子标准。(五)、设施农业示

9、范园区再现新亮点。在建设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过程中,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多元投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通过打造精品示范区,突出重点,树立典型,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增强示范带动效果,引导设施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按照设计规划,根据示范区建设的要求,选择基础条件好、交通便利、温室大棚集中连片、政府支持力度大、群众认识高的我区穆家营子镇全家梁万亩设施农业区和西苑万亩设施农业区两个地点,每处设示范园区占地一千亩,建设 250个标准温室,两个示范区共占地二千亩,建设标准温室 500 个。松山区农机局利用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 205 万元,为示范园区所

10、有温室大棚配备了卷帘机和保温绵被、协助规划建设占地- 5 -2000 平方米,年产 1500 万株种苗能力的机械化育苗工厂一处。为充分发挥机械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优势,使园区具备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由项目区村委会牵头,在两个示范园区分别成立了沃丰农机合作社和西苑农机合作社,由合作社承担排灌机械、田园管理机械、专业化植保机械等设施农业机具的维护、耕翻作业服务、新型机具试验和示范任务。在赤峰市和松山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整合多项涉农资金,在园区规模扩大、功能完善上下足了功夫,对园区的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对作业路、交易场、观光台进行了硬化和美化,兴建了园区农机合作社办公室、农民培训中心

11、和信息中心,整个园区档次规模有了新发展,园区功能化运转进一步优化。随着集采摘、观光、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园的建成,改变了过去单纯种植、养殖的传统模式,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延伸了园区产业链条。机械化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手段,农机示范区在整个设施农业示范区中就是“皇冠上的钻石”。(六)、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和监测2010 年继续抓好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工作,结合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在太平地镇碱洼子村保护性耕作农机化示范园区规划设立了占地 50 亩的长期监测点。重点监测玉米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理化性状改善情况、化学除草效果、保护性耕作机具适应性、水土保持效果、增产节支效果等相关数据,为深入探索和确立适合本地

12、区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七)、科技试验示范工作2010 年承担了农牧交错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综合控制关键技术中试与示范项目。该项目自治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6 -资金项目,松山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站作为项目协作单位之一,当年完成 1000 亩核心示范区建设,总结出了适用的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综合控制配套技术模式,在机械中耕施肥除草机具适应性试验中,我们对中国农业大学设计制作的 3CCS-1.4 型少耕除草机赤峰海琦农机厂制造的中耕除草机及 3ZF-3 型中耕施肥机进行玉米田除草效果试验,淘汰了不适应的 3CCS-1.4 型少耕除草机,确定 3ZF-3 型除草机为保护性耕作玉米除

13、草理想机具。(八)、适用收获机械推广获得突破全区实有耕地 212 万亩,但机收水平不到 5%,其主要原因是我区地貌类型属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其中无灌溉条件的 99万亩,多分布在西部乡镇坡度大于 3 度的坡面、低山顶部、山脚洪积扇部位。在重点推广大型、多功能收获机机械的同时,也要兼顾性能好、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小型机具。2010 年松山区推广站通过在各乡镇举办三十多场收获现场会,加大农机新机具宣传推广力度。2010 年共推广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 8 台,小型收获机 16 台,全区玉米机收面积达到了 7 万亩,同时结束了我区山坡地无机械收获的历史。二、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二、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一

14、)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打造创新型站所跨跃专业,拓宽知识面,提高知识和业务水平,通过四个途径,培养农机农艺二合一的全能型农技人员。一是通过完成项目工作,补充农艺知识。通过完成项目工作,在专家指导结和实践及自学的基础上,农机推广人员不仅熟练掌握了常规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而且土壤学知识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方便了工作,指导- 7 -了生产。二是主动学习,提高农艺知识水平。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松山区农机推广站通过购买相关书籍、向专业人员咨询、参加专家讲座等各种渠道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三是通过引进农艺专业人员,为农机推广工作加油充电。四是与农技、水利、畜牧部门紧密协作,相互学习,

15、共同提高。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农机技术人员通过勤学多记,理论实践结合,快速提高业务水平。(二)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化示范园区,因地制宜开展园区建设,做到将示范园区建设与促进农机装备增长、提高农机化水平、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结合起来;与推广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结合起来;与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机合作社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将农机化示范园区建设成为农机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为农机化发展积累以验。(三)加强农机推广宣传针对保护性耕作、玉米机械化收获、设施农业机械化等主推技术,通过协办农业新技术展示会、演示会、推介会,扩大农机化新技术的宣传面,利用部门网站、报纸等

16、媒体进行宣传,对新技术的加快普及起到了促进作用。(四)横向协作,开拓农机推广新领域2010 年,推广站积极加强有内蒙古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大学和部分生产企业合作与协作,共同进行课题研究,技术推广,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三、来年工作打算三、来年工作打算明年,我省农机推广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现代化农业示范- 8 -园区建设和农机作业合作社组建,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1、抓好两个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和两个保护性耕作农机化示范园质量提高工作。通过打造精品示范区,突出重点,树立典型,增强示范带动效果,引导设施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加大两个保护性耕作农机化示范园区扶持和指导力度,以国家级示范区为标准进行建设。2、继续推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力度,以“三位一体”模式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水平。3、做好农机化展各项调研工作,发现和解决推进农机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4、继续对玉米收获机械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工作,进行田间可靠性和适应性检测,为筛选适合我省的玉米收获机械提供科学依据,加大引进玉米收获机械的工作力度;5、进一步推进机关作风和队伍建设。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