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机遇的关键在于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662718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赢得机遇的关键在于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赢得机遇的关键在于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赢得机遇的关键在于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赢得机遇的关键在于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赢得机遇的关键在于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赢得机遇的关键在于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赢得机遇的关键在于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评论赢得机遇的关键在于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 基于投资欧洲的实践*陈涛涛柳士昌顾凌骏作者陈涛涛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柳士昌、顾凌骏均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 生。 * 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项目批准号为:71173124;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 金的支持,项目批准号为:20110002110046。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建议,当然文责自负。金融危机后直接投资可能造成的失业问题成为了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主要障碍。然而,以中国在欧洲投资的体量而言,由于当前中国投资所占份额非常少,远不足以对欧洲构成实质性的影响。欧洲当前严峻的失业状况,有其深层的历史、经济及制度的根

2、源,是欧洲自身的问题,与中国企业的投资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欧洲失业是当前欧洲环境中最为敏感的问题,它的确影响到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策略选择。其主要表现为,中国企业不能直接复制国际企业(包括欧洲跨国企业在内)危机前进行国际产业链整合的模式,必须谨慎甚至放弃“转移价值链”的投资策略,进而采用“延展价值链”的投资策略,从而包容欧洲失业所造成的对外来资本的诉求,创造中国与欧洲双赢的局面。关键词:欧洲失业 中国投资 失业根源 投资路径 价值链延展问题的提出:东道国舆论环境质疑中国投资中国的海外投资自2004年开始加速、2008年危机后大幅度跳升,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2012年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投资国;与

3、此同时,中国海外投资的行业跨度大,从矿产资源、制造业到金融、零售等服务业都有涉足;地区分布广,全球五大洲179个国家都有不同数量的投资;海外投资快速发展的现实反映18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1期赢得机遇的关键在于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基于投资欧洲的实践了当今世界,特别是危机后,的确为中国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然而,我们也同时意识到,无论中国企业投资到哪里,都引起了较为强烈的质疑之声。在美国,质疑之声最响的是中国投资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在欧洲,最为敏感的问题是中国投资是否会导致欧洲失业的加剧;在非洲和拉美,争论最多的是对中国集中于自然资源投资与“新殖民主义”的倾向。上述多方面的质疑,无论是

4、否反映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真实状况,但的确构成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现实环境。面对东道国这种舆论环境,中国企业必须谨慎地加以应对。本文以投资欧洲为例,探讨应对东道国舆论环境挑战的思路和战略。金融危机过去六年后的今天,欧洲的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据欧洲统计局(Eurostat)的2013年10月份最新统计数据,欧洲28国的失业率自2008年陷入危机后从7%不断地攀升至11%;其中希腊、西班牙和克罗地亚的青年失业率更是超过了50%。1欧洲的困境急需大量资金的注入,中国作为可能的资金来源之一备受瞩目,中国企业的对欧投资因此也成为了欧洲的热议话题。欧洲针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是期望与担忧并存的。很明显,欧洲各界

5、人士均期待中国投资能带动欧洲经济复苏和缓解失业问题,欧洲政府不断地出台优惠的政策来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者;然而,欧洲业界、学界以及欧洲民众中仍然存在着对 中 国 投 资 可 能 引 起 的 失 业 问 题 的 忧 虑 。2据 欧 盟 内 部 的 民 意 调 查(Eurobarometer) ,在对欧盟27个成员国的26635个欧盟公民的调查发现,61%的公民主要担心跨国公司引起的失业问题。对于中国,一方面,部分民众担心中国企业并购欧洲企业后,对并购企业进行重组裁员,甚至是仅仅为了获取技术等战略性资产而完全关闭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回国内生产,引起失业问题。如三一重工并购普茨迈斯特时曾遭遇了数百名工人在

6、普茨迈斯特总部门前举行示威活动,表达他们对失业的担心。3另一方面,部分欧洲企业特别是南欧的企业和民众由于自身的竞争力不强,担心中国企业进入后带来的竞争,进而引起失业。与此同时,由于当前欧洲经济的低迷状态,部分民众也开始对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产生了不满情绪,认为是中国廉价的产品打败了欧洲企业,进而认为中国的发展抢走了欧洲人的就业机会。欧洲前贸易专员彼得 曼德尔森就曾指出,欧洲人所担1 Eurostat, “Euro Area Unemployment Rate at 12.2%”EB/OL,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portal/ page/portal/p

7、ublications/collections/news_releases,2013-10-31/2013-11-27. 2 Vermeersch K. , “Why the EU and the USA React Differently to the Chinese Investment Wave”, Belgium: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2011. 3 Chris Bryant, “Putzmeister Workers Angry at Sany Deal”,Financial Times, December 30th, 2012.19Int

8、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陈涛涛柳士昌顾凌骏心的是中国进口商品带来的竞争、外资所有权蕴含的常见风险、外资造成的就业减少以及对生计的影响。中国企业在价值链上的位置攀升也往往被认为给欧洲企业和欧洲政府带来了进一步的竞争威胁。1为了应对欧洲投资环境中这种负面的舆论挑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以下方面予以析解:第一,中国企业对欧投资的真实地位;第二,欧洲失业的根本性原因;第三,当前欧洲严重失业的环境特点对中国企业投资策略的影响。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阐述对欧投资的战略思考。欧洲投资地位:当前中国投资不足以造成实质性影响本次金融危机是欧洲吸引外资的一个分水岭。在金融危机之

9、前,尤其是2004年之后,流入欧洲国家的外资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这一数字由2004年的不足3000亿美元上升至危机前2007年的约1万亿美元2,四年间的增长超过两倍。然而,金融危机之后,上述国家的外资流入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2009年,全年流入欧洲的外资合计不足5000亿美元。虽然此后略有回升,然而2012年流入欧洲的外资又出现了近40%的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危机后对于欧洲迅速增长的投资态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在金融危机之前的 2006年中国的对欧投资不足6亿美元,然而2009年这一数字已增至33.5亿美元,并在2010年与2011年进一步上升至67.6亿和82.5亿美元,

10、五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68.9%,而中国资本占欧洲吸引外资总量的比例更是增长了近20倍。在欧洲吸引外资急剧下降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对欧洲投资却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这一态势蕴含了中国投资欧洲的巨大潜力,也成为中国投资引起欧洲关注的最主要原因。然而,从欧洲吸引外资全局的角度来看,整个亚洲对于欧洲的投资比例并不高,而中国又仅占亚洲对欧投资的很小一部分。如图1所示,亚洲对于经合组织(OECD)中欧洲国家3的投资占比除2008年外均处于10%以下。而在亚洲的投资1 彼得 曼德尔森: “中国走出去 ,欧洲莫焦虑” , 博鳌观察 ,2013年第1期。 2 数据来源:UNCTAD-FDI数据库。 3 OECD中的

11、欧洲国家包括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 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 其、英国、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从吸引外资上看,在金融危机前这25个国家吸引的外资占欧洲总外 资流入的比例在部分年份超过了90%,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文将以此作为替代。20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1期赢得机遇的关键在于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基于投资欧洲的实践中,日本的投资占据了绝大多数。在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对欧洲的投资与日本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虽然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对欧洲的投资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从未超过日本的一半,部分年份甚

12、至仅为日本的1/20。如图2所示,中国的这一投资地位仅与韩国类似;中国对欧洲投资占整个欧洲吸引外资的比例也的确微乎其微,仅在2010年之后份额才大于1%,且不足2%。图1 OECD欧洲国家的外资来源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图2 中日韩对欧洲投资对比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 中国统计年鉴 ,UNCTAD-FDI数据库。无论在危机爆发之前还是之后,欧洲自身的资本都占据主导地位。在2000年欧元启动后,欧盟内部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市场,欧洲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尤为活跃,流入OECD中的欧洲国家的外资中欧洲资本的比重一直在80%上下(如图1所示) 。即使在金融危机之后,流入OECD欧洲国家的外资中

13、欧洲资本的比重也一直在70%左右。由此看来,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地位很弱,即使这些年有21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陈涛涛柳士昌顾凌骏快速的增长,也没有成为欧洲的主要投资国,因此,中国的投资从实际的体量上考量,还不足以对欧洲形成任何实质性影响。透析欧洲失业:根源在于自身探讨欧洲失业的根源,是为了辨析中国在欧洲当前最敏感的失业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事实上,欧洲的失业问题早在20世纪就已经存在,只是此次金融危机后表现得特别强烈。探究欧洲失业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既包括周期性的失业,也包括结构性的失业;与此同时,由于欧洲的福利削减,使当前欧洲失业问题的严峻性比以往更加明显地

14、暴露出来。(一)欧洲失业的总体表现据欧盟统计局2013年10月底发布的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8月,欧元区(EA17)和欧盟(EU28)的失业率分别为12%和10.9%,其中希腊和西班牙的失业率分别达到了27.9%和26.2%,而同期美国和日本的失业率只有7.3%和4.1%。从失业持续时间来看,欧洲的短期失业和长期失业都很严峻。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12年欧元区(EA17)和欧盟(EU28)的短期失业率和长期失业率之比基本为11。因此,可以看出,欧盟的这次失业问题是由周期性失业引起的短期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引起的长期失业共同叠加的结果。(二)周期性失业危机前,据欧盟统计局发布的失业率数据,欧洲

15、的失业率一直在7%9%之间,2008年第一季度欧盟失业率曾降至近年来最低的6.8%。但是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将欧洲的失业率不断推高,在 2009 年 6 月失业率突破9%,2011 年 11 月失业率突破 10%,而到 2013 年 2 月起欧盟失业率则攀升到11%,其中欧元区的失业率高达12%。由此看来,因为危机而产生的周期性的失业,显然是存在的。这一类型的失业,在危机缓解、经济复苏后,有望逐渐得到恢复。(三)结构性失业的三大根源事实上,欧洲的失业由来已久。导致欧洲结构性失业有三大根源,一是全球化发展的结果;二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三是劳动力市场缺乏灵活性和规制过

16、严。就全球化的发展而言,自1990年代以来,产业链的全球分布原则最终导致22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1期赢得机遇的关键在于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基于投资欧洲的实践产业链的中、低端全面转向具有明显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亚洲和各区域内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如欧洲范围内的东欧地区和北美区域内的墨西哥等。产业链的全球分布客观上使制造业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下降,然而,在上述产业转移的过程也必然地导致部分产业转出地区相应劳动机会的减少。就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而言,每一次新技术的应用,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引起失业的高潮。事实上,机器导致失业的争论从工业革命时期就已开始。马尔萨斯认为,机器的应用会与需求不足、资本短缺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失业。而大卫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三版中特意增加了论机器一章,指出如果机器占用了流动资本,则会出现严重的就业问题。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梅多斯提出了“技术失业论”2,认为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