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光和自然考研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657093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光和自然考研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武光和自然考研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武光和自然考研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武光和自然考研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武光和自然考研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光和自然考研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光和自然考研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地理学的地理学的“三分法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的地理学的“三层次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地理学的地理学的“三重性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分科: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地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光年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即一个光年,作为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 小行星小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

2、和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的众多小天体的总称。 彗星彗星:定义: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组成部分: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日食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月影落在地表,月影中的人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 被月光遮住。 月食月食: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恰好或接近一条直线,地影落在月球上,处于地影区的人们看到月亮全 部或部分失去光辉。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受到太阳磁场和稠密气体对流区扰动的影响而处于剧烈运动当中。主要标志主要标志:太阳黑子 太阳结构太阳结构:1. 内部气体:核反应区、对流区、辐射区。2. 外部气体:光球、色

3、球、日冕。 类地行星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类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八大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第 2 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形状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形状效应(旋转椭球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大小及其地理意义(1)(1) 地球巨大的体积和质量使其能以强大的地心引力吸引着地球周围的大气,使地球保持一个具有一定厚度和 质量的大气层。才有了多种

4、圈层,才有生命。 (2)(2) 地球巨大的表面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场所。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就是地球本身的旋转。它的旋转轴叫地轴,地轴通过地球的中心,所以,地球的这种绕轴 旋转被称为“自”转,以别于它绕太阳的公转。 日的概念日的概念:天文上的日的长度有三种,恒星日:恒星日:以春分点为参考点,是指同一恒星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的周期。太阳日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是太阳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所需的时间。太阴日太阴日月球为参考点,是月球连续两次在同地中天所经历的时间。通常所说的 1 日(一昼夜)是指太阳日。 自转角速度自转角速度 地球各部分都有相同的自转角速度。地球自转的角

5、速度平均为每小时 15,或每分 15,每秒 15。自转线速度自转线速度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和高度而不同。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赤道上,自转速度最大,在南北纬 60地方,地球自转的速度减为赤道 的一半;至南北两极减小为零。 地球自转速度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作用。潮汐摩擦对地球自转起着“刹车”那样 的作用,使它的速度不断减慢 地球自转速度的季节变化又分周年变化和半周年变化。前者主要是季风的变化引起的;后者是大气潮汐引起的。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2.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律。 3.产生地转偏向力,

6、使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4.产生了地方时。 5.对潮汐产生阻碍作用。 地方时地方时:某一地方某一恒星两次经过同一地的时间间隔。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称为公转。 证据证据:恒星周年视差 地球于每年 1 月初经过近日点,此时公转速度最大;7 月初经过远日点,此时公转速度最小。 季节变化是半球性现象 季节变化首先是天文现象,然后是气候现象。 公转的地理意义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的回归运动 2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3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4四季更替 5五带分布 四季四季: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太阳的回归运动,造 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

7、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分成春 夏秋冬四季。季节变化是半球性现象影响季节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是半球性的。 五带五带:地球上的五带,是根据天文现象的纬度差异划分的。 首先,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有其纬度差异,其中最突出的是有无直射阳光其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有其纬度差异,其中最突出的是有无极昼和极夜。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这四条纬线作为天文地带的界线,全球分五个纬度带: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全球分五个纬度带: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寒带。热带热带是跨赤道的唯一有太阳直射的纬度带;南、北寒带南、北寒带是南、北半球各自唯一的有极昼和极夜的纬度带;南、北温带南、北温带则

8、是南、北半球从热带到南寒带和北寒带的过渡地带,即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和极夜的地带。黄赤交角为黄赤交角为 0 0 时时: 1.季节消失,温度年较差减小; 2.季风消失,干湿度的季节变化也将很小; 3.赤道附近更热,中高纬度更冷,径向环流加强; 4.极昼极夜消失,热带宽度减小,寒带宽度增加; 5.季风区降水减少,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减少; 6.纬度地带性更明显,中高纬度地区的径向分异和垂直分异减弱。第四节 地理坐标 纬线纬线:一切垂直于地轴 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 赤道赤道:垂直于地轴且通过地心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大圆,是纬线中唯一的大圆。 赤道分地球为南北两半球,是地理坐标系的横轴。 经

9、线经线:一切通过地轴(也必然通过地心)的平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都是经圈。所有经圈都是大圆,因而有同 样的大小。它们都在南北两极相交,并被等分二个半圆,这样的半圆叫经线。 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又叫 0 度经线。 它是地理坐标系的纵轴 纬度纬度是线面角,即本地法线同赤道平面的交角。 经度经度是两面角,即本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的夹角。 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的内部构造特征地球的内部构造特征: 地球内部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它们是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又分外核和内核。 地壳和地幔地壳和地幔之 间的界面,称为莫霍洛维奇面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或莫霍面,或 M

10、 M 界面。界面。 地幔和外核地幔和外核之间的界面,称古登堡面。古登堡面。 外核和内核外核和内核之间的界面,称莱曼面。莱曼面。 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铝层和硅镁层之间的界面,称康拉德面。康拉德面。 (沉积岩层、硅铝层和硅镁层)(沉积岩层、硅铝层和硅镁层) 地球的外部构造地球的外部构造: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第 6 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四大洋四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七大洲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南极洲。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岛屿:岛屿:第二章第二章 地壳地壳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矿物矿物 :单个元素

11、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它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克拉克值克拉克值( (地壳元素丰度地壳元素丰度) ):元素在地壳中的重量百分含量。 条痕条痕:锐器割划矿物后粉末的颜色。 硬度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能力。 摩氏硬度计摩氏硬度计分十级十级:1 滑石 2 石膏 3 方解石 4 萤石 5 磷灰石 6 正长石 7 石英 8 黄玉 9 刚玉 10 金刚石 相对硬度 :指甲 2.5 小刀 5.5 解理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叫解理。裂开面称解理面。 断口断口: 受力后不沿一定方向裂开,而破裂成不规则的破裂面。解理不完全,则断口愈显著。岩石:是造岩矿物

12、按照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岩浆岩:是上地幔的高温熔融岩浆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地壳甚至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矿物组成:硅酸盐、金属硫化物、氧化物、挥发物。结构: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主要类型:1. 按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2. 按结构、构造与产状: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3. 综合分类: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基本特征:沉积岩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和生物化石,有碎

13、屑结构或非碎屑结构之分,具有 印模(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缝合线或结核等原生构造特征。主要类型:碎屑岩类; 粘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变质岩:变质岩: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为变质 作用,其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类型与常见变质岩 1. 动力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引起的定向压力使原岩碎裂、变形及一定程度的重结晶,称为动力变质作用。代表 性岩石: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 2. 接触热变质作用:发生于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围岩受热后矿物发生重结晶、脱水、脱碳、形成变晶结构结 构与新矿物。代表性岩石:斑点板岩、角岩、大理岩、石英岩

14、3.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发生于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高温下岩浆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与热液通过围岩的交代作用 使后者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新矿物。代表性岩石:矽卡岩 4. 区域变质作用:区域性构造运动导致的深广范围的变质作用。代表性岩石: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麻粒岩 5. 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与岩浆作用间的一种过渡性地质作用。代表性岩石:混合花岗岩 层理构造层理构造:指岩石的成分、结构、粒度、颜色等性质沿垂直于层面方向变化而形成的层状构造。 层面构造层面构造:如波痕、雨痕、干裂等等。 节理节理: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滑动。 断

15、裂断裂: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 断层断层: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破裂而又发生明显位移 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使地壳发生变位与变形的机械运动,经常涉及更深的构造圈。 构造运动特点: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均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等 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1)水平运动水平运动: 指地壳物质大致平行地球表面,沿着大地水准球面切线方向进行的运动。岩层在水平方向 遭受挤压力或张力,形成巨大而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因此,水平运动又称为 “ 造山运动 ” 。( (2) )垂直运动垂直运

16、动:指地壳物质沿着地球半径方向进行的缓慢升降运动。 常表现为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 地势高低的变化和海陆变迁。因此,垂直运动又称为 “ 造陆运动 ”岩相:岩相:海相(深海相、浅海相)、陆相(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滨海相)、过渡相 沉积建造:沉积建造:是彼此有共生关系的地层(岩相)组合或岩性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 1. 地槽型建造:主要由海相地层组成的、厚度很大,无沉积间断或仅有极短间断、产生于强裂构造下降区,岩 浆岩与火山碎屑岩分布较广。 2. 地台型建造:以陆相碎屑沉积为主,厚度不大,未受强烈构造变动,地壳升降幅度均较小的地台上的建造, 岩浆岩分布较少。 3. 过渡型建造:兼有地槽型与地台型建造特征但以碎屑岩占优势,陆相沉积与泻湖相沉积分布广泛。地层的接触关系:地层的接触关系:1. 整合 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且相互平行,时代连续,无沉积间断。2. 假整合 又称平行不整合,相邻地层产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