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63964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4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1.形成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努 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 步,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完善企业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 资合理增长。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 从 源头预防和治理企业拖欠工资问题。积极 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 革。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创 新收入分配向基层工作人员倾斜的政策, 建立健全艰苦边远地区的津贴增长机制。 完善资本、 知识、 技术、 管理等由要素市场 决定的报酬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 收入。 完善以税收、 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为主 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建立公共资 源出让收益

2、合理共享机制。落实慈善捐 助减免税制度, 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扶贫济 困积极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建立个 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 保护合法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清理规范隐性收入, 取缔 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扩大中等 收入者比重, 努力缩小城乡、 区域、 行业收 入差距。 52.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 系。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 本养老保险制度, 完善个人账户制度, 健全 多缴多得激励机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 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制定 城乡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政策和在城镇 就业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接续办法, 扩大参

3、保缴费覆盖面, 适时适当降低社会 保险费率。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稳 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研究制定渐进 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 化, 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 年服务产业,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科学规划、 统筹发展居家养老、 机构养老和 其他多种形式的养老。推进工伤、 生育保 险制度改革, 提高统筹层次, 增强基金统筹 共济功能。 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 提高住房保 障能力, 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加快实施各 类棚户区改造。引导企业和其他机构参与公 共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完善住房公积金资 金风险防范制度。 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 完善社会 保障预算

4、制度。制定实施免税、 延期征税等 优惠政策, 加快发展企业年金、 职业年金、 商 业保险,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对困难群体救助和帮扶。建立低保 标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自然 增长机制, 落实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的调整 机制、 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建立健 全经济困难的高龄、 独居、 失能等老年人补贴 制度。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推进集 中供养, 加快把事实上无人抚养等困境儿童 分类纳入保障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 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 补贴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 妇女、 老年人 关爱服务体系。 5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 医疗保障、

5、医疗服务、 公共卫生、 药品供应、 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合理制定区域卫生规 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扩充优质医疗资 源,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区域公共卫生 服务资源整合。完善重大疾病防控等专业 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改革医保支付方式, 健 全全民医保体系。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 险和救助制度。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 和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促进优质医 疗资源纵向流动。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健全 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完 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 健全社区医生和居民 契约服务关系。 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落实政府责 任, 取消以药补医, 统筹推进管理体制、 补 偿机制、 价

6、格机制、 药品供应及医疗绩效评 价机制和人才培养、 人事薪酬制度等综合 改革。改革药品配送制度, 提高配送企业 集中度。加快社会资本办医步伐, 优先支持举办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 慈 善机构、 基金会、 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 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向大型医疗集团发展,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推进 医师多点执业制度, 完善将民办医疗机构纳 入医保定点的制度。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启动实施一 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 策, 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 促进人口长期均 衡发展。十四、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建 设和谐福建54.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 理、

7、 依法治理、 综合治理、 源头治理, 统筹社 会治理全局,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党 委领导、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鼓励和支持社 会各方面参与, 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 调节、 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系统运用经济 调解、 行政管理、 法律规范、 道德约束、 心理 疏导等多种手段解决社会问题, 化解社会 矛盾。培育多元社会治理主体, 健全社会 综合治理格局,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 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协商治理的矛盾 调解机制, 运用网络媒体等新型方式, 拓展 群众利益诉求和协商渠道。构建源头治理 体系, 实现关口前移。推行城乡社区网格 化服务管理模式, 统筹网格资源, 为居民提 供高效便捷服务。

8、 55.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社会组织 明确权责, 依法自治, 发挥作用。重点培育和 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 科技类、 公益慈善 类、 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 成立时直接依 法申请登记。积极稳妥地向社会组织转移部 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技术性、 事务性、 辅助性职能。建立以政府采购、 定向委托等 多元化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新机制。 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 科技、 文化、 卫生、 体 育、 社会福利、 养老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 位。实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评估制度。建 设公正透明的社会组织运行监督制度。支持 和发展志愿者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闽 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 引导它们依法开展

9、 活动。 56.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 务诚信、 商务诚信、 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 建设。依托省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 构建全省集中统一的法人与自然人信用 信息系统及查询平台, 提高信用信息的归 集、 应用水平。完善信用信息使用制度, 形成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重点的社 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社 会信用法规体系、 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 推进信用服务市场和产业发展, 改善经济 社会运行环境。 57.创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完善 以人民调解为基础, 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 司法调解相衔接的 “大调解” 工作机制。在 征地拆迁、 医患纠纷、 劳资纠纷、 环境污染 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

10、域创新多元调解机 制。推广和谐征迁工作法和工程建设领域 标准化管理。改革行政复议体制机制, 推 行行政复议委员会和集中复议权制度, 健 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 纠正违法或不 当行政行为。 深化信访机制改革, 完善依法处理信 访事项 “路线图” , 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 度。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 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继续推 进维护群众利益机制创新, 搭建多种形式 的沟通平台, 拓宽社情民意发表渠道, 形成 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 诉求表达、 矛盾调处 和权益保障机制。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探索培育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创新法律大 服务平台, 提升律师、 公证、

11、司法鉴定、 法律援 助等法律服务水平, 健全完善基础性、 大众 性、 公益性的法律服务机制。 58.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深化安全 生产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 “党政同责、 一岗双 责、 齐抓共管” 机制,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 管理, 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故 应急救援机制。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完 善食品、 医药、 饮水、 交通等民生领域的检验 监测等技术监督机制。健全食品原产地可追 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 保障食品安全。完 善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机制。 推动平安福建建设, 依法严密防范和 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大依法管理网 络力度, 完善互联网

12、管理领导体制, 确保信 息安全。完善我省国家安全体制, 保障国 家安全。 59.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省级 层面建立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 军地协调、 需求对接、 资源共享等机制。加 强法规制度建设和规划纲要编制, 促进力 量体系、 基础设施、 信息资源、 人才培养、 通 用保障、 特色文化、 平安社会创建等深度融 合。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 和维修领域。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 改 革完善应急力量体系建设、 依托国民教育 培养军事人才政策制度、 国防教育和双拥 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国防动员和应急管理 等机制衔接, 落实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法 规制度。十五、 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 范

13、区发展, 建设美丽福建60.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 途管制制度。对水流、 森林、 山岭、 荒地、 滩 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 构 建归属清晰、 权责明确、 监管有效的自然资 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 划 定生产、 生活、 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 落 实用途管制。健全能源、 水、 土地节约集约 使用制度。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统一行使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 然资源监管体制, 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 途管制职责。 61.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严格落实 主体功能区规划,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 度, 建立和实施国家公园体制。实施更加严 格的重点生

14、态功能区产业环境准入标准, 构 建以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点, 以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全 省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合理确定生态红线区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 明确各级政府及相 关企业、 社区和个人在生态红线区域生态保 护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技术支撑体系 和监测预警机制, 对水土资源、 环境容量和 海洋资源超载区实行限制性措施。对限制 开发区域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探索编 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对领导干部实行自 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 责任终身追究制。 62.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和资源有偿使用 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财力支持机制,逐步 提高生态环境受益地

15、区生态补偿出资标 准, 加大对限制开发、 禁止开发区域的财政 转移支付力度。制定重点流域生态补偿管 理办法, 按照谁受益、 谁补偿, 谁污染、 谁治 理的原则, 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有效 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 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健全分类补偿与分档 补助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健 全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 湿地、 海洋、 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机制。研 究开展节能量、 排污权、 水权交易试点, 探 索开展二氧化碳总量控制及碳排放权交 易, 研究开展碳金融试点, 完善绿色信贷、 保险政策, 培育交易平台和中介服务体系, 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 推动环境污染第三 方治理

16、。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矿山生 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健全环保市 场, 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建立健全绿色建 筑发展激励机制。 63.健全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 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 护管理制度, 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 法。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严格落实土 地复垦制度。完善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 发准入和监管制度。健全环境保护目标 责任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开展环保体 制综合改革试点。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 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 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十六、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 深化改革的领导64.强化党委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 核心作用。全省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总揽 全局、 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定不移 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 决策部署。按照中央要求, 省里建立相应 的改革领导机制, 抓好涉及全省重大改革 措施的组织实施和监督落实。各级党委一 把手要承担起抓改革的领导责任, 强化政 治意识、 大局意识, 以重大问题为导向, 完 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研究制定具体改革 举措并落到实处。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 设, 完善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