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府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立场和态度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618763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2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国政府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立场和态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法国政府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立场和态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法国政府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立场和态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法国政府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立场和态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法国政府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立场和态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国政府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立场和态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国政府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立场和态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国政府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的立场和态度霍益萍19191920 年, 在中法两国大地上出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此期间先后赴法的近 2000 名青年学生, 大多经过“ 新文化运动” 和“ 五四运动” 的洗礼, 他们对“ 科学” 和“ 民主” 有着十分主动和强烈的追求。 这种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群体意识,是清末的官费留法学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赴法华工所不具备的。正因为如此, 勤工俭学生对法国充满了幻想, 十分向往。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 法国是“ 自由、 平等、 博爱” 思想的策源地, 是民 主制度的样板, 是一个文化发达、 艺术昌盛、 科技进步的国家。那么, 作为接纳中国留学生的

2、法国政府, 对勤工俭学运动、 对大批勤工俭学生又持什么立场和态度呢? 笔者想依据在法国外交部档案 馆查阅到的档案资料, 对此作一详细剖析。众所周知, 法国是近代最早侵略中国的西方国家之一。从1844 年 中法黄浦条约 开始, 法国也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一样,通过不平等条约, 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 在中国建立租界、 设立教 堂、 开办学校、 倾销商品、 攫取原料、 掠夺筑路开矿等特权。 但是, 应该说,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法国的对华政策始终带有“ 急功近利” 的特征, 捞一点是一点, 较多考虑眼前利益, 缺乏宏观和整体战略。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 法国政府立即将它的注意力重新转

3、向远东、 转向中国, 并派特使路易格里莱( Luois Grillet)149少校专程赴华考察中国经济。同年 11 月, 路易格里莱将其考察结果写成 中国经济发展研究计划 的报告。 该报告共 150 页, 被分送法国工商部、 法国商会、 法国印支总督和法国国防部。 此后, 法国工商部又将其报告摘要, 并加标题“ 关于扩大对华影响、 宣传法兰 西文化的行动计划” , 作为协约国经济会议的文件供代表讨论。?在这篇报告中, 路易格里莱首先指出, 中西通商数十年来, 欧洲国家, 尤其是法国对中国并不了解。他在分析了中国社会组织、 文化、 历史和经济现状后指出: 中国问题是整个远东问题的核心, 中国问题

4、说到底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 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发生深刻的变革, 其结果, 必然是将中国引向工业化的方向; 20 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据此, 他提出: 法国必须从长远的战略的高度来重新看待中国问题。第一、 要看到只有帮助中国发展经济, 使中国民众财富增加, 购买力提高, 进口能力增强, 法国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第二、 法国只有积极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 并在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才能扩大自己的对华影响, 宣传法兰西文化。第三、 中国目前发展经济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人才, 既缺少能制定工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宏观决策人才, 又缺乏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法国参与中国经济变革的最好途径就是一方面帮助

5、中国训练 技术工人, 使其三、 四年后回国, 能掌握一门手艺或技术, 习惯于使用法国机器, 能讲法语; 另一方面吸引中国优秀的青年和企业家前往法国培训, 接受法国文化, 回国后成为社会的精英。他认为法国在这方面的认识和工作远远不如美英等国。 当时在中国已有 43 所英语学堂, 由英美控制, 而法语学堂则寥寥无几。 最后, 他提出了一个包括资助华法教育会在中国开设法语学堂、 出版法语周刊、 派设常驻经济代表团、 重新制定远东政策等内容的十点行动计划。路易格里莱的报告第一次从经济角度分析法国吸引中国留学生的150? 路易格里莱少校报告摘要关于扩大对华影响, 宣传法兰西文化的行动计 划 , 法国外交

6、部档案( 以下简称A.D) , 代号:E.ASIE. 1918- 1922/ 47- 1。必要性和重要性, 提出了留学生是传播法国文化、 扩大法国影响的最佳载体的观点。这种认识问题的角度和立场, 与 1908 年美国国 会接受詹姆士( James) 的建议, 主动退还“ 庚子赔款” , 帮助中国培养留学生完全相同, 只不过它晚了整整十年。1920 年 6 月 22 日9 月 11 日, 受法国政府派遣, 法国前内阁 总理、 议员班乐卫( P. Painleve) 率团访问中国。代表团由巴黎高师校长、 巴黎大学法学院教授、 国家铁路总督、 铁路工程师等六名科技教育界的权威组成。 这一高规格的访问

7、活动, 受到中法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关于班乐卫此行的目的, 用当时法国报刊的话来说: “ 班乐卫先生感到幅员辽阔的中国前途无量。 法国的责任是通过把这两种文明的长处结合起来去帮助她进步。 中国正在对外开放, 我们这个已经拥有了同她邻近的印度支那的欧洲大国应当效法日本 人和美国人, 扩大她在中国的影响。 ”?用班乐卫的话说: “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 需要文化指导和技术咨询的时候, 法国不应该缺席。 ”?这就是说, 法国已经意识到他们在中国问题上的短视、 落后和被动, 认清了只有帮助中国发展、 法国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益处 的道理, 并把学校看作其渗透和影响中国的最佳领域。 班乐卫和中国政府达成五项

8、“ 有利于法国的结果” : 第一, 每年资助设在巴黎的中国学院 10 万法朗; 第二, 在中国一所著名大学内设巴黎大学分 校, 每年为此拨 50 万法朗; 第三, 重印一部中国古典名著集成, 并给法国三部; 第四, 在里昂筹备一所中法大学, 接受中国学生, 由中国南方各省津贴 15 万法朗; 第五, 由法国重新接办 1917 年被查封的上海德国工业学校。 从中可以看出, 法国政府已经采纳了路易 格里莱的意见和观点, 从战略高度发现了加强中法教育合作、 吸引留学生的巨大经济利益, 并主动在这方面同美、 英、 日等国开展激151? 国际关系委员会( 知识和经济) 公报 , 1920 年 12 月第

9、 6 期, 第 5960 页, 藏 A. N, 代号 47 AS/B/ 63. 国际关系委员会( 知识和经济) 公报 ( 马赛商会主办) , 1920 年 12 月第 6 期, 第 5960 页, 法国国家档案馆( 以下简称A.N) , 代号: 47 AS/B/ 6- 3。烈的竞争。 因此, 班乐卫访华, 在某种意义上说, 是战后法国对华政策得到积极、 重大调整的标志。中法双方出于不同的目的两头热乎。 “ 五四” 前后, 在两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从 1919 年 3 月 17 日“ 因番号” 轮船载 89 名学生在上海放洋起航, 到 1920年末, 先后有 20 批近

10、 2000名中国学生联袂赴法。眼见得中国学生成十成百地在马赛港登陆, 法国方面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和得意。“ 战前中国青年主要去美国、 英国和德国, 自法国取胜后, 他们转向法国事情很明显, 这符合法国的利益: 因为如果这些中国青年接受其他国家的培养, 他们就会脱离我们的影响。 从政治和行政管理的角度, 他们就会对我们异常冷漠或变成我们的敌人; 从工业和商业的角度, 他们就会成为竞争对手, 而不是我们的客户, 不再为我们服务。 ”?当年法国外交部文件中的这段话, 既点明了法国政府方面高兴的原因, 也对法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作了极其清楚的注释。然而, 中法双方都没想到的是, 1920 年下半年开始的经

11、济危机, 使法国经济呈现出一派萧条景象。工厂大量裁员, 物价日日上涨, 粗通甚至不通法语和生产技术的勤工俭学生很难在工厂企业找到就业的机会。 于是, 原想靠勤工来养活自己并入学校受教育的 青年学生一下子失去了生活来源, 陷入了欲工不得, 欲学不能的极其困难的境地。正在这时, 一直以发起、 组织和领导勤工俭学运动为己任的法华教育会, 以两项通告, 宣布和勤工俭学生脱离一切关系, “ 脱卸一切经济上之责任” 。这一切如雪上加霜, 将勤工俭学生推向绝境。于是在 1921 年 2 月 28 日发生了数百名学生围攻驻巴黎的中国公使馆, 要求驻法公使陈禄向转达他们争取生存权和求学权要求的“ 二八运动” 。

12、 “ 二八运动” 以后, 原来比较超脱的法国政府突然异常热心地于 1921 年 5月 14 日成立了一个有法152? 法中监护旅法中国青年委员会工作总结 , 藏 A. D, 代号: E ASIE. 1918- 1922/ 48。国外交部、 国民教育部、 劳动部、 工商部代表与法国政界要人会同中国驻法公使馆、 驻巴黎领事馆代表联合组成的“ 法中监护旅法中 国青年委员会” , 直接插手对留法勤工俭学生的管理和发放津贴、安排工作、 联系学校等具体事务。根据“ 法中监护旅法中国青年委员会” 的章程, 其宗旨是: “ 救助来法中国学生, 使之在工厂、 商业、 农业、 矿业和教育机构中, 可接受一般的技术

13、和职业教育。 ”?乍一看, 成立这个委员会, 似乎完全是为了中国学生, 为了给陷于困境的学生以雪中送炭般的帮助。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 早在 1919 年 9 月 8 日法国驻华全权公使伯珀( A.Boppe) 先生在致外交部长的第 141 号信函中, 就已提醒法国政府 警惕英美等国破坏勤工俭学运动的企图, 加强对中国学生的监督管理。 同年 12 月 14 日, 伯珀先生在致法外交部的第196 号电报中 又再次阐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我们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 即我们花了很大代价吸引到法国的中国青年去接受美国的领导, 并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背离我们的影响, 去接受美国基督教青年

14、会的思想。 ”?他希望法国政府能从与美国竞争的角度, 立即采 取措施, 加强对中国学生的控制。1920 年 3 月 29 日,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雷奥( Reau) 先生在致法国总理兼外长米勒朗( Millerand) 先生的第 6 号信函中, 更是详 细描绘了西方各国在吸引中国留学生问题上的竞争态势:一年来, 华法教育会连续向我国派遣中国学生的行动, 已经引起了我们在中国的竞争对手的注意。 美国在中国出版的报纸 大陆报 和 上海时报 最近发表了一系列 文章, 指出, 把中国学生引向法国的实质, 是要改变中国技术教育的特点, 从而使中国今后的工业优先采用纯粹153? 1919 年 12 月 14

15、 日法兰西共和国驻中国公使馆从北京发给法国外交部的 196 号 电报 , 藏A.D, 代号:E ASIE/E- 27- 4。 1921 年 6 月 13 日法中监护旅法中国青年委员会章程 , 藏 A. N , 代号: 47 AS/A/ 1- 1。法国的方法和机器, 致使美国工业蒙受损失。为了挫败这一运动, 这些报纸对美国工程师福斯特( Foster) 博士的计划寄于希望。这位美国人多年来曾在保定府师范学校有成效地负责技术教育, 目前已受委托 在北京大学筹办这一方面的课程。这位福斯特博士受华法教育会的计划的启发, 打算掀起一股向美国的学校和工厂派遣中国勤工俭学生的潮流。 由于美国法律禁止亚洲工人

16、移入, 因此他正争取美国方面接受一种对这一法律的特别解释, 从而使愿意进学校受教育、 同时靠自己在工厂做工维持生活的中国青年的派遣成为可能。现有 60 名学生准备按这些条件赴美。目前中国工业的巨大发展, 使中国有可能在好几个国家的方法和设备进口的竞争中随意地选择。我们简直不能理解, 为什么这些美国报纸对目前某些中国人士求助于我国技术教育的倾向表现得如此冲动。我们的英国朋友也注意到这种做法从经济角度带来的利益, 他们也有一个和我们类似的计划。 不过他们在工业技术教育方面已经做得很出色, 只要看看他们在香港 大学对数百名学生所进行的技术教育就一目了然。甚至意大利人也抄袭了我们的计划。上海的意大利商务处已出版了介绍意大利及其工业的中文小册子。看来我们的竞争对手试图强加给我们的这场斗争。迫使我们不得不以新的努力, 来巩固由于华法教育会的帮助而已经取得的成果。?伯珀先生、 雷奥先生的电报和信函引起了法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通过来往通讯反复讨论, 1920 年 10 月法国政府正式批准在外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