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598358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一五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专业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水平与办学水平。为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根据江阴市社会经济十一五规划、江阴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及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特制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从而推动学校新一轮的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现状一、专业建设现状 (一)现有专业概况(一)现有专业概况 学校在“十五”期间就特别重视专业建设,特别是“十五”后三年,学科专业建设列为学校的重点建设项目。专业设置已逐渐向先

2、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过渡,学校实际开设的专业有加工制造、信息技术、交通运输、财经和商贸旅游 5 个大类、24 个专业方向,4个主干专业。建有校内实验室 21 个,校内实训基地 10 个,校外实训基地 44 多个,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 1 个,无锡市级示范专业数 2 个,专业整体布局与结构趋于优化,实训基地和示范专业建设结构趋于合理,基本形成以工为主、二三产并举、传统与新兴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设置格局。表表 1 1: 20062006 年专业设置一览表年专业设置一览表专业类别专业名称专业群或专业链示范专业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机电一体化机电技术应用 机电技术应用 数控钳工无锡示范 数控车工无锡示范

3、数控加工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 钳工 车工 模具设计与制造加工制造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加工技术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现代电气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信息管理信息技术计算机及应用 计算机及应用 汽车电气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交通运输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营销与物流管理 财经会计 旅游服务与管理 商品经营商贸旅游 服装设计与工艺(二)专业建设条件(二)专业建设条件专业依托:学校各专业设置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目录,江阴市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部分专业依托与大型企业联合办学。 师资条件:学校现有专兼任教师 333 人,其中

4、专任教师 303 人,兼职(任)教师 30 人;高级职称人数 46 人,比例为 15.2%,中级职称 129 人,占 42.6%;硕士及在读硕士 13 人,占 4.3%;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 27 人,比例为 9%。实验室实训基地条件:现有校内实验室 21 个,校内实训基地 10 个,校外实训基地 44多个,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 2000 多万元;符合要求的实验、实训指导教师的比例达到 95%,实验开出率达到 98%;双师型教师、高级职称教师、高级工以上实习指导教师及兼职教师数基本满足实训基地教学需要。 “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开发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二、专业建设依

5、据二、专业建设依据 我校专业建设的主要依据有: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3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4江阴市社会经济“十一五”规划5江阴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6江苏省江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三、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三、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先进职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专业建设

6、,实现中高级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四、专业建设原则四、专业建设原则(一)总体原则(一)总体原则 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文件精神,专业设置与建设应按照“科学、适应、效益、发展”原则,加强重点,发挥优势,凸现内涵,办出特色,注重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指导,加强示范专业建设,形成以工为主、传统与现代兼容、经济与社会效益结合,适应江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专业建设格局。(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原则(二)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原则 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坚持前瞻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7、;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有利于突出专业特色与形成专业品牌;有利于学校教学的组织安排与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三)增设新专业的基本原则(三)增设新专业的基本原则 确保重点,优先发展社会急需的、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专业;注重基础,加强新设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具备新增专业必需的相应教学设施,有科学合理的专业定位与建设规划;突出效益,积极发展市场竞争力强、就业形势看好的专业;形成特色,稳步发展具有地区特色、行业特色与学校特色的品牌专业。五、专业建设目标五、专业建设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一)总体建设目标 到 2010 年,构建满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求,精品示范、结

8、构合理的专业框架,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各专业门类均衡发展,传统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重点专业示范性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二)新专业设置目标(二)新专业设置目标 到 2010 年,学校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增 3 至 5 个专业,使学校的专业群或专业链更趋完善、拓展。突出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及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五大主干专业,围绕江阴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新材料产业带、星火技术密集区等科技园区的建设,特别是围绕江阴市服务外包、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

9、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结合学校现有的条件,积极开设动漫设计与制作、国际商务、数字通信技术、旅游与汽车商务等新专业。(三)传统专业建设目标(三)传统专业建设目标 传统专业面临老化、市场需求面窄等新问题。为使专业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改革课程体系和设置专业方向模块两方面,对老专业进行调整改造。传统专业要做精、上层次,充分体现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 (四)重点专业建设目标(四)重点专业建设目标 至 2010 年,力争建设好 7 个无锡市示范专业,争创省级示范专业 5 个。重点专业的各项指标达到专业评估指标的优秀标准,建成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示范性专业。(五)特色专业建设目

10、标(五)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加强与重点专业相匹配的特色与优势专业建设,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建设 35 个体现我校特色,符合地方及区域经济特点的专业。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知识、能力、素养及技能等方面要明显优于省内乃至全国同类院校相同专业。(六)(六)专业设置的基本框架专业设置的基本框架 到 2010 年底,学校要基本形成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结构合理,重点专业与一般专业、骨干专业与特色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真正凸显综合性学校的优势与特色。表表 2:2007-2010 年专业设置规划一览表年专业设置规划一览表专业 类别专业名称是否 主干专业群或专业链规划 目标规划专业规划目标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一体化

11、机电技术应用主干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省示范(2007 年)数控钳工数控车工数控加工维修数控技术应用主干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无锡示范(2005 年)省示范(2010 年)加工制造机械加工主干钳工无锡示范(2007 年)车工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技术现代电气技术无锡示范(2007 年)省示范(2008 年)电子与信息技术主干专业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及应用省示范(2007 年)信息技术计算机及应用主干专业 动漫设计与制作无锡示范(2009 年)汽车电气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营销与物流管理无锡示范(2008 年)省示范(2009 年

12、)交通运输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与汽车商务财经会计无锡示范(2009 年)旅游服务与管理商品经营服装设计与工艺商贸旅游国际商务无锡示范(2010 年)六、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六、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特色创建(一)特色创建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质量标准明确具体,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建设理念和政校企、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能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式课程为主体设计教学方案,创建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鲜明。(二)硬件创优(二)硬件创优按照生师比161;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 10%;高级职称比例达 3

13、0%以上,大多数专业有高级职称的专业负责人,教学科研成果在同类院校或相关行业有一定影响;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 70%以上;有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或国家级课题;能广泛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并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95%以上;近三年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就业率95%,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满意率90%。 (三)课程开发(三)课程开发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要增强课程开发的职业适应性,根据学校专业布局和大专业门类标准统一规划,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展与各有关课程

14、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课程内容要按照专业群要求进行模块和项目构建,重视实践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能在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强技能、高素质”的课程体系上起示范作用。 (四)教材建设(四)教材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精品战略,“十一五”期间加大资金投入,抓好重点规划,注重专业配套,重点建设无锡市级精品课程 3 门,校级精品课程 8 门。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校本研究,开发 31 种贴近生产实际、适应我校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表 3:2006-2010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规划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规划表精品课程建设情况教材建设级 别自编教材专业 大类 (系)

15、数量 (门)省级无 锡校 级教学 指导 用书德育 辅助 读本课改教 材(活 页)媒体教 材出版 状况采用率机械系3/12校内 18机电系3/12信息系3/12经管系2/262263出版 13100%合 计1131各系部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探寻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多种实现形式,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能力化体系、专业课程模块化和项目化体系、实践教学标准化体系、现代教育信息化体系及质量监控目标化体系等“五化”体系。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重点,努力创建仿真、模拟、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与技术教育环境,加强产学合作教育,实现教学手段和形式的现代化,增强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

16、(六)特色创建(六)特色创建模式创新。进一步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富有专业特色的工学交替式、模块式、项目式、工作室式等教学模式改革,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七)师资建设(七)师资建设 按照主体在校生规模和生师比 16:1 标准,到 2010 年,专兼任教师总数达到 435 人,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比控制在 5:1;有计划引进高级职称的同志担任专业负责人,大力优聘双师型教师,着力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完善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双师型”队伍和学科梯队。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每年重点招聘数控、机电、电子、计算机等骨干专业教师 20 名左右。积极推进名师工程,不惜工本培养出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校长 1 名,名教师 5 名,学科带头人 10 名,教学能手 30 名,教学新秀 50 名,对所有教师作出一个素质评估,明确每位老师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