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研究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595888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第 1 页 共 160 页广州市“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之子课题-“中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研究”课 题 结 题 报 告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 课题组一、背景分析及研究思路一、背景分析及研究思路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和实施载体。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成为网络发展的三个趋势。网络应用的全面延伸对网络技术和网络技术人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网络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的飞速发展。然而,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育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专业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模式落后。大多援引普通

2、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偏向理论传授,没有真正按照岗位能力设置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少,无法紧跟技术快速发展,向学生传授先进技术,无法培养学生上岗的工作能力。二是实训环境小而薄弱。受众多客观因素影响,大部分学校实训室数量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实训项目覆盖面窄,无法满足学生实训需要。三是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具有实际网络技术工作经验教师比率极低,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照本宣科,方法落后。中职学校的学生对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比较愿意接受。对于实际操作训练,学生比较积极,原来单纯理论教学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实操训练中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学习效果和成绩明显提高,看得见的学习结果还能给自己树立学

3、习的信心。职业教育必须按照技能型人才的成才规律来开展课程建设,其核心是必须使职业教育的课程在目标、结构、内容、实施方式和实施环境几个方面反映技能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构建的要求。所以,实施能充分反映生产、管理、经营、服务实践活动的实际工作任务要求的学习项目,从根本上保证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成为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职业教育的主要课程形式。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国家教委教职19981 号文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

4、质的,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适应社会市场上网络应用与发展的需要,必须以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的中初级岗位需要为导向,通过网络专业课“中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第 2 页 共 160 页程的改革,提高其核心能力、关键能力,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才能解决以上问题。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而不是抽象的。培养目标必须明确指向某一职业群,培养一线岗位需求的从业者,使受教育者不但具有在某一个岗位就业的竞争力,而且具有适应

5、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在职业群就业、转岗、晋升的基础。因此,中职学校设置专业和构建课程体系要以就业需要为导向,教学内容针对岗位需求,形成专业特色。即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变化。在进行广泛的市场需求调查,捕捉和分析企业及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建设体现核心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以满足企业需求和人的就业需求,实现社会需要与人的需要的统一。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其特点和功能定位,启发我们形成这样的办学模式:紧盯就业市场分析岗位需求列出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出岗位“核心能力”对应知识与方法对应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有效地教学与训练。为我们的课题研究理顺了思路。本课题针对中级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与管理人员的就

6、业岗位需求,从分析网络工程技术员和管理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的构成,构建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课程方案、主干项目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的研究,建设体现以“建网管网”为专业核心能力,以项目课程为主干的中等职业学校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一) 、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本课题主要是通过深入用人企业调研,针对网络工程技术员和管理员的工作岗位要求,建立网络应用人员“建网、管网”的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初步确立“网络工程技术和管理岗位应用型人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案例-项目”进行“非线性结构”的整合,突出“建网用网管网”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7、形成“网络应用”项目课程,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建设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干项目课程体系。(二)(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的基本内容1、网络工程技术员和管理员的职业岗位要求的研究。2、网络工程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的研究。3、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网用网管网” 专业核心能力的研究。4、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以建网用网管网为专业核心能力、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实施方案(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5、中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标准及实施方案(三)(三) 、研究的重点、研究的重点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项目课程构建。(四)(四) 、要解决的问题

8、、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1、 网络专业所面向的就业岗位有哪些需求?“中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第 3 页 共 160 页2、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是什么?3、 这些专业核心能力对应那些专业“核心课程”?4、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方案。5、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主干项目课程标准及实施方案。6、 主干项目课程实施策略研究。(五)(五)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1、调查法:对企业需求和人才规格进行充分调查。2、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3、比较法:比较国内外培养计算机网络人才及培养教材方面的经验,突破传统结构单一的课程模式,围绕专业核心技能和关键

9、技术,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零间距”的课程模块。4、经验总结法:对结果进行归纳评价,与创新思想相结合,形成系统的研究报告。并请专家,教授,企业经理评估教改、试验结果。三、研究过程三、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是在学校开展计算机“软件蓝领”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学校自 2001 年开办计算机专业以来,一直将该专业进行“分流施教”的试点,分别向计算机软件专业和网络专业方向进行分流培养,本课题研究是在已开办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时期。(一)(一)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2007 年 2 月以前) (略)(略)(二)(二) 、中期实验、

10、中期实验 (2007 年 2 月2008 年 3 月)主要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调研,进行网络应用典型工作任务的研究。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调研,进行网络应用典型工作任务的研究。时间:2007 年 2 月至 2007 年 5 月近四个月、研究内容:网络工程技术员和管理员的职业岗位要求的研究;网络工程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的研究。、研究方法:调查法、比较法、实践专家访谈会(如访问、调查了 56 家企事业单位和从事计算机工作的各方面人员)、研究成果:形成了三份报告: 对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人员的需求调研报告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就业岗位及其职业能力分析报告网络应用人员”建网用网管网”

11、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能力分析调研报告第二阶段:主要进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设计的研究。第二阶段:主要进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设计的研究。“中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第 4 页 共 160 页时间:2007 年 4 月至 2007 年 10 月。、研究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网管网”专业核心能力的研究。中职网络专业的主干项目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实施办法中职网络专业”建网、管网”专业核心能力的主干项目及要求的研究、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 比较法、行为研究法学校先后于 4 月 6 日、5 月 11 日、6 月 23 日、7 月 10 日和 9 月 20 日召开课题组研讨会,采

12、取分工到人,起草并提出讨论方案;小组商议,写出方案初稿;课题组集中研讨,确定整体方案。课题组的研讨,本身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期中,主要学习了赵志群教授的有关学习领域下的专业课程建设理论,结合教学实践,使课题组老师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项目教学”,对引导学生“学会工作”等问题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对网络专业实训项目统一了“项目工作页”模式。 本课题组的研究得到了广州市教研室的指导,特别是广州市中职信息技术教研会于 2007年 5 月 18 日在我校组织了网络专业项目教学的观摩活动,课题组胡腾飞、源子铭、陆余和钟勇强四位老师分别为全市中职计算机教师组织了“小型局域网的搭建”、“网络服务器的架设”

13、、“站点主页的设计”和“配线架布线”的项目教学活动,并与观摩的老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受到听课老师的普遍好评。、研究结果:形成了三份材料:体现以”建网管网”为专业核心能力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实施方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实施方案(包括网络专业学生能力结构图、网络专业课程结构图和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及专业核心课程说明)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指导意见(即网络应用项目课程标准)第三阶段:主要进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方案的研究。第三阶段:主要进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方案的研究。时间:2007 年 10 月至 2008 年 1 月。、研究内容:中职网络专业的

14、主干项目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实施办法;中职网络专业”建网管网”主干项目课程和教学实施办法的研究.、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 比较法、行为研究法学校先后于 10 月 12 日、11 月 21 日和 1 月 18 日召开课题组研讨会,一是研讨了网络专业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实施要点,采取分工起草项目课程标准,小组讨论初稿;任课教师提出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案,课题组集中研讨,确定整体方案。同时,课题组部分老师赴肇庆职校、深圳宝安职校、东莞常平职校、上海现代信息技术学校等学校参观交流,还参加了全国计算机学会中等职业教育教研会、广东省职教学会教育技术工作指导委员会等会议,与一些兄弟职校进行研讨,从中吸

15、收了许多兄弟职校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信息产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的专家来我校听取了我校对网络专业项目课“中职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第 5 页 共 160 页程的开发与教学汇报,并给以了一些具体的指导。课题组老师积极开展校内课堂研讨和交流,教师们依制订的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指导意见(即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标准) ,设计网络应用项目实训“工作页”,并在教学中运用、检验、修订。这个过程是教师学习、提高的过程,并辐射至计算机其他专业方向的专业教学,现在学校计算机专业中都大量设计、采用“工作页”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训中学习专业技术理论,掌握专业技能,学会“工作”。为了有效地

16、解决学校专业教师缺少实践经验的问题,我校制订了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实习的政策,近年来陆续安排专业课教师到相应企业实习,如计算机教师钟勇强到友迪资讯公司,冯树忠到京华网络公司实习,仅本学期就安排了 4 位教师到企业实习,通过校企合作,不但较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实习问题,还随同安排了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研究结果:形成了二份材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网络技术应用主干项目课程实施方案,即网络专业主干项目课程工作页汇编。(三)(三) 、后期总结、后期总结 ( (20082008 年年 1 1 月至月至 20082008 年年 3 3 月月) )该阶段主要是对以“建网用网管网”为专业核心能力、以项目课程为主干的中职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重点是整理和编辑校本教材网络技术应用主干项目课程实施方案,受到信息产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和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好评。同时,对本课题的文件整理、总结,撰写了结题报告等材料。期间,邀请了 IT 企业的专家对课题组的校本教材网络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