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国际化蓝皮书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594011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汽车国际化蓝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汽车国际化蓝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国汽车国际化蓝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国汽车国际化蓝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国汽车国际化蓝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汽车国际化蓝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汽车国际化蓝皮书(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 20072007 蓝皮书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 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课题组2007 年 11 月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课题专家委员会顾 问王洛林 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王林生 著名经济学家 原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委 员张燕生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隆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王子先 商务部政研室副主任汪 亮 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晓红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邢厚媛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主任鲁 桐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跨国公司研究室主任课题组组长杨兴锋 南方日报社社

2、长副组长汪 亮 王子先 邢厚媛课题组成员陈 霖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世界经济处处长杨正位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政策处处长蓝庆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盛宝富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世界经济处高级国际商务师龚雄军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世界经济处姜荣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张晓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周 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李志鹏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概 要早在 2000 年,我国就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多年来,我国有关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政策和促进措施趋于完善。 “入世”5 年来,我国

3、企业国际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 2002 年的 27 亿美元增至 2006 年的 176.3 亿美元,年均增长 60%。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2006 年我国对外投资居世界第 18 位,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兴对外直接投资国。以 2006 年我国人均GDP 达到 2000 美元和“入世”过渡期结束为标志,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将面临新的国内外形势,同时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国际比较看,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动态变化过程,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程序;从各国实践看,工业化水平和经营发展阶段总体上决定着一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进程和趋势,一般人均 GNP 达到 2500 美元以后对外

4、直接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企业国际化经营呈现出许多新趋势新特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继续居于主导地位,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迅速发展,对外投资领域和方式不断创新,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和支配力进一步提升。从外部看,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新一轮生产要素重组和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趋势,全球范围内企业跨国经营再掀新的高潮;从国内看,党的十七大提出到 2020 年人均 GDP 翻两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新阶段,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将长期面对能源、资源、环境、技术和外部需求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同时新矛盾新课题还会

5、不断出现;从对外开放看,我国将从以商品流动为主向商品和要素全面双向流动的全方位开放转变,进一步从以政策性为主的开放向制度性开放转变。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十七大提出了“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新要求,新形势下对外开放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同时,十七大报告还首次具体阐明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方向,即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这为制定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指明了方向,必将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进一步发展生产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新形势下推进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是:适应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以推动

6、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协调发展,显著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创造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途径,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基本选择是,适应国际上跨国经营的趋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效的公共与中介服务为辅助,全面提升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水平;加强海外能源资源合作开发;渐进推动从生产制造向研发和市场营销环节延伸,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从以绿地投资为主向绿地和并购多种投资方式并举转变;注重互利共赢,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努力搭建新形势下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平台,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

7、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做出更大贡献。要按照总体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体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大力优化公共服务;发挥我国产业和企业的比较优势,确定企业国际化的主要行业导向;适应跨国投资新趋势,创新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的方式;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查研究,明确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市场导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经营能力,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跨国经营模式。各方面齐心协力,推动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提升。未来,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机遇期,水平全面提升,并将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做

8、出新的贡献。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展与成绩我国对外投资伴随改革开放走过了 20 多年的历程。近年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快速发展。2006 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 906.3 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 172 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境外中资企业的经营领域已从贸易、航运和餐饮等,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对外投资方式也由早期的建点办“窗口” ,发展到投资办厂带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20 多年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对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经济发展

9、的动力和后劲,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一)国际化经营战略提法的逐步演变及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几个阶段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国家曾明确提出在对外开放中,要发展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五矿集团等已开始对外投资活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肯定了跨国经营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90 年代后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 。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扶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 。2000 年, “

10、走出去”被中央正式确定为新时期的一项开放战略。2001 年, 十五计划纲要将“走出去”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并列为“十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2002 年,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在这几个发展阶段中,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演变,有关政策和措施也日趋丰富和完善:第一阶段:国际化经营的尝试性阶段(1979-1983 年)。在这一阶段,我国对外投资的数量很

11、少。由于外汇非常短缺,在 1982 年以前每一宗对外投资项目都要经过国务院审批。从 1982 年起,国务院授权原外贸部对对外投资个案进行审批,并对经营型企业加以管理。第二阶段:国际化经营管理框架形成并强化的阶段(1984-2000 年)。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开始逐步出台,对外投资的管理由投资个案审批向规范性审批转变,形成基本管理政策框架,为日后对外投资的管理工作积累了经验。这期间,原外经贸部于 1984 年 5 月出台了关于在境外开办非贸易性合资经营企业的审批程序权限和原则的通知和 1985 年 7 月颁布了关于在境外开办非贸易性企业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的实行规定 。1993 年后,对外投资的管

12、理得到加强,单一部门的审批和管理发展为各部门在审批、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全面分工,管理程序走向规范,分工趋于明确,体制逐步完善,政策开始配套。第三阶段:国际化经营迅速发展阶段(2001 年至今)。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纳入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延伸和体现。在这一阶段,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也不失时机地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支持企业国际化经营。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法规和配套措施,涉及到简化审批程序、提供资金支持、扩大进出口经营权范围、财税管理、外汇管理、外派人员审批、海外经营保险等,为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了基

13、础。(二)近年来促进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方针政策及措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政策和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逐步健全的过程。至2002 年,包括简化审批程序、提供资金支持、扩大进出口经营权范围、财税管理、外汇管理、外派人员审批和海外经营保险等各个方面政策措施体系初步建立,为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奠定了初步基础。2003 年以来,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格局的变化下,我国开始从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新高度认识和规划国际化经营战略,使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开始走向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促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政策、服务、监管体系和协调机制,保证了我国企业国际化业务的快速发展。1、基本建

14、立起支持企业国际化的政策体系最近几年,国务院先后批准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关于加强境外中资机构与人员安全保护工作等方面一系列重要文件。商务部(原外经贸部)会同有关部门据此在境外加工贸易方面制定了 16 项财税、外汇、信贷配套政策,形成了我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对外投资鼓励政策体系,对促进境外加工贸易乃至整个对外投资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积极利用出口信贷和援外资金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2、逐步建立起促进企业国际化的服务体系在商务部政府网站上设立“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指南”和驻外经商机构子站,建立境外投资国别环境库 、定期发布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 、 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 、 境外加

15、工贸易国别指导目录 ,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建立国别投资障碍报告制度 ,指导企业有效规避投资风险。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 “中国-东盟博览会” 、境外“中国工程与技术展览会”等各类展会,举办“走出去”成果展和国际论坛,积极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加强政策培训,通过举办各类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培训班,培训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开展国际化经营业务需要的经营管理人员。3、初步建立起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宏观监管体系建立健全了“商务部宏观管理、各部门协调配合、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行业组织和境外中资企业商会协调自律、驻外使领馆一线监管、政府间共同管理”的管理框架

16、。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完善了对外投资的管理制度和统计制度,如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境外投资综合绩效评价与联合年检、境外资源开发项目网上备案等制度。建立对外经济合作预警和快速处理机制,切实保护我境外经济利益与人员安全。4、初步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已形成了商务主管部门和各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部门与地方密切配合、国内与国外良性互动、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和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的工作机制。建立起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多种类型的企业国际化协调机制,如远洋渔业合作管理协调小组、民营企业“走出去”常设工作机制、推进信息产业“走出去”工作联系机制、境外中资企业和人员安全协调小组、境外投资管理工作联系机制、境外劳务纠纷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对台渔工劳务合作管理协调小组等,及时协调解决了“走出去”突发和重大事项,效果良好。2007 年,继续完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措施,支持具备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国际化经营。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意见 ,等等;积极稳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中标的境外经贸合作区陆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