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科技进步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5587977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科技进步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走科技进步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走科技进步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走科技进步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走科技进步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科技进步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科技进步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农村金融研究OVER STORYC封|面|文|章September 2011科技与农业生产要素的关系农业投入影响农业产出。虽然本文主要考察的是农业产出水平,但投入的变动会从不同方面影响农业产出(包括实物与价值量)。避开政策和经营管理等“软力”,从农业投入要素角度看,可以将农业现代化水平影响因素概括为地力资源(尤其是耕地)、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包括资本),那么科学技术(科技资源)的作用将分别给力于土地、人力与物力。如图1所示,三者之间形成三角鼎立状态,三角托起农业发展,而科技资源作为综合要素发挥作用,正处在三角形中心,不仅对三要素分别发挥作用,还将对三要素组合作用发挥效力,这也正是邓小平关于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论表达的一种表现。图1中的三角形外围三条边,可以表述为没有科技武装的三要素间的组合关系,有了科技资源后,四者关系如三角形内线(虑线)所示,科技资源对三要素分别发生关系并产生相互关系。在有科技资源的作用下,亦可以有传统科技与现代科技之分。下面进一步对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要素关系进行拓展分析。按照图1所示的科技农业投入要素图关系,可以将科技在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的作用采用数学公式加以表达:上式表示,农业生产力水平由投入要素(AI)决定,如果将所有投入要素分为三类,那么农业科技(ST)将作用于土地资源(广义土地,LR)、人力资源(HR)和物力资源(MR)。鉴于农业生产系统的复杂性和农

3、业生产的多样性,不同的农业生产对象需要不同的农业科技,进而可以将上式扩充表达如下:上式右端表示,不同的农业科技类型与各类农业生产要素综合发挥作用。其中,表示不同类型的地力资源,例如耕地(包括不同肥力或不同地形地貌的土地资源,也包括水面资源、林地资源、湿地资源等),可以将这类资源按照土地资源类型划分成从1到L若干类,着力提升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生产力需要有不同的农业科技。表示不同农业生产行业或生产对走科技进步型的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文 / 杨万江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农业科技与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农业科技的“统率”作用,应用农业现代 化指标体系测评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经验性地分析了农业科技对

4、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为我国走出一条科技进步型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提出建议。图1 :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三要素关系示意图科技资源人力 资源物力 资源地力资源农村金融研究 13 September 2011象中的各种人力资源,例如各业农业从业人员、农业加工与流通人员等,这些人员从接受教育、各类技术培训等,甚至不同年龄的农业从业人员需要不同的农业产业技术,更包括一定比例的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人员与农业直接从业人员的组合等;表示各类实体性物质要素,例如各类农业生产资料与流动资金等,包括肥料、农具与燃料、水利与电力等等。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一)再论农业现代化内涵与现代中国农业现代化起点从动态角度

5、看,一般将农业现代化视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现代农业水平、追赶发达农业的过程(舒尔兹, 1964;梅尔, 1976;速水佑次郎和拉坦, 1985;世界银行, 2008)。按照发展经济学理论,传统农业是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的一种状态,是少有现代要素和产出水平低的农业形态。因此,经济社会发展应该进行传统农业改造,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使农业具有更高的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的理念、模式、路径、政策等)的动态发展过程。从静态角度看,一般认为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可以衡量的,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相对水平,这种水平可以按一定时期(或当时)世界发达国家中等水平为发展标准(邓小平, 19

6、84;杨万江等, 2001),籍以度量农业现代化进展程度或实现程度。这也是人们对现代化程度加以量化评价的理论依据。例如英格尔斯的社会现代化量度指标体系,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标体系(人类发展指数),以及国内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杨万江等, 2001;黄祖辉等, 2003)。为此,将两个视角相结合,可以既把握农业现代化的相对状态,也能较好地把握农业现代化绝对水平和实现程度,有利于科学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关系。中国现代农业现代化(有别于传统的农业现代化)源于何时?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虽然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如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已有某些现代农业要素的投入(例如农业机械),在60年代已有化肥等现代要素的投入

7、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提法,70年代和80年代有农业灌溉以及现代品种等的投入,但直到80年代农业现代要素投入仍然相对单一,使用量也不大,并且在90年代几经波折。在1998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1998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认为我国农业正在发生新的阶段性变化,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需求的约束,在新阶段、新起点上要将农业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就成为新阶段、新时期我国农业的重大战略,从而开启了中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新时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农业进入到建设现代农业的

8、新阶段。笔者将1998年定为中国发展现代农业和进入农业现代化的起点时期,总体上体现出这一年前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基本特点。我国农业的几个重要标志与世界现代农业特征具有较大的一致性,主要包括:(1)现代要素投入水平的变化;(2)农产品价格逐步符合市场导向的基本要求;(3)农业生产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力量开始显著增强;(4)我国农产品供求状况逐步符合农产品国际化趋势的要求。自1998年中国进入现代农业新阶段以来,经过短短十余年发展,传统农业落后题图:张超14农村金融研究OVER STORYC封|面|文|章September 2011性显著改善,中国农业的现代性得到彰显,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进步可以用十

9、个“显著”来概括,分别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农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农业产业结构显著改善,农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农业专业化程度显著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农业区域化布局特色显著,农业法制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二)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到目前为止,在对中国农业现代化数量测评的若干研究成果中,评价指标体系多达十余种,但能考虑到世界农业发展尤其是发达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不多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几乎在每年发布的粮食与农业发展状况(The Sta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0-11)中使用了若干单项指标罗

10、列各国农业单一指标发展速度与绝对水平,但也没有相对综合的指标体系,只有劳动生产率之类的简单综合指标。世界银行注重经济社会发展量化分析,亦非常关注农业发展问题,在过去30年中,发布的年度报告有两次集中研究农业发展问题。一是1982年专题研究农业与经济发展问题(Agricul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二是2008年专题分析以农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Agriculture for Development),但均未对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国际比较。著名农业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和拉坦合著的重要著作农业发展的国际比较(1985年扩充版)着力分析了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些重要方面,尤其是

11、重点研究了日本与美国农业生产率变化,但并未对农业总体发展水平进行系统研究。2001年,笔者针对缺乏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的可比指标体系的情况,构建了一个基于上世纪90年世界农业发展水平状况的农业现代化测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遵循不同国家的可比性和一个国家不同时间的可比性原则,对世界130多个国家在同一时期开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测评,并得出结论,在当时水平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46%,即中国走过了近一半的路程。该项指标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最终选择可得可用的15项指标,按照标准值和六级分类方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虽然时间距上次我们构建的指标体系又过了十多年,但今天看来仍然可行。我们将根据变化的情况

12、,调整各项实现程度的标准值,下面将依据该指标体系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计算并加以分析(见表1)。按照标准值方法,在对20012009年世界农业发展数据大量分析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发展实情,再对标准值进行适时调整,经计算,得到中国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百分比),结果见表2。截至2009年,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已过63%。如果将农业现代化进程分为五个阶段:低于60%定义为起步阶段;60%70%定义为建设阶段;70%80%定义为基本实现阶段;80%90%定义为成熟阶段;将90%以上定义为高级阶段,目前我国总体水平正进入建设时期。从表2选择的部分地区来看,北京、上海和浙江都达到80%以上,已经达

13、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准,进入成熟阶段;广东等地区在70%80%之间,已经进入基本实现阶段;内蒙、湖北和黑龙江等地区在60%70%之间,目前尚处在建设阶段;陕西、四川和青海等在40%60%之间;尚有部分地区例如贵州尚不足表1: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个体指标指标意义指标名称与单位1978年 2000年 2009年 农劳耕地规模农业劳均耕地面积(亩/人)5.3 5.3 6.1 耕地质量条件耕地有效灌溉率(%)45.2 42.0 48.7 耕地农机投入耕地农机动力(千瓦/亩)0.08 0.27 0.48 劳力农机结合农业劳均农机动力(千瓦/人)0.41 1.46 2.95 耕地用电水平耕地农村用电量(

14、千瓦时/亩)17 126 334 劳力用电水平农业劳均用电量(千瓦时/人)89 672 2055 土地产出水平土地综合产出率(2000元/亩)301 707 1049 粮食单产水平粮食综合面积产量(公斤/亩)186 262 308 劳力产出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2000元/人)1905 4146 7297 劳力粮食产量农业劳均粮食产量(公斤/人)1076 1282 1787 劳力动物产量农业劳均动物产量(公斤/人)52 313 464 农业产出结构农业增加值比重(%)28.2 15.1 10.3 农业劳力结构农业劳动力比重(%)70.5 50.0 38.1 社会经济水平人均增加值(2000元/人

15、)1356 7838 18218 农民生活质量农民恩格尔系数(%)67.7 49.1 41.0 数据来源:根据作者建立世界农业数据库有关数据整理。农村金融研究 15 September 201140%,处在尚未起步阶段。农业科技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一)推进土地改造整理技术,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我国土地类型多样化,各地农业生产类型十分复杂,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土地类型在一定区域内参差不齐,我国农业土地生产率不高。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各地农业用地规划作用下,改造传统的土地利用技术应运而生,包括GIS技术和土地整理与修复技术等广泛应用,与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电网路等综合配套技术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增

16、加了可耕地数量,有效地提高了土地质量,为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作出了贡献。尤其是以土地为载体、以肥料为手段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广泛实施,使土地生产率水平大幅度提高。基于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农业部门在2011年开始推行“整建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方法,从工作层面全面推进这项技术普及工作(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的通知)。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推、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原则,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重心由室内(化验室)转向室外(田间)、由项目实施转向生产指导、由试点示范转向整建制推进,坚持“增产、经济、环保”的科学施肥理念,抓好示范县(场)创建,不断创新推广模式和工作机制,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转化和应用,不断提升科学施肥水平,促进种植业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农业部门计划,2011年在全国将免费为1.7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预计技术推广面积12亿亩以上。(二)推进现代品种培育进程,提高农业生物产出率新品种是推动农业发展最活跃、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高科技含量的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表现,是提高农业生物产出率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