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552541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2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 ?年第?期中已地质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工作,使中国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量有明显降低,预期灾害发生率和损失量减少? ?,人员伤亡减少? ?,从而有力地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一 目标,我们将加强以下三个方面 的工作。首先是开展地质灾害基础 调查,摸清中国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针对中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的特点,为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过去分散、应急、被动变为 全面、系统、主动的工作,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 查中,国土资源部将在?年内部署并完成全国受地质灾害威胁最严重的粼?个县?市?的地质灾害基础调 查,掌握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的种类、规模、分布及其特征,为建设全国地质灾害预警

2、系统打好基 础。其次是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 工作。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 上,对少数可能造成重 大经济损失 和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由有关部门进行专门监测?对量大、面广且分散的地质灾害,则采取“群测群防”的方法进行监测。将监测与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由所在乡镇选派责任心强 的村民通过技术培训,成立监测组,制定岗位责任制,划分责任区,在专业队伍的技术指导 下,开展简易监测,并制定以人员和财产转移为主要内容的防灾预案。从县到乡,层层签定责任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分级管理责任制,健全群测群防体系。第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监督管理体系,杜 绝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法制建设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

3、有效手段,也是目前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规定?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 的工程建设项目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在 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威胁性评估,这将在一定程度上 抑制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法规建设。防治地质灾害,不仅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代,利泽千秋。让我们行动起来,同心协力,预防各种地质灾害,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接第?页? 境的动态监测和油气资源、替代能源、其他急缺矿产资源、海洋资

4、源的潜力调查评价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建立健全地质、海洋灾害防治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初步建立起国土资源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国土资源信息服务社会化。科学 编制和有 效实施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 的总体规划。按照中央关于“走出去”的开放战略,进 一步加强全球资源战略研究。五、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干部队伍素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 调整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与地方党委、政府一起加强各级国土资源 主管部 门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建立起“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 国土资源管理新体制。进一步实行政事、政企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

5、力加强国土资源 系统政治理论建设、思 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广泛开 展 干部队伍的经济、法律知识和业务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国土资源部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努力探索新形势下 国土资源管理的新路子。我们有决心 和信心,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下,认真贯彻中央召开的这次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努力提高国土资源 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新的贡献?以刃年第?期中已地质多。财力不允许我们建很 多监测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大多选择哪些规模大、危害大的危险点进行监测。而规模大 的危 险点,从出 现“迹象”,到发生灾

6、害的过程往往比较长,有的长达十几年、几十年,这样,从经济上讲,建一个站点,就需要 一笔相对稳定的投资,时 间越长所需投资基数越 大,自然使监 测部门顾此失彼。?二?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含混,造成基础调查工作重点偏差。经过长期的争论,对地质灾害这 一概念的理解基本趋于统一,即?所谓地质灾害就是在自然 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的地质作用?现象?。出于这种理解,人们把崩塌、滑坡、泥 石流等这些 地质 现象理解为地质 灾害。实际上,这混淆了滑坡等地质现象与滑坡灾害等灾害这两个概念,强调 的 是崩塌、滑坡等的自然属性,而将崩塌灾害、滑坡灾害作为一种灾害的社会属性放在从属地位

7、。概念理解上 的 问题,使我们工作重点出现了偏差。在组 织地质灾害调查时,将这项工作作为传统的地质调查而 不是作 为防灾基础工作来做,把精力分散在地质现象的调查上,重点不突出。使预警工作失去 了必要 的技术支持。?三?由于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缺乏 坚实的理论基础,仪器监测资料的积累又有限,未能在监测资料与险情判断之间建立比较好的对应关系。如滑坡的预测 预报研究,早期的斜坡稳定性和安全 系数计算方法,暴露出方法上 的某些缺陷?工程上出现的安全系数大于?的斜坡产生 了滑坡,小于?的斜坡却又呈 现稳定的现象。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模拟技术 的发展,? ?年代初提出 的破坏概率分析法是对传统方法 的一

8、个改进。其基本思想认为,岩土体在实验条件下获得 的强度参数用 于斜坡稳定性预 测计算 尚存在不确定性 和随机性,这是因为试验误差、样本的扰动、天 然岩土体的非均质性等都会造成结果 的不 可靠性和 随机性。大量 的岩土工程实验亦已证明,同类岩土体的强度参数往往是符合某种概率分布的,因而,计算的安全系数必然 也是一种概率分布形式。这样就从确定的预 测模型发展 到随机的概率模型。当滑坡表现出运动迹象时,滑坡可能迟早要产生灾害性的运动。作为减少 滑坡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预告滑坡产生 不允许位移或不允许运动速度的具体日期,以提前采取减灾措施。这项工作的定量研究继? ?年代斋藤迪孝开创以来,进展一直迟缓

9、。总之,就目前来说,监测资料因没有“判据”而暂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 每年发生 的地质灾害大部 分都是那些规模较小且并无太多活动迹象的点,这恰恰是我们的监测 工作中没有顾及到的。这类灾害点,尽管规模不大,损失却不 一定小。如? ?年,四川兴文一次滑坡,体积不到?烈?立方米,却造成? ? 人死亡。通过上面 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仪器监测,虽有其精确、及时的优点,是今后地质灾害监测的主要手段,同时监测资料的积 累对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理论研究也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但就目前我 国地质灾害的状况、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而言,以高、精、尖仪器为 主要手段的站网式监测暂时不可能在整个地质灾害防灾预警

10、体系中扮演主 要角色。实际上,一些 多滑坡国家,如美国、法国、意大利、捷克、日本、前苏联等,在六七十年代就已注意到仪器监 测 的局限性,开始了大区域的滑坡灾害规律研究。实践结果表明,所 采取的 预 测研究对策是有一定成效的。我 国 的香港 地区,则根据暴雨在滑坡灾害诱发因素中的特殊地位,及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历史的分析,总结出不 同地域范围内暴雨与滑坡灾害的关系。由此,根据当地天气预报等,发出滑坡灾害的预警预报。? 限日?翻?中已地质? 刃年第?期各国在地质灾害监测 预报方面 的成功 经验和失败教训都是值得我们借鉴 的。更重要 的是我们应该从我们的实际 出发,发挥我们的优势,走出一条 自己的路。在

11、我们众多优势中,最突出 的是社会制度的优越,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民众具有极 强 的主人翁精神,对社会 事务有很强 的参与意识,政府在 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只要在加强科普宣传的基础上,利用群众对生活、活动场所周围的地形、地貌比较熟悉,对地形、地貌的变化比较敏感的特点,在专家指 导 下 开展群测 群 防工作,是目前条件下,投资少、覆 盖 面广且比较有 效 的 手段。如? ?年?月?日发生的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滑 坡,就是当地群众事先发现滑坡迹象后及时撤离的?避免了至少? ? ?人的伤亡? ?年?月?日,贵州省松桃县 出现滑坡险情时,当地政府按照? ?年?月中旬国土资源部在 重庆举办的“

12、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市长研讨班”介绍 的方法组织进行群测群防,在坡体发生大规模滑动之前,将受威胁的?】多群众全部撤离,不 久 即发生大规模滑动,堵塞河 流,房屋全部遭 灭顶之灾,却无一人伤亡。实践证明,用科技头脑武装起来的群众,是中国地质灾害防灾预警工作中最重 要 的基础力量 和 最直 接的受益者。在现阶段,中国地质灾害防灾预警工作应该是政府领导下 的一场人民战争。中国地质灾害防灾预警体系最 重要的特征 就是以群测群防为基础。建立这样一个体系的基本做法是?通过详细调查,基本查明地 质灾 害危 险点的分布状况,在此 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状况,按轻重缓急,制定短、中、长期防治规划,分期、分批进行治理。

13、不 宜进行治理及暂时 不能进行治理的危险点中,危害大的,派专业技术人 员,通 过专门仪器进行监测?对大 量分布的其他危险点,则可将监测与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由危险点所在乡镇选派责任心强 的村民通过技术培训,成立监测组,制定岗位责任制,划分责任区,在专业队伍的指导下,开展简易监 测,制定以人员和财产转移为主 要内容的防灾预案。从县到乡,层层 签订责任书,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分级管理责任制,由此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为基 础,群专结合的防灾预警体系。? 刃年,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基本完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万地质灾害调 查。在云、贵、?一?、渝、鄂、湘、赣等 省?市?安排? ?个县?市?

14、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区划,初步建立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在 一些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建立 监 测 预报系统的试点,探索通 过降雨 量等进行防灾预报的区域预报方法。建立以资料积累、剖析为主要 目的的仪器监测试验区,为灾害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支持。? ? ?年,完成全国? ? 个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 的县?市?的地质灾害调查、区划工作。基本建成全国性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 测 预报网络 和数据库系统。规模大、危害严重 的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以专业队伍为主,群众配合?一般灾点,以群众监测 为主,专业技术人员 予以指导,形成以群测群防为基础、专业性较强 的站网式为先导,群专结合的预警预报体系。完成全 国地质灾害防灾指挥系统框架。力争在灾害形成机理 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初步建立各主要突发性灾种的预报判据。?,? ? ?年前,在 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的同时,重点加强站网式监 测体系建设,利用 相对成熟的理论和基本可靠的预报判据,对重 要灾害危险点,采用高新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基本实现监 测数据的适时采集、自动分析、自动预警和 预报,最终建成基本完善的地 质 灾害 防灾 指挥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