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551460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6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新闻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值班主任:史自勋 主编:王红卫 美编:孙发强B02综合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近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 发了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并发出通 知,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 真贯彻落实。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 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全文如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 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 更深 层、 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 二的理念、 智慧、 气度、 神韵, 增添了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 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现就实施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 如下意见。一、 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1.重要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 灿烂辉煌。在 5000 多年文明发 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 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发展壮大的 丰厚滋养,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 根的文化沃土, 是当代中国发展的 突出优势, 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 明、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发挥着重 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 命、 建设、 改革伟大实践中, 自觉肩 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历史责任,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忠实继承者、 弘扬者和建设者。党 的十

3、八大以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各级党委和 政府更加自觉、 更加主动推动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开展 了一系列富有创新、 富有成效的工 作, 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凝聚力、 影响力、 创造力。同时要 看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互联网技术和 新媒体快速发展, 各种思想文化交 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 迫切需要深 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 识, 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 信; 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价值内涵, 进一步激发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迫切 需要加强政策支持, 着力构建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

4、系。实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 略任务, 对于传承中华文脉、 全面提 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 维护国家文 化安全、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具有重要意义。 2.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党的十 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四中、 五中、 六 中全会精神,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 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 想新战略, 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深入贯彻新发 展理念, 坚持以人民

5、为中心的工作 导向,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引领, 坚持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 展,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传承中华文 化基因,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 未来, 汲取中国智慧、 弘扬中国精 神、 传播中国价值, 不断增强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创 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3.基本原则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发展道路, 立足于巩固马克思主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巩固全 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 础,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民 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解决现实问题、 助 推社会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 导向。坚持为

6、了人民、 依靠人民、 共 建共享, 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 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 价值标准、 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 行为习惯,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 参与感、 获得感和认同感, 形成向上 向善的社会风尚。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秉持客观、 科学、 礼敬的态度, 取其 精华、 去其糟粕, 扬弃继承、 转化创新, 不复古泥古, 不简单否定, 不断赋予新 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不断补 充、 拓展、 完善, 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 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 与现代 社会相协调。 坚持交流互鉴、 开放包容。 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 取长补短、

7、 择善 而从, 既不简单拿来, 也不盲目排外, 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 积极参 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 不断丰富和 发展中华文化。 坚持统筹协调、 形成合力。 加强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 用和市场积极作用, 鼓励和引导社会 力量广泛参与, 推动形成有利于传承 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机制和 社会环境。 4.总体目标。到2025年,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研究阐发、 教育普及、 保护传承、 创新 发展、 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 得重要成果, 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风 格、 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文 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 国家文 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

8、坚实, 中华文化 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二、 主要内容5.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 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 尊时守位、 知 常达变、 开物成务、 建功立业过程中 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 如革故 鼎新、 与时俱进的思想, 脚踏实地、 实 事求是的思想, 惠民利民、 安民富民 的思想,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的思想 等, 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 有益启迪, 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 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 重民本、 守诚 信、 崇正义、 尚和合、 求大同等核心思 想理念。 6.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 如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

9、担当意识, 精 忠报国、 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崇德向 善、 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体现着评判是 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潜移默化地影响 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 息、 敬业乐群、 扶危济困、 见义勇为、 孝 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7.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积淀着多样、 珍贵的精神财富, 如 求同存异、 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文以 载道、 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形神兼 备、 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俭约自守、 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 是中国人民 思想观念、 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 情感 样式的集中表达, 滋养了

10、独特丰富的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人文学术, 至今 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 进社会和谐、 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 想文化内容。三、 重点任务8.深入阐发文化精髓。加强中 华文化研究阐释工作, 深入研究阐释 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发展脉络、 基 本走向, 深刻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厚 滋养, 深刻阐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实践之需, 深刻阐明丰富多彩的 多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构成, 深刻阐明中华文明是在与其他文明 不断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的, 着力构 建有中国底蕴、 中国特色的思想体 系

11、、 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强党史 国史及相关档案编修, 做好地方史 志编纂工作, 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 果, 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 推出 一批研究成果。实施中华文化资源 普查工程, 构建准确权威、 开放共享 的中华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平台。建 立国家文物登录制度。建设国家文 献战略储备库、 革命文物资源目录 和大数据库。实施国家古籍保护工 程, 完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 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定制度, 加强 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 馆藏革命文 物普查建档制度。 9.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按照一体化、 分学 段、

12、有序推进的原则, 把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 文 化知识教育、 艺术体育教育、 社会实 践教育各环节, 贯穿于启蒙教育、 基 础教育、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继续 教育各领域。以幼儿、 小学、 中学教 材为重点, 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 材体系。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 开展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系列 教育活动, 创作系列绘本、 童谣、 儿 歌、 动画等。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 治、 语文、 历史等课程教材。推动高 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 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 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 科建设, 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

13、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 “绝学” 、 冷 门学科。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 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丰富拓 展校园文化, 推进戏曲、 书法、 高雅 艺术、 传统体育等进校园, 实施中华 经典诵读工程, 开设中华文化公开 课, 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 动。研究制定国民语言教育大纲, 开 展好国民语言教育。加强面向全体 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 全面提升 师资队伍水平。 10.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坚持保 护为主、 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 加强管 理的方针,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抢救 保护濒危文物, 实施馆藏文物修复计 划, 加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 的文物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 镇名村、 历史

14、文化街区、 名人故居保 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 实施中国传 统村落保护工程, 做好传统民居、 历 史建筑、 革命文化纪念地、 农业遗产、 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规划建设一批 国家文化公园, 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 识。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实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 进一 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大力推广 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保护 传承方言文化。开展少数民族特色 文化保护工作, 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 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 做好少 数民族经典文献和汉族经典文献互 译出版工作。实施中华民族音乐传 承出版工程、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 工程。推动民族传统体育

15、项目的整 理研究和保护传承。 11.滋养文艺创作。善于从中华 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 获取灵 感、 汲取养分,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有益思想、 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 要求相结合, 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 式进行当代表达, 推出一大批底蕴深 厚、 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科学 编制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 现实题 材、 爱国主义题材、 青少年题材等专 项创作规划, 提高创作生产组织化程 度, 彰显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 风范。加强对中华诗词、 音乐舞蹈、 书法绘画、 曲艺杂技和历史文化纪录 片、 动画片、 出版物等的扶持。实施 戏曲振兴工程, 做好戏曲 “像音像” 工 作, 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

16、, 推进数 字化保存和传播。实施网络文艺创 作传播计划, 推动网络文学、 网络音 乐、 网络剧、 微电影等传承发展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中国经典民间 故事动漫创作工程、 中华文化电视传 播工程, 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传承中华 文化基因、 具有大众亲和力的动画 片、 纪录片和节目栏目。大力加强文 艺评论, 改革完善文艺评奖, 建立有 中国特色的文艺研究评论体系, 倡导 中华美学精神, 推动美学、 美德、 美文 相结合。 12.融入生产生活。注重实践与 养成、 需求与供给、 形式与内容相结 合,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 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深入挖 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 提炼精选一批 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 性符号, 纳入城镇化建设、 城市规划 设计, 合理应用于城市雕塑、 广场园 林等公共空间, 避免千篇一律、 千城 一面。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文化, 鼓励 建筑设计继承创新, 推进城市修补、 生态修复工作, 延续城市文脉。加强 “美丽乡村” 文化建设, 发掘和保护一 批处处有历史、 步步有文化的小镇和 村庄。用中华优秀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