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重点总结(二十四点)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05792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期末重点总结(二十四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毛概期末重点总结(二十四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毛概期末重点总结(二十四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概期末重点总结(二十四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期末重点总结(二十四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毛概期末考试要点总结毛概期末考试要点总结 一、为什么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改革?一、为什么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改革? 答:1.1.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2.2.它不是一个阶 级推翻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3.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看法?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看法? 答:1.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它是否能适应当时的生产 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2.提出在社会主义

2、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3.3.把社会 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的途径是改革。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1.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2.2.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 相互促进; 3.3.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4.4.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 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四、为什么和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四、为什么和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答:1.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

3、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 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2.2.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 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 用; 3.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首先要对什么事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4.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 导作用; 5.5.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

4、实现形式。 五、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五、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 答:1.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个体劳动者、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按劳 动力价值取得价值) ) ; 2.2.劳动意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利润、利息、租金) 3.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答:1.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2.共同富裕不等于同等富裕和同步富裕,其作为一个历史进程,必然有

5、先有后,有快有慢,收入 差距在一定时期内扩大,有客观必然性; 1.1.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2.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 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3.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作用下优胜劣汰,是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 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4.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 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怎么办: 答:1.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深化收入分

6、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 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非配只需,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2.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3.3.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4.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七、建设创新型国家七、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1.1.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2.2.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推动科学技术的跨

7、越式发展; 3.3.就是要把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多民警及又好又快发展; 4 4.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 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八、八、 “两个坚持两个坚持”和和“三个转变三个转变” 答:即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

8、二产业带动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 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九、新型工业化道路九、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向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又是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十、统筹区域发展十、统筹区域发展 答:1.1.毛泽东,提出了事关社会主义建设大局的十大关系问题,其中包括东西部发展的重大问题。 2.2.邓小平,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提出了包括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的“两个大局”思想。3.3.江泽民,西部大开发

9、。4.4.胡锦涛,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 略布局。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 素跨区域发展差距。 十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十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1.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3.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 国家的基本方略。 十二、无产阶级专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十二、无产阶级专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 十三、人

10、民代表大会制与十三、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三权分立三权分立”的区别的区别 答: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整体;2.2.“三权分立” , 相互制约、维持权力均衡,这种制度相对于封建专制统治与个人独裁是一种进步,它有利于调整 资产阶级内部各党派,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保持资本 主义社会的稳定。3 3.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十四、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十四、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2.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

11、共” ;3.3.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专政议政。 十五、民族区域自治十五、民族区域自治 答:1.1.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2.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 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3.3.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十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十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答:1.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2.2.城市社区民主政建设;3 3.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十七、依法治国十七、依法治国 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

12、然要求。31.1.是中国共产党指正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2.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 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是国家 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十八、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十八、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必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 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

1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政 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 3.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十九、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人权的关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十九、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人权的关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 心。核心是民主。心。核心是民主。 二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1.1.马克思主义指导是灵魂;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主题;3 3.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 精神是精髓;4.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14、二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二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1.1.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3.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实践意义: 1.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2.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

15、面的积极性,抓好和用好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 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 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4.社会和谐是应对部跳啊站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 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5.5.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十二、完善社

16、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二十二、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答:1.1.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2.2.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3.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4.4.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5.5.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二十三、对台政策二十三、对台政策 四点意见: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 针决不改变,反对“”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 ,2005.3.142005.3.14,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六点意见:六点意见:1.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2.推进经济合作关系,促进共同发展;3.弘扬中华 文化,加强精神纽带;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5.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6.结 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二十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二十四、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答:1.1.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原则;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 4.坚持爱国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