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12月第八次周测历史检测试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78416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12月第八次周测历史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12月第八次周测历史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12月第八次周测历史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12月第八次周测历史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12月第八次周测历史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12月第八次周测历史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12月第八次周测历史检测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山东省聊城市第一中学 2013 届高三 12 月第八次周测历史检测试题一选择题 1 1970 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 领导人的呼吁书 ,其中谈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 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 ”据此判断 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 B萨哈罗夫认为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 2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试图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捣毁一

2、切具有社会主义和计划色彩的事物,并最终投 人所谓新自由主义的怀抱。然而,这给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带来了严重后果,俄罗斯 的人均收入、生活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大不如苏联时期。以上材料说明了 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瓦解的必然性 B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并不是一无是处 C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走上了世界文明的正道 D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结果 3有学者认为, “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 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C扩大集体农庄和

3、国营农场的自主权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4赫鲁晓夫是一位极具特色的领袖。一些史学家认为,他的墓碑(见右图)半白半黑,代表半功半过,恰好是赫鲁晓夫的真实写照。以下关于赫鲁晓夫改革“功过”表述正确的是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 加强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原有观念的束缚 A B C D 赫鲁晓夫墓碑 5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 50%的土地和 1。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 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上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 25%30%。造成这 一

4、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6从 1953 年到 1964 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 3810 万吨增加为 8500 万吨,煤产量从 32 亿吨增加为 55 亿吨,石油产量从 5280 万吨增加为 223 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 1955 年的 762 卢布上升到 1965 年的 1042 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

5、业为重点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7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 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 ) 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取消自由贸易 C全盘农业集体化 D按劳分配 8、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 ,反映的是 20 世纪三十年代某国国民经济发 展状况。该画讽刺 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 C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 9、20 世纪 20 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

6、和猪肉”的口号。造成这一局面 的原因是 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D人民怀念沙皇统治时的荣耀 10读“1953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下列对 1958、1963、1973、1978 年 GDP 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1953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A1958 年苏联 GDP 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1963 年苏联 GDP 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C1973 年苏联 GDP 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

7、涅夫改革的进行 D1978 年苏联 GDP 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11 1922 年瞿秋白在俄乡纪程中写道:“来俄之前,往往想,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的实验室 , 仿佛他们是布尔什维克的化学家依着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式 ,用俄罗斯民族的元素 ,在苏维 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即刻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 。西伯利亚旅行的教训,才使 人知道大谬不然。 ”对此段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对俄国当时的做法感到很失望 B准备学习苏维埃经验并运用到本国的革命中来 C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层面 D认识到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义 12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兹认为:

8、在苏联时代,通过合法的途径积累物质财富几乎是不可能的。非法 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的苏联领导人总是担惊受怕,唯恐有一天被人发现或被起诉。大卫科兹在分析前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苏联解体的原因时认为 A无法根本摆脱斯大林模式 B人民与政府矛盾激化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统治集团对个人利益的追逐 13、下图为 20 世纪 50 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 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 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 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 14赫鲁晓夫执政后实行经济改革

9、,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下列反映了其改革内容的是 A “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 B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 “提高集体农庄的物质利益” D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5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此观点得出是基于 A摆脱了斯大林体系的束缚B当时苏联经济的较快发展 C “发达社会主义”的建成 D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16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 本上进行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A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B重点在农业方面 C实施了“加速发展战略” D实行轻重工业均衡发

10、展战略 17 2012 年 1 月 26 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 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 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 A “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 B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全球化 D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解体 18.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政治、经济组织的先后成立,反映了二战 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是( ) A全球化 B多极化 C一体化 D制度化 19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

11、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 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这里针对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马歇尔计划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 定 20右图反映了某一时期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 济实力对比状况。据此判断这一时期应是 A20 世纪三十年代 B20 世纪五十年代 C20 世纪七十年代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D20 世纪八十年代 21 2010 年 4 月 25 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投票权改革方案,将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 4406提高到 4719,其中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由原来的 277%

12、提高到 442%,成为世界银 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说明 A世界银行决定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B美国独有的否决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 C改革方案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分享世行投票权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22 “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締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 80 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全为特征的 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这表明 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 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D世界各国

13、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二十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 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 度化。下列有利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共体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4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凸显了“美国世纪”的到来,其 标志是A “美元帝国”形成 B罗斯福新政 C美国独立 D “冷战”开始 25.1960 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 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

14、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 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下列各项中, 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26为应对 1929 以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其它各国纷纷效仿。接受此类 政策的教训,二战后形成了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社会福利经济政策 D世界贸易组织 27.1987 年欧洲一体化文件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拒美国商 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莫尔说:“如果欧洲共同体的计划成为保护主义的产物,美高考资源网( )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将危存旦夕。 ”对此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