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论述答案1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448606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答论述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简答论述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简答论述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简答论述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简答论述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答论述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答论述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试分析一个人的性格差异。答:性格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性格具有好与坏之分,体现了一定的阶 级性与道德性。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显示在他的行为 举止中。它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上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性格结构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 性格差异就体现在这四类特征上。 (1)性格的态度特征。人们对自己、对他人、 对集体、对事物有各自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为 人处世。如爱祖国、爱集体、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公而忘私、见义勇为、 自强

2、自律等。 (2)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是一种设定行为目标,自觉地调节自 己,努力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品质。它是一个人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 为方式时表现出来的。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一个人的性格是坚强亦或脆弱, 是根据意志特征来评判的。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常常是性格软弱的人。 (3)性 格的情绪特征。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体验。当人对不同的事物产 生不同的态度时,在他的内心世界中会产生肯定或否定的体验。每个人都有其 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这些就构成了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 特征。这是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风格。人们在感知、记忆、思 维、想像等方面的差异,就是性格

3、的理智特征。性格特征是多种多样的,体现 了人格差异的复杂性。我们要观察和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时,先得从性格的四大 结构上人手,也即从性格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来把握 并分析人的性格。2简述遗忘曲线及遗忘曲线的含义。答: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他创造 了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实验中以他自己做被试,为了测量遗忘,艾宾浩 斯设计了节省法,也就是再学习法。根据这种方法,他绘制了不同时间间隔的 记忆节省图,被称之为保持曲线或遗忘曲线。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可以看 到,节省量随着初学与再学时间间隔的加长而减少,即遗忘的数量逐渐增多 c 一个明显的结果是,遗

4、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第一个小时内,保存在长时记 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研究中发现,间隔 31 天 以后。对所记的信息仍然有所保存。它的研究引发了两个重要的发现。一个是 描述遗忘进程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的第二个重要发现是揭示了在长时记忆中 的保存能够持续多长时间。研究发现,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保留数十年之 久。事实上遗忘绝不会是完全彻底的。3简述遗忘的原因(或者说为什么会遗忘?)答:对遗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解释:消退和干扰。消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 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于扰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 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

5、扰。一旦干扰被解 除,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又可分为前摄于扰与倒摄于扰两种。前摄于扰指已 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一系列研究表明,在长时记忆里,信息遗忘尽管有自然消退 的因素,但主要是由信息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一般说来,先后学习的两种材 料越相近,干扰作用越大。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遗忘主要是由干扰造成的,被干 扰所破坏的仅仅是提取信息的能力。4举例说明你常用的记忆术。答:记忆术是有效提高记忆中编码和提取能力的特殊技术,常用的记忆术有如 下几种:地点法。地点法又称位置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地点法的原理是 将一组熟悉的地点与要记的东西之间建立

6、起联系,主要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 位置作为以后的提取线索。采用什么地点是任意确定的,因人而异。但所选定 的位置必须是个人熟悉的场所。方法只是在想象中沿着一条路线走,把所要识 记的每一件东西和这条路线上的一个确定位置联系起来,建立生动的表象。一 般来说,在将地点与要记的东西联系起来时,想象越夸张,越离奇,形象越鲜 明,回忆效果越好。韵律法。对一些纯语言的材料,最明显有效的记忆方法是 靠韵律去记忆内容,也称口诀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口诀和押韵, 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果。记笔记。记笔记是学生最为常用的记忆术。记笔记并 非记得越多越好。将演讲者所讲的所有内容都记下来的做法往往是不明智的做 法。事

7、实上,在记笔记时,思考远比书写更为重要。因此,用相对精炼的字句 记下主要的观点,往往比记录每一个细节对学习更有帮助。总之,记笔记的最 好方法是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找出各种材料间的关联,清晰准确地总结 主要的观点和例证。5、简述智力的团体差异。答:智力的团体差异,最明显的是表现在性别之间的差异。大量的研究表明, 男性和女性在总的智商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别。男性和女性在智力上的差异主要 表现在一些特殊能力方面。男性在空间能力上具有一定优势,这种优势随着年 龄的增长两性之间的差异逐渐加大,如女生在小学和中学初中阶段的数学能力 优于男生,但青春期以后,这种优势被男生持有,并且男生把这种优势一直保 持到

8、老年。女生在言语能力上具有较大的优势,诊断为阅读障碍的人数男生多 于女生。除了性别之间存在一定的智力差异之外,不同职业。种族之间在智力 上也存在着差别。对不同职业团体进行的大量研究发现,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 比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具有更高的 IQ。在同一群体内部,人们在智力测验分 数上的差异可能归因于遗传因素,但不同团体在智力测验平均 IQ 分数上的差 异则应更多归因于环境的影响。6什么是学习?答:广义地讲,学习是由经验产生的在行为或知识方面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改变, 是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对于学习是什么?不同的心理学理论有不同的 观点。如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着重强调学习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

9、程, 是建立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 即个体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近代的社会学习理论,则注意观察学习,强调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而间接地进行学习。此外还有人本主义的学 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潜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我们认为,对学习进行界定 时,因注意把握下面两点:学习首先是一种适应活动。适应有生理与心理两种。 学习属于心理适应范畴,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学习得以发生的客观基础。 其次,学习是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的,而且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个体之所以能适应环境,是因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获得了有关经验, 建立了一定的心理结构,并以此作

10、为行为的调节机制。很多因素,如生理成熟、 疲劳、药物等均可引起行为变化,但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相对而言比较持久, 并且变化速度与生理成熟相比也更快些。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定义为:通过 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 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7简述学习有哪些类型。答:学习现象是非常复杂的,涉及不同的学习对象、内容、形式。水平等等, 因而有不同类型的学习。比较有代表性的学习类型包括: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 可以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1)接受学习: 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

11、确定的形式通过 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 (2)发现学习:在缺乏经验传授条件下, 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3)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 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 (4)机械学习: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 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在上述分类中有两点需要明确。首先,接受学习既可以 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的。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接受就是有意义的,反之是 机械的。因此,不应将接受学习与被动的机械学习等同起来。同样,发现学习 中也存在着意义与机械学习的区分七动物通过盲目地尝试与错误获得某种经验, 即属于机械的发现学习,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则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其次, 接受学

12、习与发现学习并不截然对立。接受学习为高水平的发现与创造提供必要 的知识和技能准备。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划分为:知识学习、技能 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学习三大类。 (1)知识学习:知识的学习即通过一系列的心 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知识的学习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 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2)技能学习:指通过学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 活动方式,有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两种。心智技能指内在的心智活动方式,如 各种学习策略、解题思路等等。操作技能指外在的操作活动方式,如各种体育 运动技能。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与不会的问题。 (3)社会规范的学习: 即把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

13、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这种学习既包含 对社会规范的认识问题,又包含执行及情感体验等问题,因此比知识、技能的 学习更为复杂,是人类所独有的,并且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8什么是思维?思维的特征有哪些?答: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 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人们运用头脑里已有的知 识经验对直接输人的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出假设、做出推理和判断, 这个过程就是思维。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间接性。思维和感知觉不同,它是建立在过去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具有 间接性。 (2)概括性。思维是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

14、一类事物的共同 特征和规律抽离出来加以认识的。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 (3)思维和语言有密 切关系。思维和语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也正是凭惜 语言得以实现的。人借助语言进行思维是人的思维与动物思维的最本质的区别, 人类思维的高度发展与人类语言的高度发展是分不开的。9简述思维的过程。答:思维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操作实现的,这些思维的操作活动主要有以 下几种: (1)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和分析相反,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 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 程,它们

15、是相反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是为了了解事 物的特征和属性,综合则是通过对各部分。各属性的分析实现的,没有分析的 综合是不完备的综合。任何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也需要综合。 (2)比较。比较 是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 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实质上是一种更复杂的分析和 综合。 (3)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 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又可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前者指在感觉。知 觉和表象水平上的概括,后者指根据事物的内

16、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10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答:心理学家发现有一些情况经常阻碍人们对问题解决,主要表现有:(1)问 题表征的方式。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加以理解。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 理解问题就是要以最佳的方式对问题加以表征。表征是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 呈现方式。同一事物或问题由于表征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 由此会影响人们对问题的解决。 (2)无关信息的干扰。研究发现人们经常错误 地假定:问题中的所给出的条件或数字在解题中都有用。因此,总是想办法去 利用这些信息。了解了这个普遍倾向,我们在解题时就应该先注意考虑一下哪 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没用。 (3)功能固着性。另一个常见的解题障碍是格式 塔学派研究知觉时发现的,即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 功能上认识它,称为功能固着性。很多人在表征物体时总是按照物体的传统功 能,不会变通,在问题解决时不能用新的方式来表征问题。情境。这种功能固 着现象有时会限制人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心向。在连续进行工作 时,如果一个人屡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决了某类问题,会使他机械地或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