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设计整理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48296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与设计整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分析与设计整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分析与设计整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分析与设计整理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分析与设计整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与设计整理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三层架构三层架构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 、业务逻辑 层(BLL) 、数据访问层(DAL)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a、表现层: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处理用户和信息系统之间的交互。b、业务逻辑层:也称为领域层或应用层,是信息系统所有和领域相关的工作。c、数据访问层:该一般指与数据库的交互,主要责任是数据库记录的存取。为什么要用三层架构:为什么要用三层架构:便于系统扩展及及维护,减轻服务器的负担,将业务与数据隔离开来便于保护数据。 2.系统建设的复杂性:系统建设的复杂性:(1) 技术手段复杂(2) 内容复杂,目标多样(3) 投资密度

2、大,效益 难以计算 (4) 环境复杂多变 3.系统开发是一个社会过程系统开发是一个社会过程a、问题描述和方案验证问题描述和方案验证:技术工程问题明确,可以模拟,或制作模型、样品进行验证,信息系统的问题确定性差,难以提前验证解决方案b、人的影响人的影响:信息系统是人机系统,有来自于人的障碍。如了解、沟通、实施困难c、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政策、竞争、文化观念等对信息系统影响力很大,不同于纯技术工 4.生命周期:生命周期:信息系统开发围绕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来进行,有时也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按阶段划分,提出的是组织、管理和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一种基本框架,原则性 地指导两部分工作:1)管

3、理:强调进程安排、资源分配、评估、控制、反馈;2)开 发:强调任务和开发文档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规划:开发请求、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审批;系统分析:详细调查、逻辑设计、审查;系统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审查;系统实施:编程调试、系统转换、验收;运行维护:系统维护、系统评价 5.开发方法:开发方法:针对开发过程、针对开发技术。建模方法:1、面向过程的建模方法,也称 结构化方法 2、面向数据的建模方法 3、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结构化方法:容易理解和交流,对于大系统可以从全局逐步展开到局部,整体性较好。面向对象:稳定可靠,有利于维护和重用,并容易实现多层分布式结构,技术先进,但对前期分析设计人

4、员要求较高,用户理解模型有困难。 6.系统规划的任务:系统规划的任务:制定信息系统发展战略、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制定信息系统开 发计划、制定信息系统资源分配 7.企业系统规划法:企业系统规划法:定义管理目标、定义管理功能组、定义数据分类、定义信息结构 8.可行性:可行性:是指在企业当前情况下,研制这个信息系统是否有必要,是否具备必要的条 件。可能性、必要性、合理性a)可行性分析的内容: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b)可行性报告的内容:引言;系统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拟建系统的候选方案;可行性论证;几个方案的比较;结论(立即开发/改进原系统/不可行)9.系统分析的困难系统分析的困难

5、来自三个三个方面:问题空间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通讯、环境的不断变化10.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用来记录系统中的数据和数据在特定的过程中的流动,即数据如何被采集、处理、保存和使用的(围绕信息系统的功能) 。基本成分基本成分:外部实体、数据处理、数据流和数据存储。外部实体外部实体指系统以外又与系统有联系的人或事物。它表达了该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和去处。处理处理指对数据的逻辑处理功能,也就是对数据的变换功能。数据流数据流是指处理功能的输入或输出。数据存储数据存储表示某种数据保存后的逻辑统称。11.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对 DFD 的补充描述,用来描述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和外部实体的详细内

6、容。条目条目:1、可被重用的条目:数据元素、数据结构、2、DFD 图中的元素:数据流、 数据存储、外部实体、处理 12. 表达处理逻辑的工具表达处理逻辑的工具: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定树。13. 系统说明书的内容系统说明书的内容:.引言;.项目概述;(1) 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2) 现行系统的调查情况(3) 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实施计划:1) 工作任务的分解 2) 进度 3) 预算14. 模块内聚模块内聚:模块内部各元素之间的联系程度。类型类型:偶然内聚、逻辑内聚、 时间内聚、步骤内聚、通信内聚、 顺序内聚、功能内聚15.15. 变换分析步骤:变换分析步骤:1 找出主加工、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

7、2 设计模块结构的顶层和第一层;3 设计中、下层模块事务分析:事务分析:(1)在 DFD 上确定事务中心。(2)为 DFD 上的事务中心设计主模块,再为每一种类型的事务处理设计一个事务处理模块。(3)为每个事务处理模块设计下面的操作模块,再为操作模块设计细节模块。某些操作模块和细节模块可以被几个上一层模块共用。16. 代码的作用:代码的作用:1. 鉴别功能: 唯一地标识一个实体或属性值; 2.分类;3. 排序;4. 专用含义;5. 系统集成的基础;6.在某些场合节省存储空间 17. 代码设计的原则:代码设计的原则:1. 唯一性 2. 合理性 3. 可扩充性(千年虫)4. 简单性 5. 适用性

8、6. 规范性 7. 系统性18. 面向对象方法的优势面向对象方法的优势:对问题空间的理解更直接,符合人们通常的思维方式;从分析到设计再到编码采用一致的模型,具有高度连续性;开发的系统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软件重用性好,易扩充和维护。19. UML 是对象管理组织制定的一个通用的、可视化的建模语言标准,可以用来可视化、描述、构造和文档化软件密集型系统的各种工件。UML 中静态模型用类图、对象图、构件图、部署图表示;动态模型用顺序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用例图表示。20. 用例用例:对系统功能性需求的规范化的描述。用例图用例图及用例的事件流描述集中体现了系统责任,通过用例建立交互图。交互图交互图就

9、是用例的具体实现,即系统中的对象以及对象间协作是如何完成一个用例的全部过程。用例驱动的开发过程,从用例模型到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之间有一致性和可追踪性。 用例建用例建模的内容模的内容:1. 获取原始需求 2. 开发一个可以理解的需求(识别参与者、识别用例、构建用例图)3 详细、完整地描述需求(书写用例规格说明)4 重构用例模型(识别用例间的关系、对用例进行组织和分包 )用例规格说明用例规格说明:用例名称、主要参与者/次要参与者、简要描述、前置条件、后置条件、主事件流(主要成功场景/基本路径)、备选事件流(扩展路径/替代流程/异常事件流)、特殊要求/非功能性需求、发生频率21. 关联的要素:关联的

10、要素:关联名称、对象在关联中的角色、多重性、导向性22.22. 设计阶段设计阶段软件类包括边界类,控制类、实体类。软件类包括边界类,控制类、实体类。边边界类的职责界类的职责是完成系统与其参与者之间的交互。边界类包括屏幕窗口、通信接口、打印机接口、传感器、终端以及专用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等软件对象。边界类仅负责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不应承担和数据处理有关的业务逻辑。实体类实体类来源于领域模型中的类。实体类是一个软件对象,表示了领域对象的信息,以及具有与它所表示的信息有关的复杂行为。实体类反映的信息需要在系统中进行处理,并需要进行持久化存储。 边界类边界类通过与实体类的交互,获得有关数据处理的

11、结果控制类控制类代表协调、排序、事务处理以及对其他对象的控制,经常用于封装与某个具体用例有关的控制流。控制类处理和协调主要的动作和控制流,并将任务委派给其他对象。23. 实现实现持久持久化的方案:化的方案:1)使用文件来记录数据;2)使用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3)使用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4)其他的存储机制还有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等等对象对象-关系映射的实现:关系映射的实现:1)在领域层实现,即直接在实体类中编写 SQL 语句访问数据库;2)设计简单的数据映射层实现数据访问,即把 SQL 访问从业务逻辑中分离出来,放到独立的类中; 3)设计功能独立具有数据映射器的持久层。业务逻辑层完全不

12、用了解数据的存储,应用程序中的对象通过设置与表的映射关系后,可以在开发人员对底层数据库及其模型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持久化。映射关系通过数据映射器来具体实施,它是分离内存对象和数据库的一个软件层,其职责是在内存对象和数据库之间传递数据并保持它们彼此独立。24. 黑盒黑盒测试:测试: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模块的详细说明,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白盒测试:白盒测试:此方法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透明的盒子,它允许测试人员利用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及有关信息,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对程序所有逻辑结构进行测试。类型:类型:1

13、模块测试,根据模块的功能说明检验每个单独的模块是否存在错误。2 联合测试,也称集成测试,检验模块及系统结构。3 确认测试,检验系统说明书的各项功能与性能是否实现,是否满足要求。也可称验收测试。4 系统测试,是对整个信息系统的测试,将硬件、软件、操作人员看作一个整体,来分析系统的功能与执行性能 25. 系统转换方式:系统转换方式:(1)直接直接转换转换,直接转换指在某一时刻,老系统停止运行,新系统立即开始运行。特点:特点:这种切换方式简单,最省费用,但又很大风险。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对一些小系统,或者新系统已进行过多次真实测试,或者老系统已完全不能使用。(2)(2)并行切换,并行切换,并行切换是

14、新老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这段时间考验,以后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特点:特点:风险小,费用大,经常被使用。并行时间一般为 36 个月,甚至 1 年。 (3)(3)分段切换分段切换,该切换方式是前两种切换方式的结合。在新系统正式全部运行前,一部分一部分代替老系统。特点:特点:既可靠,比并行节省费用,但要注意子系统间、功能间的接口问题。一般较大系统皆采用之。比较:比较:1.1. 直接方式直接方式:用户没有重复劳动,转换开支小,高风险,结果无比较性,用户无安全感;2.2. 平行方式平行方式:低风险,有安全感,可以将结果对照,重复劳动,费用高,计算机双重处理开销;3.3. 分段方式分段方式:低风险,可

15、以积累经验,能循序渐进,新旧系统接口多,实施复杂,费用高 选择选择的依据选择选择的依据:1、信息系统的设计,新旧系统如果相似,使用平行方式,区别很大,采用直接方式。2、用户需求和资源配备。3、风险因素,信息系统中的关键业务选平行方式,普通业务进行直接转换。26. 系统维护系统维护内容内容:1)程序维护:也称为软件维护;2)数据维护:数据的更新,备份与恢复,以及由于业务或环境的变化而引起数据结构的调整 3)代码维护:出现新的事物对象,或旧的代码体系无法适应,一般如果只是增加新的代码类,程序在某些情况下根本不需维护,但如果代码体系发生变化,也要进行程序维护。4)硬件维护:修理或更新等27. 维护的类型:维护的类型:1)纠错性维护 2)完善性维护 3)适应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28. 企业过程重组:企业过程重组:对企业经营过程过程进行根本性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获取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巨大的巨大的成就。意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