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马璠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447374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分享马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阅读分享马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阅读分享马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阅读分享马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阅读分享马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分享马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分享马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分享-作者幼儿工作者的视野幼儿工作者的视野 书名:作者:(日)津守真津守真,1926年生于东京。现担任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教育研究者,(世界学前 教育组织)日本委员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婴幼儿精神发育诊断法作为人性现象的保育研究儿童学的起始教育工作的体验和思索自我的萌芽如何看待孩子的世界保育的一天及环境。这是作者津守真先生置身教育实践 的记录。作为一位儿童的研究者,一位心 理学者,他在孩子的游戏中看到了人性教 育的原型。因此,他来到儿童中,成为一 个保育者。书中描述了他与儿童生活在一 起的快乐与艰辛的探索,表达了对教育的 感悟,充满了对儿童理解的智慧。这本书也是津守真先生对怎样才能 通过游

2、戏教育每一个孩子这个问题多年来 的思考和回答。他希望这本书不仅对教育 的研究者,而且对有经验的保育者、教育 工作的教师和家长们起到参考作用。 价值体现幼儿工作者的视野记录了这位日本著名心理学教授、儿童教育专家 毅然放弃大学教授的工作而选择和学前儿童生活12 年的工作历程。他真正做到了“将教育和生命凝聚 在一起”,从内心里热爱幼儿工作者的生活,真正 走进了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他认为“不深入到 孩子和教师面临的问题中去,只注重恢复表面秩序 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够“和孩子们一同生 活的成人,不仅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也被允 许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生活,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 情啊!”文章目录:第

3、一章置身教育实践保育者的最初两年。第二章寻常日子追寻孩子的思想保育者的第 三四年 第三章让“现在”充实起来保育者的第五六年: 班主任。第四章在教育工作中思考成长保育者的第七 八年 。第五章表现愿望和烦恼的游戏保育者的第九 第十年 。第六章保育者的智慧和身体的惰性保育者的 第十一、十二年 。第七章保育者的视野 。第八章相遇交往表现和理解;形成“现在”,观察 思考 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很翔实地向我们一一作 了描述。作为教师的他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孩子们又 有着怎样的反应,读完会油然地体察到当时的 场景,也能很好地去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良 苦用心。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成人,不仅生活在自己的 世界里,而且也

4、被允许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生活, 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啊! 津守真核心思想内容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这本书无疑 给了我可以打开孩子心门的万能匙。 这 本书是津守真在教育学校12年工作历程 记录,是他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回顾与总 结。没有想象中的说教没有通篇的教条 主义,有的是满满的对孩子爱意以及对 孩子的无尽的思考。他深信,“成人这种设身处地 的想象绝非妄加解释,而是在 和孩子的连续行动中必然产生 的人的智慧孩子身边的成 人设身处地考虑孩子行动的深 层意义时,就会成为孩子内心 世界的回应者。”这是儿童教育 的一种至高境界!这是用爱心 、耐心、恒心以及深厚的专业 功底才能构筑的境界,这是杜 绝了喧嚣与浮躁

5、,让教育常态 回归原点的境界。 12年来作者和孩子一起奔跑、游 戏、生活,在最本真的状态下观察 孩子表现出对常人来说难以理解的 古怪、偏执、极端行为,凭借高度 的专业造诣,融合儿童心理学、发 展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精神分 析学等,去思考、解读孩子行为的 意义。本书的内容观点 :读完这本书得到这样一个启示,作为幼儿工作者要先学 会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理解孩子。“放弃”自己的立场, 从孩子的本真中去理解他们,也许这正是教育工作者真正的 使命。 对我启迪和影响“找寻真正自我人生旅程是从幼儿期开始的,这种找寻一直 延续到中年期、老年期。不仅个人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也是如此人总是在追寻真正的关

6、系。在中年期快结束之际, 我已经在教育第一线度过了十二年。这一经历使我在孩 子们中间学到了生活的智慧。学前儿童的教育是将“让人成 为真正的人” 这样的生活不仅需要身体,更需要高度的智 慧。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当孩子受到存在感的威胁,不能发挥能 动性,相互性受到阻碍,面临自我意识危机的时候,我们要尽 全力地在那个时候去帮助那孩子,让面临自我意识危机的孩子 找回自我,生活下去,保护他,和他在一起。只有具有这样的 育人功能的学校才算是人的共同体。教育是帮助人成长的工作。孩子在和教育者的接触中,能够恢 复他自己,满怀自信地继续自己的生活。从外部来看,成长可 以说是能力和社会性的成长。但是成长并不是为迎合成人的需 要而变化的。我们最应该关心的是,孩子自己主动想做什么,培养孩子的自 主性。在与孩子互动的生活中,帮助孩子确立自身的存在感, 帮助孩子的行为具有能动性和相互性,帮助孩子形成自我。作者12年的工作经历无疑与工作10年的我产生了共鸣,书 中有的场景也在我们的工作中遇到过。这本书就像一盏明 灯,会在我迷茫若失的时刻,发出一丝光明指引前进的道 路。最后我想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