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435967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生活》复习提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哲学是什么(把握四对关系)(一)哲学是什么(把握四对关系)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上述两点表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关系 (1)区别: 含义:

2、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 观点;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特点:世界观是零散的、自发形成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自觉形成的。 存在: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不是人人都有的. (2)联系 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3)错误倾向 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注意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 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3、本方法 (2)联系: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拓展:什么叫哲学?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a、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b、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 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错误倾向 把哲学看作是“科

4、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 是错误的 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 误的、有害的. (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 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哲学是时代的产物。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 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 神上的反映。 (2)只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 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 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注意:并不

5、是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家可能是真 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 (3) 、哲学与社会变革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 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 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 (1)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先谁后

6、、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 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存 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 主义。 (2)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该问题的不同,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认为思维能够 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 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 维和存在

7、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 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三)哲学的基本派别 1、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 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 定物质。荀况、范缜、德谟克里特、费尔巴哈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孟子、 陆九渊、王阳明、柏拉图、贝克莱、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 注意:并非凡是唯物

8、主义的观点都是科学的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 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 性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一种或几种物质具体形态。具有猜测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有哪些典型观点?如何评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有哪些典型观点?如何评析? 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 。中国古代“五行说”认 为“金、木、水、火、土”构成

9、了宇宙万物的本原。德谟克里特“原子” , 赫拉克利特“火” 。 评析 进步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试图 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在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首先它把万物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一 个复杂的哲学问题简单化了;其次,这种物质观在当时只是一 种猜测,带有直观性,缺乏科学性论证。正是这种局限性,因 此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取 代。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 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 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近

10、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的局限性把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混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缺 少辨证思想(机械的) 。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 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3、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的。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

11、决定 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A、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 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 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 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 神的外化和表现。 总体评价:总体评价:局限性:二者归根到底,都是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可取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 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扩展】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

12、错误吗?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是根本观点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唯心 主义是根本观点错误,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 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 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

13、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 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比有哪些不同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 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以往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 (4)以往哲学只注重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注重改造世界,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

14、科学。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 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 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 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和辩证唯物的认识论)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和辩证唯物的认识论) 唯物论唯物论 (一)世界的物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 1、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物质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

15、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 物质的属性: 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 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B、可知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C、独立性: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一般与 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联系:物质是从各种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物质只能存 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具体物质形态是物质的表现。 B、区别: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 创造、改变和消灭。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不是一回事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不是一回事 客

16、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是有区别的。客观实在是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 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客 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征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 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 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 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又是有联系的。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 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 神、意识现象。 2、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 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 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同一性在于物质性。这一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