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单选总结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94283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关系单选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劳动关系单选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劳动关系单选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劳动关系单选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劳动关系单选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关系单选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关系单选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单选1、劳动具有自然自然性质和社会社会性质2、劳动关系的本质表现为合作、冲突、合作、冲突、受到一定的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3、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所具有的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退出、罢工、岗位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4、工会是雇员团体的最主要的形式工会是雇员团体的最主要的形式 (考)(考) 5、中国工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5 年一届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选举产生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6、雇主雇主处于管理方地位,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享有享有对员工的“劳动请求权劳动请求权”和“指示命令权指示命令权” ,享有决策的权力享有决策的权力。

2、7、雇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8、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1)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2)公共利益的维护者3)公共部门的雇主4)提供有效的服务9、个别劳动关系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基本形态10、个别劳动关系的特点:1)人格上的从属性2)经济上的从属性11、 (多)劳动关系的特点1)个别性与集体性2)平等性与隶属型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212、合作合作的根源由“被迫被迫”和“获得满足获得满足”组成,管理方也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13、冲突的根本根源:1)异化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14、冲突的背景根源:1)广泛的社会不平等2)劳动力市场状况3)

3、工作场所的不公平4)工作本身的属性15、冲突的表现形式(单)罢工是冲突最为明显的表现形式16、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1)文化因素的解释 2)非文化因素的解释17、 (多)非文化因素的解释1) “客观”的工作环境2)管理政策和实践3)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18、影响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因素1)经济环境2)技术环境3)政策环境4)法律和制度环境5)社会文化环境319、 (多)台湾学者黄越钦在劳动法新论中,将劳动关系的主要调整模式归纳为四类:1)斗争模式2)多元放任模式3)协约自治模式4)统合模式20、 (单)美国邓洛普最早以统合模式对劳、资、政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说明。21、 (单)工业革命的直接成果是

4、工厂制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微观基础。22、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23、 (单)1802 年英国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24、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是对抗。25、1886 年 12 月美国劳动工人联合会(劳联,AFL)成立26、1905 年,美国芝加哥,世界产业工会诞生27、管理时代劳动关系特点1)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工会广泛建立,工人力量不断增强。2)资方或雇主开始让步3)劳动矛盾的目标没有变化,激烈程度降低。4)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变化28、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主要代表29、1935 年罗斯福党政的美国政府通过了社会

5、保障法30、 “工业心理学之父”雨果雨果 芒斯芒斯特经典著作心理学和工业效率31、美国人埃尔顿梅奥进行了霍桑实验432、社会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切斯特巴纳德3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三方性原则三方性原则开始出现。34、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劳动关系特点1)劳动关系受重大事件影响更为明显2)政府放弃了不干预的政策3)企业管理方更加关注员工的社会性特征4)冲突逐步制度化,产业民主化和三房性原则首次被提出。35、成熟的劳动关系时期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至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36、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代表,彼得德鲁克37、经理角色学派经理角色学派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的亨利明茨伯格、乔兰、科斯挺38、

6、权变理论学派,也称超 Y 理论,代表人物有约翰莫尔斯和杰伊洛西39、成熟的劳动关系中,工人参与企业管理,主要体现在三方原则的推广上,即国家(政府) 、企业和员工三方合作。40、集体谈判集体谈判逐渐成为处理管理方与员工之间日常问题的主要手段主要手段。41、成熟劳动关系的特点1)立法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2)冲突的激烈程度不断下降,合作成为劳动关系的主流3) “三方格局”形成42、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方式主要表现为统包统配统包统配式43、西方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8 世纪时期雇主主要指资本家,第二阶段是 19 世纪中期之后,第三阶段是公司制度

7、的实行,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4、我国雇主的含义有三个方面:51)雇主是经营者2)雇主所属的单位是企业3)雇主范围包括各种所有制企业45、雇主协会主要处理劳资关系各方面的事务,包括与工会的关系与工会的关系、劳工政策劳工政策、参加劳动立法参加劳动立法、行政管理和仲裁作用行政管理和仲裁作用。46、我国的雇主组织中国企联47、权变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48、新古典理论主要关注生产投入要素的成本,而权变管理理论强调组织内部 的职权结构。49、 (选)(选)新古典经济理论与权变管理理论都是从技术技术角度研究管理过程,劳动过程理论关注组织

8、的政治政治运作。权变管理理论假定企业利润通过以最小成本榨取工人的最大产出获得。50、决策过程理论也称为“有限理性”理论51、1984 年托马斯A.科可恩首次将战略选择引入劳动关系52、管理模式的类别职权结构1)独裁型 2)权威型 3)自主型53、管理模式的类别管理理念1)剥削型 2)宽容型 3)合作型54、独裁/剥削管理模式54、权威/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1)专业化 2)职位阶梯 3)忠诚感55、权威/宽容管理模式对待工会的措施:1)工会的存在使企业成本增加2)工会要求建立绩效考核的程序与规则656、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1)自主型组织设计2)雇员参与计划3)人事与就业政策57、综

9、合性工作团队和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的特征:1)团队对一项相对完整的工作负责2)团队成员都具有多种与任务相关的技能3)团队以全体一致的决策方式决定工作方法4)团队绩效作为一个整体是报酬和反馈的依据58、雇员参与计划雇员参与计划的形式包括:1)质量圈质量圈2)劳资联合委员会劳资联合委员会3)主要在欧洲国家实行的共同管理计划共同管理计划 雇员参与计划首次出现在 1979 年福特公司与汽车工人联合协议中59、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1)降低组织的纵向变异2)减少劳动分工3)强调分权化的政策60、员工分权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劳资和谐与企业发展。61、 (背)市场经济国家的员工参与管理,最早起源于 19 世纪末

10、英国的集体谈 判制度,包括参与所有、参与管理和参与分配。 62、员工参与依据员工参与依据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分享管理分享管理”和“机会均等机会均等”原则发展而 来,核心核心是员工有权参与决策决策和管理管理 763、 (背)参与管理主要可以分为经济民主和管理民主 64、企业结构扁平化发展,管理方式由“权力型”向“参与型”转变 65、 (多)雇员参与的形式:1)员工持股计划 20 世纪 60 年代初由路易斯凯尔索最先在美国提出2)质量圈(戴明圈、戴明环)美国戴明提出,日本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3)共同磋商 是最常见的一种参与方式4)工人董事 是产业民主运动的一部分5)工作理事会6)建议方案7)职工代表大

11、会制度 65、利益相关理论,企业组织被看做是利益相关者的结合体,各利益相关者为 企业提供资源并获取相应回报。 66、 (选)新古典经济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劳动过程理论、利益相关理论都假定管理方是理性人,决策过程理论对此提出质疑。67、战略选择在多数文献中是指一种决策行为 68、质量圈的特征是:由志愿者组成,通常拥有 510 个成员,定期举行会议,选择要解决的问题,探讨问题成因。69、 (单)职工代表大会,即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实行企业民主的最基本形式,最基本形式,是员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70、工人董事是产业民主运动的一部分71、 (重考)促进劳资合作的方法策略分为:1)收益分享

12、计划2)非收益分享计划72、收益分享计划:1)斯坎隆计划 2)拉克计划 3)集体收益分享计划特征:1)组织有明确的生产率目标82)奖励分配以团体为单位,可以是某个独立小组,或整个组织3)鼓励员工提建议,削减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4)奖金计发公式直接与生产率的提高挂钩73、收益分享计划均为现期支付利润分享计划包括现期分配计划、组合计划、延迟支付计划收益分享计划的报酬支付比利润分享计划更频繁74、 (多)非收益分享计划:1)质量圈 2)共同磋商 3)工作在设计 4)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75、约瑟夫N斯坎隆首次提出的一个劳资合作计划,根据斯坎隆计划斯坎隆计划支持者的想法,有效的员工参与有效的员工参与是该

13、计划最突出的特征。 76、斯坎隆计划斯坎隆计划的宗旨是降低企业的劳动成本降低企业的劳动成本而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77、斯坎隆计划成功实施需要具备的条件:1)该计划适用于人数较少的企业(通常少于 1000 人) 2)该计划适用于产量与成本稳定的企业3)管理方积极参与该计划,尤其在计划的实施阶段78、斯坎隆计划与拉克计划的区别是:1)雇员参与程度2)奖金计发办法 79、拉克计划股利收入较高的高资历雇员积极参与绩效改进 80、米歇尔法因提出的集体收益分享计划,雇员参与度较低 81、集体收益分享计划的要点是减少制造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而不是节约生产成本来提高生产率。 第五章工会1、最经典经典且最经常

14、经常被引用的工会定义工会定义是西德尼西德尼 韦布韦布与比阿特丽斯比阿特丽斯 韦布韦布在英国工会史一书指出 2、詹姆斯詹姆斯 坎尼森坎尼森认为,工会是“公认的垄断组织,它使个体劳动者能够相9互补充” 3、工会的结构分类:职业工会、行业工会、总工会4、职业工会分为三种:1)同行工会 同行工会同行工会是最早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工会组织形式2)半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会3)白领工会 5、行业工会有明显的纵向特征,分为两种:1)垄断性行业工会 2)单一性行业工会 6、工会产生和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1)职业工会时期(18 世纪 90 年代至 20 世纪 30 年代)2)行业工会时期(20 世纪 30 至 50 年

15、代)3)总工会时期(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 7、工会的职能1)经济职能 工资与就业人数的最优组合确保就业公平2)民主职能 3)整合职能 4)社会民主职能 社会工会工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工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5)阶级革命职能 8、 (单)正统多元主义特别强调工会的民主职能 9、 (单)多元主义、激进主义与管理主义都指出工会具有整合职能,只有管理主义强调雇员与雇主间的整合是工会的首要职能。 10、激进主义强调工会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最重要的力量,工会的这一职10能正在逐渐弱化。 11、工会职能的分类:1)工联工会 (单)唯一目标是通过集体谈判为会员谋求经济利益2)福利工会 不仅关心会员的经济

16、利益与劳动权益,而且关注更广泛 的社会、经济与政治问题3)政治工会 12、关于工会性分析的两种框架:1)阶级意识法2)地位意识法 13、 (考)我国工会的社会职能1)维护职能 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2)建设职能3)参与职能4)教育职能(重点考) 14、工会是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组织,它以维护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活动为基础。 15、 (多)工会的组织体系1)基层工会组织 有会员 25 人以上的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 25 人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 2)乡镇、城市街道基层工会的联合会3)地方总工会 各级地方总工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各级工会代表大会4)产业工会5)全国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 16、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是中国工会中国工会的最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