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蔡志洲:如何通过统计数据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92270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伟蔡志洲:如何通过统计数据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刘伟蔡志洲:如何通过统计数据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刘伟蔡志洲:如何通过统计数据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刘伟蔡志洲:如何通过统计数据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刘伟蔡志洲:如何通过统计数据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刘伟蔡志洲:如何通过统计数据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伟蔡志洲:如何通过统计数据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伟蔡志洲:如何通过统计数据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T2008 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的第 30 个年份。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邓小平提出了在 20 世纪末实现 GDP 翻两番的经济增长目标,平均每 10 年翻一番。但是到了 2008 年,我国按不变价格计算的 GDP 总量已经达到 1978 的 16 倍,翻了四番。这就是说,到 2008 年,我们提前 12 年完成了最初设想的至 2020 年经济增长目标。从中期目标看,16 大和“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出了在 21 世纪的前 10 年,使中国的人均 GDP 翻一番的经济增长目标,2008 年中国经济虽然遇到重重困难,但我们仍然实现

2、了 9%的经济增长,GDP 总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突破 30 亿大关并超越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而且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中在本世纪的前 10 年人均 GDP 翻番的经济增长目标。因此,无论从长期还是从中期发展上看,我国的经济增长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仍处于稳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但是从短期发展看,中国经济增长正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按季度计算的同比 GDP 增长率出现了加速回落的现象。正确地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对我们克服当前面临的各种矛盾,坚定信心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一、全球金融风暴冲击中国经济增长2002 年下半年,加速工业化带动了我国经

3、济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我们取得了连续 5 年 10%以上的经济增长。如果不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一纪录还有可能延续到2008 年。伴随着这种高速增长,我们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发展失衡,客观上需要一定的经济调整来解决各种体制的、结构的和发展矛盾。这也是 2007 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按季计算的GDP 增长率开始出现逐季回落的初始原因,我国的通货膨胀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逐渐加剧的。从表 1 可以看出,从 2007 年三季度开始,我国按季计算的 GDP 增长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是逐季回落的。但直到 2008 年的第三季度以前,这种回落仍然属于相对平缓的经济调整。而到了 2008 年的第

4、三季度,在全球金融风暴下,我国经济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尤其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表 1 中可以看到,从三季度起,我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了加速下滑的局面。截止 2008 年 10 月,我国的出口和进口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然是增长的,而到了 11 月和 12 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开始表现为负增长。11 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 9%,其中:出口下降 2.2%;进口下降 17.9%。12 月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 11.1%,其中:出口下降 2.8%;进口下降 21.3%。可以看出,9月份发生的金融风暴,到 11 月份开始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实质性影响。虽然在这一期间第一产业的发展形势

5、相当好,2008 年以来保持了逐季上升的局面,2008 年四季度的增长率甚至达到了 7.2%,但由于第一产业在 GDP 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对整体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三季度,第二产业增长率回落到了 9.0%,在本轮经济周期中首次落到 10%以下,而到了四季度,不但第二产业增长继续下滑,到达了 6.1%的低点,第三产业的增长率也开始明显回落,下降到 7.4%。这说明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是相当严重的。表 1:2007-2008 年中国按季度计算的 GDP 及各产业增长值增长率(%) 季度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7Q113.04.414.612.7Q213.83

6、.815.414.3Q313.34.714.515.0Q412.32.714.313.22008Q110.62.811.510.9Q210.24.011.210.5Q39.05.69.010.1Q46.87.26.17.4二、如何解读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我国的经济调整和经济增长数据也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最近,路透社发表了一篇由中国经济主编魏伦(AlanWheatley)的评论,称“中国经济统计数据迷雾重重令经济学家不知所措”。他引述了多位西方学者的言论,认为中国的统计数据被“官方操纵”,以“保持社会稳定”。但究竟如何“操纵”,不同学者的观点又有所不同。法国

7、兴业跨资产研究的格伦.马奎尔称,2008 年四季度进口下滑速度快于出口,而国内需求驱动力,包括零售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更多表现的是仍具活力而非疲弱,因此他认为中国官员在向下调整数据,为 2009 年下半年制造一种相对强劲的数据反弹效果。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官方在向上调整数据,他们认为,2008 年 12 月中国的发电量同比下降了 7.9%,为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工业产出的增长率也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出现 6.8%的“强劲”增长。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贝哲民(BenSimpfendorfer)认为,四季度的 6.4%的工业增长与 6.8%的 GDP 增长率之间是不相符的。这些学者的评论是不负责任

8、的,他们在对中国的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统计制度以及现实的经济活动缺乏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就贸然做出“官方操纵”的结论,这不但影响他们自己对中国经济增长实际情况的真实判断,也对世界上关心中国经济增长的人们形成误导。首先,他们对于工业电力消耗和工业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是机械的。在我国,工业确实是电力消耗最大的部门,2007 年电力消费量占整个国民经济的 75%。但在工业部门中,各个行业电力消费情况是不同的。不包含电力部门本身,电力消耗占工业部门总消耗的比重最大的三个部门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而在全球金融危

9、机下,这正是受到冲击最大的行业,如冶金行业 11 月的增长率为-4.8%,12 月转为增长 0.8%;有色金属行业的增长率分别为 2.3%和 9.5%,石化行业为 0.9%和 4.4%。这些行业的增长所受到的影响在 11 月份表现得最为明显,12 月份虽然有所回升,但除了有色金属行业外,增长率仍然偏低。相对于这些重化工行业而言,我国的低能耗行业也受到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但从整体上看,所受的影响要小于重化工部门,这就是我国发电量在下降,但工业仍然保持增长的基本原因。第二,他们对我国工业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是片面的。贝哲民认为2008 年四季度的 6.4%的工业增长与 6.8%的 GD

10、P 增长率之间不相符。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四季度我国的工业增长率是 5.7%而不是 6.4%,6.4%反映的是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长率,即主营收入在 500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的增长率。虽然它反映了工业增长的趋势,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工业增长。这些经济学家在批评中国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清楚他所引用的统计指标的含义。虽然工业生产在四季度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但是从国民经济的其它行业来看,并没有都出现大幅度下滑,有的行业增速还出现了近两年来的新高。从分季不变价增加率来看,农业增速在 2008 年四季度达到 7.2%,比 2008 年三季度提高了 1.6 个百分点,比 2007 年四季度提高了 2.7

11、个百分点,达到 2007 年和 2008 年两年来季度增速的最高点;建筑业增速在 2008 年四季度为 8.6%,比三季度提高了 4 个百分点,也到达了2008 年年内的新高;批发和零售业 2008 年四季度的增速虽然比三季度下降了 2.4 个百分点,但仍然达到了 15.2%的高速增长,这也是自 2004 年以来除 2008 年三季度以外的最高增速;金融业 2008 年四季度增速为 15.0%,比三季度提高了 4.4 个百分点。从 2008 年数据来看,上述四个行业在 GDP 中所占比重达到了 30.3%,在 2008 年四季度 6.8%的经济增长中,这四个行业的拉动率为 3.1 个百分点。因

12、此,仅仅根据工业增长下滑来否定整个中国经济增长是占不住脚的。第三,他们只看到外部需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低估了国内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四季度,我国的进口和出口都有所下降,但由于前一段时间我国企业为应付原材料的涨价,积累了大量库存,因此在出口小幅下降时,进口却是大幅下降的,这样我国的顺差反而是提高的,达到了 1145 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 50.5%,如果扣除掉汇率和价格上涨因素,上涨幅度至少在 15%以上。再看固定资产投资,从 2003 年本轮经济周期以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对住宅的购买即房地产业的发展在内的投资拉动,一直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 2003 年

13、至 2007 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长一直保持在 20%以上,大约在 GDP 增长率的两倍左右,但是到了 2008 年四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名义同比增长率虽然还保持了 22.6%,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只达到 16.8%,这和 6%左右的 GDP 增长率是基本呼应的。再看消费,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 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达到 17.2%。虽然我国目前没有按季度公布支出法的 GDP 数据,但是从最终需求上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下降,净出口和消费增速却在上升,尤其是消费的增长仍然相当强劲,从这些变量与支出法GDP 中的有关变量的联系看,如果利用

14、支出法计算 GDP 增长率,结果可能还会略高于用生产法得到的结果。第四,他们对中国目前统计制度的了解是肤浅的。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伴随着由计划体系向市场体制的转轨,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也由传统的 MPS 体系转变为市场经济国家共同使用的 SNA 体系,反映在对经济总量的统计上,就是 GDP 核算代替原来的工农业总产值统计和 MPS 体系的国民收入统计。如果说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我国的官方统计数字更多地要为宣传取得的成就服务,有时甚至出现过弄虚作假的现象(如 1958 年大跃进中这种现象就非常严重),那么经过了 30 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官方统计尤其是宏观经济统计数字,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宏观经济决

15、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说这些数据是“官方操控”的,那么建立在这种虚假数字上的宏观调控也是脱离实际的。但事实是,改革开放 30 年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决策,从整体上看是科学、合理和正确的,这本身就说明我们进行这种宏观经济决策的数字依据在不断发展完善,对经济运行的描述越来越客观。现在,以官方统计反映的中国综合实力、人民生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如果中国在经济遇到困难时就“操控”统计数据,那么每次“失之毫厘”,加起来就会“谬以千里”,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统计部门的独立性在不断增加,不但需要满足政府在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制订政策和管理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学术机构

16、、个人和国外的各方面的需要,中央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所依据的统计数据,和社会上广大统计用户所得到的数据是一致的。如果政府和企业得到的数据是不一致的,即政府得到的是真实的数据,企业得到的则是“操控”的数据,政府的宏观决策就会和企业的整体预期产生背离,就不可能收到预期的调控效果。因此,我们认为那些指责中国“官方操控”统计数据的外国学者对中国的统计体系及其发展仍然还缺乏基本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客观的判断的。三、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增长前景 我们认为,国家统计局及其它政府部门所公布的经济统计数字,反映的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平衡关系是清晰的,在总体上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形势。从这些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本身的调整是 2007 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长逐渐回落的国内原因,而三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加速回落,则主要源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稳健,没有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中央政府及时果断的决策是分不开的。从各方面的统计数字和实际情况看,中国经济最严峻的时期已经度过,通过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