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91504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山东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新模式及其实践效果山东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侯小伏内容提要: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中国的乡村治理,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基本上有四个方向:农村投入问题、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土地问题、村级公共事业问题。笔者通过对山东省四县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田野调查和深度个案访谈认为,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关键词:农村投入 收入增长 村级公共事业 乡村治理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

2、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场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正在全国悄然兴起。如何看待新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价值和意义?这个问题应放在一个大的发展背景中才能真正看明白。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搞好新农村建设、改善中国的乡村治理,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基本上有四个方向:投入问题、收入增长问题、土地问题、村级公共事业问题。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作为 2005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期的民间组织研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与乡村治理”的课题组负责人,笔者于 2006 年 58 月调查了山东省沂水、章丘、宁阳、临邑 4 个县市的 20 多个合

3、作社或协会,深度访谈了合作社或协会所在的乡镇领导干部、合作社或协会的负责人、社员或会员、村两委成员以及普通农村群众共计 48 人。对这些合作组织的成立背景、运行情况、发挥作用的效果及下步发展规划、与村党支部及村委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讨论。以下的述叙主要依据山东省的深度个案访谈资料,对山东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新模式及其实践效果进行探讨。一,农村投入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农民投入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蒙阴县许家沟合作社、沂水泉庄合作社的调查从投入上看,长期以来农村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投入和成长投入明显不足,近十多年来的投入增长甚至是递减的。无论是政府的财政性投入,还是社会资金的投入,均向城市

4、经济特别是向大城市建设领域高度集中,对农村公共经济和基础性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由此带来农村发展滞后的一系列问题。在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势下,农民有什么办法?对农民个体经济来说,谋求发展唯一可选择的办法就是组织起来,把高度分散的资源要素人、土地和少量资金进行规模组合搞合作经济。最近几年,地处山东省沂蒙山区的蒙阴、沂水等县入社社员通过合作社自发投入水利工程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社员共同出资建设蓄水塘坝、修路、整地,投资几万、几十万的为数不少,这样大的投入,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2001 年8 月 20 日,蒙阴县自农村土地承包后第一家农村经济合作社在联城乡许家沟村成立。它出现的初衷仅是村民土

5、地流转、规模种植的需要。许家沟村地处丘陵,土薄,可耕地块零散,全村 117 户人家,431 口人,一直以花生、地瓜种植为主,没有企业。1998 年土地延包时,为使几种类型的土地每户都分到,土地越分越碎。洼处的好地,按人头一分也就一席子地,多的也仅能播四趟小麦。全村人均一亩多地,每户的承包地平均分在 9 处,最多的一户二亩多地居然分在40 多处。村民说,当时是“搁不开犁,放不下耙,一律实行镢头化”。土地的贫瘠,使农民无法靠精耕细种粮食脱贫,在山区办企业更不现实,只有在山地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还算一条路子。果树需要规模种植才能见到效益,一家地分几处的零碎地块显然不行,农民要求把土地“调零为整”的愿望

6、日趋强烈。但村里有顾虑,土地延包 30 年的合同刚签了 2 年,土地的私下调整显然没有政策上的支持。明明白白地同意是不行的,但村里默许了农民私下里从一家一户调地到大规模连片抓阄合地的做法。先是父子联合、兄妺联合,接着关系较好、平常就互相有个照应的农户逐渐把地调在了一起。土地开始由小到大的集中。土地的联合带来了劳动力和生产工具的联合,合作经营的优势日益彰显,村民开始争相效仿。直到 2001 年 8 月 20 日,在全体村民大会上,农民们提出来,要求公开重分土地,连片经营,并成立合作社。像当初安徽小岗村民签字按手印分地一样,许家沟 117 户一起按了手印,表明都同意把地“合起来”。但与农村土地承包

7、前不同的是,入了社合起来经营的土地并没姓了“公”。除了看到规模经营的优势之外,成立合作社的另一个更重要的想法是,村民认为自己可以“带地入社”,是合作社又给分了地,通过这个方式,明确自己私下重新分到的连片经营土地权属与收益的合法性。此后,县政府也确实对农民自愿重新划分入社的个人土地权属进行了确认,而且这是在允许土地流转的土地承包法(草案)出台一年多之前。全村的土地被集中为两大块,160 多亩洼地集中归为一片,每人分到 4 分地,500 亩山地划为一片,人分 1 亩多。合作社由入社社员投票选出了社长、理事、监事,成为一个独立的以土地合作开发为纽带的经济实体。由农民自主组织的合作社成立后, 解决了以

8、往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难以做到的问题。在许家沟,合作社摈弃了原先一家一户以花生、地瓜种植为主的经营模式,搞起了大面积的蜜桃、板栗等经济林。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农业生产,统一购进良种良苗,统一购进化肥农药,统一销售,并共同兴修水利。这些工作,没有要过政府、村里的钱,全由合作社社员共同投资。社员反映,社里一起到莱阳买桃树苗子,不仅能统一品种,还便宜不少。卖果子时又不会出现互相压价的现象。合作社组织下的大规模经济林种植,使社员亩均收达到 6000 元以上,与以往相比翻了数番。在许家沟合作社成立并得到政府默许后,更多的农村合作社开始出现,有像许家沟这样的共同生产、共同经营的综合型合作社,如沂水

9、县泉庄乡下辖的各村的果品供销合作社等、沂水各乡镇下辖的烤烟合作社;也有以水利等设施建设为纽带的专业型合作社,如蒙阴县野店北坪村水利合作社等。野店镇北坪村沟壑纵横,几百亩地零散分布在几个山坡上,浇灌全靠雨水,山谷里的水因没有水利设施而派不上用场。村里以往动议过几次修塘坝,但总有部分村民不同意而一再搁浅。可是成立合作社后,土地在山一侧的 48 户村民成了飞跃一社的社员,为修水利每户拿出 7000 多元钱,共凑了 30 多万元兴修塘坝。飞跃一社长说,我的地在这边,村里要在山那边修水坝,我用不上还得照样出钱出工出力,当然有情绪。在山这边自己出钱出力修个坝,又修不起。现在我们地在山这边的 48 户自愿组

10、成一个合作社,共同出资建水利,自己建好自己用。其它社和村也可以利用,社里收取合理费用,自己使用外还创造了共同收入,可以逐步收回投资。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像北坪村遇到的问题是普遍的,农村集体收入减少,县乡政府在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无钱投入,农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逐步取消,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成为难题。合作社组织下的民营水利,为水利建设再投入找到了新的方法,而且启发了农民投资其他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设施农业的想法。(二)政府投入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山东沂水县圈里乡胡家岔河村苹果合作社的调查现在中央从强化投资入手展开新农村建设,这的确是非常英明的。2005 年以来财政和国债资金对三农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但

11、是如何才能有效的使用这笔不断扩大的投入,有许多问题和矛盾并未解决。例如,如何使农民的经济活动也能分享这个投入过程?如何把政府投入和农民投入的两个积极性调动起来?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投入渠道和投入体制?如何使这种投入行为充分满足农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可以为很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选择。山东沂水县圈里乡胡家岔河村位于沂蒙山区,全村 542 户人,土地面积 892 亩,人均 1.46 亩。全村 13 名党员,村支部书记由一位乡信用社退休干部担任,近70 岁。2002 年底该村的部分土地列于山东省扶贫项目区,属于市级土地整理项目。政府拨了一部分资金,并为该村坡地建设了 1 个扬水站

12、、3 个大水池,30个小水池,可提供该村 500 余亩山坡地的水利灌溉。扶贫项目由乡政府管理。乡政府村委会利用扶贫项目的资金帮助联系购买桃树苗,并花钱雇人统一栽上。但是群众并不买账。由于当地人对这种果树苗不熟悉,耕地时大都将其拔出,即使有一部分长出来也懒于管理,致使其成活率很低。同时,村集体还要雇人对这些水利设施建设进行维持,以至于后期村集体无钱支付这笔费用。在无可奈何之下,乡村两级领导决定把承包这片土地的农户召集起来开会研究解决办法。会上乡村征求这部分农户的意见,大部分人都同意栽苹果树。最后乡政府决定将这部分农户组织起来,位于扶贫区里承包 230 亩地的 58 户社员成立合作社。社员无记名投

13、票选出 5 名理事、3 名监事,并选出村里的一位普通村民但是个果树管理好手的能人任理事长。乡政府与合作社达成协议,购买果树苗一事由合作社自己去操作,230 亩地每年每亩由乡里负责 200 元钱的扶贫补助款,扶贫补助的周期为 3 年,3 年后所投入的这些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费用由合作社负责,经营运作也由合作社负责,收入的一部分再返还给村集体。合作社成立以来,社员联合起来统一购买苗木、化肥、农药,一家有难,全社支援。社员之间形成一种比、学、敢、帮、超的氛围,不仅水利设施得到有效维护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且合作社的果树由于管理到位而长势良好,与其它没有成立合作社而由村集体管理的果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合

14、作组织的比较优势凸显。可否得出这样的结论: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投入,投入到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样既可以避免投入分散的农户可能导致的信用风险,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缺乏有效投入受体的问题,又可以避免投入基层政府机构出现的行政性流失。其实,这在国外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某些援助和扶贫项目中已经被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二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山东省宁阳县乡饮粮食和饲料合作社的调查中国农村近 2000 年的以家庭小型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生产关系结构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在中国农村领域进行的一切改革、发展活动,都必须以认真看清并充分尊重这个基本生产

15、关系特征为前提。改革开放前用人民公社体制组织农民的经济活动,由于效率极差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从而被认为是失败的。以充分尊重中国农村的基本生产关系为特征的农民家庭承包制改革尽管解决了农民吃饱肚子的问题,但是,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活动力量单薄、收入难以提高的问题又重新出现。如果不进行规模化、组织化生产,就只能在生活温饱和小有积蓄的环境里徘徊。经济组织化和经济合作化的问题,就再一次地摆在了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农民面前。山东省宁阳县乡饮粮食和饲料合作社在这个方面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04 年中央和山东省委“一号文件”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了鼓励扶

16、持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畜牧业收入。为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建立新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乡饮乡组织三个调查组进村入户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农民怕风险、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缺场地、规模小,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实践证明,由政府大包大揽或强迫村两委不惜代价给群众搞服务的行政推动办法以,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解决这些问题还得靠农民自己组建专业合作社,政府给予扶持,村两委给予必要的服务,让合作社和农民唱主角,自愿组织起来闯市场、谋发展。结合乡饮食乡的现实情况和条件,乡党委政府认为首先应该成立粮食和饲料合作社。乡饮的地质条件较差,地下属资源缺水型地质,且含氟量较高,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大搞引蓄水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大幅度提高,优良品种推广速度进一步加快,但由于品种多达七、八个,种植多乱杂,缺乏合理布局,形不成规模产量,粮食部门无法按单一品种收购,也无法实行优质优价,种粮农民的收入及效益无法提高。如果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