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的就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91228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劳动力的就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劳动力的就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劳动力的就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劳动力的就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劳动力的就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劳动力的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劳动力的就(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迁移(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0802 )摘要:中国沿海地区的快速工业化和产业集聚过程吸引了大量内地农村劳动力向沿海地区流动。近几年,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东部地区第一第二产业向西部转移的进程加快,促使广大西部地区当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在这些大背景下,农村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各种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和变化,这些很值得人们去思考和解决,关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转移以及所衍生出来的各种问题也亟需要加以考虑。因此,本文旨在从劳动力的对外迁移、就业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能提出一些有用合理的建议,以便于更好的认识劳动力市场和发展。由于实际数据

2、的缺乏,文章中主要结合课本理论和一些现象,谈的是个人的一些想法,与专业的研究相差太远。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就业 迁移 存在问题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 ”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大难题之一,而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化,“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则依赖于目前数量巨大的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效流动和重新就业。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无疑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 GDP 总额以飞快的速度增长,但中国农业人口比重仍然占有很大比例,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差距的经济差距依然很大, “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则依赖于目前数量巨大的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

3、有效流动和重新就业。劳动力的迁移是流动的一种形式,主要是以改变就业类型、改善收入状况为目的,是一种跨地域流动的行为。除了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这种迁移作为一种劳动力市场常态之外,系统性大规模的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迁移,是二元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在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庞大的从农村到城市迁移的劳动力。2006 年,中国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劳动力已经达到 1.3 亿,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亿 ,劳动力大规模从农村向城市迁移,成为中国经济中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本文主要分为四 个部分。接下来的 第二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以西部部分农村地区为例,简单分析其现状出

4、现的原因、影响以及建议,以达到说明问题的目的,第三 部分讲农村劳动力 就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第四 部分总结全文。二、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迁移 的影响因素要谈农村劳动力就业,先分析一下 改革开放以前 农村发展的状况 。自古以来,很多的农村地区都是以传统的农耕为主,即使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里的农民仍然运用传统的耕作模式进行农业生产,生产效率十分低下。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这里的地理环境限制因素比较显著,气候、地形、水文等地理因素影响比较明显,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其次,这里的经济发展缓慢,和东部差距比较大,如果把西部地区的GDP总额单独列出再进行平均,那么和中部以及东部的差距十分明显。

5、经济发展缓慢直接影响到西部的当地建设,尽管国家政策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很多时候发展是要靠当地进行建设;再次,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产品的收入,西部受地理、经济的影响,农产品的种植比较单一,而且靠天吃饭的经济风险比较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农产品的收入却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很多地区每年因为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产品减产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并不稳定,但是,很多的农村劳动力却被束缚在了农业上,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劳动力的闲置。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刚开始是以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农业为主,这种就业报酬很低,但是所付出的劳动力却是城市劳动力的很多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之间的差异引起的

6、。城市 的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且工资报酬率比农村地区要高很多。这种差异最终由于一种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作用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因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目的是受到经济利益的刺激以寻求更好的工资报酬,所以从本质上说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过程就是一个工作搜寻的过程,这便是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际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应该从两个大的向进行考虑:一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既包括跨省迁移,又包括本省迁移 ;二是农村劳动力选择 当地就业。农村劳动力向城 市转移,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报酬的吸引以及农业对劳动力束缚的减小。 这表现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上面提到,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目的,

7、是受到经济利益的刺激以寻求更好的工资报酬,而作为迁移本身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但是其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会根据三大模型进行简单分析。首先,刘易斯模型认为,城乡收入差距是吸引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的根本原因。它把发展中国家经济划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以传统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以农村为中心的农业部门,另一个是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部门,随着工业资本量的进一步增大,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一过程一直可以进行到农业剩余劳动力全部被工业部门吸收为止。劳动力的迁移实质是达到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均衡,或者说是一种饱和状况,以达到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分配的合理。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这

8、种模型在一定发展阶段或者一定范围内是比较适应的。其次,根据托达罗模型,人口流动基本上是一种经济现象。在刘易斯模型的基础上,托达罗模型认为,尽管城市中失业现象已十分严重,准备流向城市的人们还是可以做出合理的决策。托达罗假定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我个人认为,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竞争力,不仅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劳动力的竞争,而且最终导致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竞争,在一定范围内属于处于良性状态,对于务工人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再次,劳动力迁移的 “推力拉力”理论认为,迁移行为发生的原因是迁出地和迁入地推力

9、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推力因素的作用大于拉力的作用,劳动力就会迁移;否则,劳动力就不会迁移。推力在现实生活中其实表现为生活需求以及生活压力,从需求上讲,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需求,满足当前需求后会依次递增,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也是一样,结合托达罗模型和刘易斯模型,当人们满足温饱需求后,便会选择更高的目标以满足需求,这主要表现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而在农村地区则主要表现为一种生活上的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那种对于较高经济报酬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大。拉力表现为较高的经济报酬,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劳动者作出迁移决策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动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健全,现代元素丰富,

10、这也吸引了劳动力的一个方面。单位(人)年份农林牧渔业工业企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其它企业200514272.35848452.05651362.75021784.4713854.1071267.6707200614680.11288502.72131266.89371958.327886.6788308.2824200715089.76256836.5493732.5128639.9423333.1727163.3939200815450.56438972.14261348.83422075.0108950.2097325.7737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2009以上是2005-2008年

11、中国乡镇企业就业人数分布,由于页面关系,我只选择了一部分比较典型的乡镇企业就业状况,从图中可以看出,基本上及就业人数都是逐年增加的,除 2007年农业人数继续递增外,其它产业都出现的相当数量的减少,但是在 2008年又有所回升,这说明了在农村地区,农业的发展是较为稳定的,但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波动却对就业影响非常大。即使是这样,那 为什么选择当地呢?原因是乡镇企业和一些地区的特色产业的发展 以及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就业需求 。首先从农业政策说起,随着“三农问题 ”的提出,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得到了有效地实施,农业税的取消以及各种补贴使得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劳动力闲置更为明显,外出务工的意愿比较强

12、烈 ;其次是产业的转移,东部地区发展条件得天独厚,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资源需求比较大的企业生产成本比较高,尤其是 最稀缺资源的需求,而在西部的很多地区,自然资源储量比较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利用西部丰富的劳动力和资源 ,更重要的是,由此创造的就业机会大大增多,甚至可以带动一个地区发展;再次,乡镇企业的兴起。有些农村地区利用当地独有的产品生产优势,将生产单一转化为专业生产,因地制宜,办乡镇企业,这种农村发展模式也大大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属于自身发展。三、农村劳动力就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而素质较低,再加上观念

13、认识不到位,组织管理工作滞后,就业环境不完善等,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影响农民增加收入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广辟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加强管理和协调,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有序地转移。 1 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而就业空间非常有限 我国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众多,但就业空间却非常有限。从农业本身来看,目前农村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农业集约经营的不断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业吸纳劳动力的容量会进一步缩小。从第二产业来看,对农村低素质劳动力需求减少,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放慢,大大缩小了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容

14、量。从第三产业来看,尽管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由于大中城市企业下岗职工的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增多,大都转移到了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第三产业就业的机会相对减少。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十分有限。 2 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大中专文化程度的很少,大部分是初中、高中及初高中以下文化程度,而且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与当前劳动力市场正在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术技能型转变的要求严重不相适应。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弱就弱在素质上。解决就业问题最大的挑战是自身素质。3 农民就业环境亟待改善 部分大中城市为了

15、保护本地劳动力就业,推出了对外来劳动力就业的各种限制政策,设置各种障碍。由于下岗职工迅速增加,再就业任务十分艰巨,相当多的大中城市不顾城乡一体的供求实际,不顾用工企业的自主权利,纷纷制定歧视性法规,提高农民进城的文化门槛、技术壁垒,限制外来民工就业的行业和工种,控制使用外来务工人员。一些地方为农民外出就业设立了名目繁多的手续,办理各种各样的证件,收取过多的费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和措施 1 广辟就业渠道不断开辟新的就业渠道,这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2 加强技能培训 由于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由体力型逐步转向管理、技能、智能等综合型,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这是促进农

16、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重要保障。3 加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 管理和协调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领导和协调机构,加强劳务管理,切实可行担起责任。政府劳动部门的职能应由城镇延伸到农村,统筹开发城乡劳动力资源,疏通城乡两条就业渠道。4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当地就业,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四、总结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本文主要突出以下几个主旨:1、农村劳动力 就业与迁移的根本目的是追求较高的经济报酬,根本原因则是城乡收入差距。三大模型中对于这种原因介绍的比较详细,了解原因,才能够更好的把握迁移和就业的发展趋势。2、目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政策的变化对农民工就业也有很大的影响。 乡镇企业的兴起,解决了以很大一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对于中国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在政治的层面上,更构成了中国农村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变量因素3、农民工就业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牵扯到社会公平和正义,急需要解决。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增加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入,可以减少劳动力的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