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偷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91201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场偷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场偷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场偷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场偷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场偷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场偷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场偷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场偷菜农场偷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吴鹏森 邓 俊 ( 上海政法学院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上海,201701 ) 摘摘 要要 数以百万计的都市白领在工作之余自觉不自觉地沉迷于一种低级的农场偷菜网络游 戏,表面上反映的是都市白领积极追寻的休闲心理、从众心理和从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激励心理,而 本质上却是现代都市白领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所引发的心理焦虑的衍射。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 中产阶级正在迅速的成长壮大。但作为中产阶级主体的都市白领却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困 境。 “开心农场”的出现和都市白领对“农场偷菜”的热衷追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寻求情感释放 和渲泄的一种表现。 关键词关键

2、词 农场行为 休闲娱乐 从众心理 成就激励 场域TheThe sociologicalsociological analysisanalysis forfor thethe phenomenonphenomenon ofof “the“the farmfarm behavior“behavior“Abstract:Abstract: Millions of white-collar are wallowing in one kind of preliminary internet games called stealing the farm vegetable when they are ou

3、t of work. On the surface, the metropolis white-collar tracks down the leisure psychology is reflected,also for the following the crowd psychology and the achievement drive psychology which obtains from the game positively,the psychological anxious diffraction which generally is actually essentially

4、 the modern white-collar,and they had the survival difficult position.Along with Chinese modernization advancement, middle class rapid growth strength. But white-collar as the middle class main body is actually facing the huge work pressure and the life difficult position.The appearance of“happy far

5、m”and the white-collars craving pursues for“the farm steals the vegetable” is dispersed under this background to seek one kind of performances which the emotion releases. KeyKey words:words: farm behavior;Leisure and recreation;group psychology;Achievement drive;FieldFive Minutes 公司在 2008 年开发出一款风靡中国

6、的 Social Game“开心农场” ,开心农场 通过多种渠道快速渗透网络,这其中包括校内网、51 网还有 QQ 及空间等平台,甚至还加入了著名 的 Facebook 网站的应用行列。说实话,单纯从技术来看, “上网偷菜”实在是平实简单,缺乏技术 含量,甚至有点类似于儿童游戏,只不过这种游戏被移植到成人的虚拟世界之中而已。然而,正是 这一看似简单的网页游戏却在虚拟世界中大为盛行,从运营商提供的数据情况来看,QQ 校友或者 QQ 空间当前参与量达到 1000 多万,校内网占据 378 万,51 网、漫游网、Facebook 分别占据 70 万、 60 万和 56 万的注册量,截至 2009 年

7、底,已有 1564 万注册用户。 “全民农场”的情景一点也不逊 于当年 QQ 和 MSN 所带来的震撼效应。 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都市白领为如此低级游戏而痴迷?显然不能单纯从一个游戏本身去说明。 本文尝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试图提供某种理论解释,以揭示游戏参与者背后的种种社会困境。“农场偷菜农场偷菜”背后的三种社会心理背后的三种社会心理对于网络农场偷菜行为,我们可以从三种社会心理进行分析,这就是休闲心理、从众心理和成 就激励心理。 (一)休闲心理 社会学家认为,休闲是在自由时间内的活动或体验等一系列在尽到职业、家庭与社会职责后, 让自由意志得以尽情发挥的活动。R皮尔斯认为,休闲

8、是自愿性而非强迫性的活动,休闲的目的 并不在于维持生计,而在于获得真正的娱乐1。英文中“Leisure”主要是指“必要劳动之余的自 我发展”2。马克思也认为, “休闲”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 , 是“非劳动时间”和 “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 ,是“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3。休闲把人的活动 从劳动状态与负有责任的其它活动中分离出来,意味着它是通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来实现自我娱乐与 自由精神的追求。休闲既能解除人们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的平衡,同时也能帮助人们获得精神 上的慰藉,成为人们心灵的驿站,其价值不在于提供物质财富或实用工具与技术,而在于为人类构 建意义的世界和守护精

9、神的家园创造必要的条件和开拓一种新的途径,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 所皈依。 当今社会过快的生活节奏,已然让很多都市白领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追求更高品质的休闲方式, 他们有经济上的优势,但是却不再拥有充足的休闲时间。然而农场行为的这种休闲活动却可以让他 们在现代社会中通过短短的五分钟就能获得满足和快乐,使他们从社会责任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满 足他们对内在价值的追求和情感的需要。参与者在行为过程中不受现实世界各种伦理规范过多的约 束和控制,他们可以在行为过程中轻易获得各种人们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得到的心理上的满足,包括 成就感、好奇心、自我肯定或发泄“偷窃欲望”等。正如杜马哲迪尔所说,休闲可以使人们摆脱工

10、 作或生活的疲乏与压力,尽情地发挥个人的创造力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1。 农场行为的盛行反映了参与者对休闲生活的一种追求,花费时间和精力追求工作劳累后的一种 身心放松。这其中,参与者的参与动机是各种各样的。一部分参与者是一种追求回归性的行为,他 们对简单生活有着迫切的向往和憧憬,想回归到一种更为简单、更为纯朴的生活状态,放弃复杂而 趋从简单,放弃现代而回归传统;还有一部分参与者只是为了娱乐而加入其中,并非有过高的参与 动机或者说对参与结果的期望值不高。他们甚至没有明显的动机,仅仅因为农场行为本身能够给他 们带来的娱乐功能就足以促使他们继续参与农场行为,对这种行为不会有输赢的心理责任和负担。 当然

11、,还有小部分参与者是因为无聊而进入农场游戏,他们只有简单的游戏动机。 正是由于农场行为可以满足人们或简单或复杂的参与动机和参与意愿,抓住了参与者的心理, 才使农场行为被都市白领热捧,而农场行为也的确让参与者获得了各自的心理满足,一种来自心灵 上的慰籍,这恰恰才是休闲最深层、最根本的意义。 (二)从众心理 仅仅从休闲的角度来解释农场行为,实在过于简单,也不足以说明为何有更多的人不断参与其 中,且一部分人参与进来以后,还会不自觉地对身边的同事、朋友造成影响,导致更多的人参与其 中,这就是从众现象。 从众现象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心理现象,是社会影响的一种 重要形式。所谓从

12、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者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 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它的本质是个体受到社会某种影响后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或反应4。首 先关注“从众现象”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他在 1935 年提出“游动效应”就是从众理论的 原型。后来,Asch,S.E.做了一个经典实验(阿希实验)来研究从众行为。它是社会个体在社会认 识及社会适应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理解机制,也是社会个体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防卫的心理途径,其形成原因主要在于认知和依附的压力以及人际适应的需要5。 为何一个网络农场偷菜的游戏会让数以千万的网民沉迷其中?为何一句“今天你偷了吗”会成 为网络热捧的流行语

13、,甚至成了当今都市白领见面寒暄的一句口头禅,并被搬上 2010 年的央视春 节联欢晚会直播现场?这就说明我们周围很多人都乐于接受这一新兴的问候方式,至少不会反感。 当人们越相信群体的态度,越重视群体的观点时,就越容易与群体保持一致6。三峡担保公司年轻 的白领工作者汪某认为自己玩农场主要是由于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在玩,自己也在大家的“影响” 下不自觉地加入其中7。 社会心理学家金盛华指出,人的社会性发展历程和用社会定位自己,使得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不 是孤立的,而必定与特定的人形成一定的群体,建立一定的联系,形成一定的人际交往环境5。在 人际交往中,有的时候为了获得肯定,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人在必要

14、的时候就必须改变自己的 行为和态度,以保持和大多数的人一致。从农场偷菜行为参与者的从众动机来看,如果汪某不参与 农场行为,就难以获得喜欢农场游戏的朋友的认同,甚至不被他人所接受,这就是所谓的规范性影 响,人们一般都希望别人能够接受自己,喜欢自己,并友好地对待自己。当人们为了获得群体接纳 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使其符合群体的规范和标准时,潜在的规范性影响便起了作用。这 样农场偷菜行为的参与者会认为自己的行为与周围的群体行为是一致的,从而在心理上感到安稳。 当然,不论农场偷菜的参与者是外在行为和内心看法都认同于群体的“真从众” ,还是行动上 虽保持一致,但内心却怀疑而又迫于群体的压力,暂时在

15、行为上保持与群体一致的权宜从众,我们 都可以明确的是指出,更多的人是在尝试去接受这股潮流,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浅尝辄止。但从个 体行为步入农场行为这一过程来看,他俨然也已经被吸引,或者迫于群体的压力做出了权宜从众行 为。但是,我们知道发生权宜从众的客观条件不容易改变,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周围群体参与农场 行为时,人们会通过个人的认知调节,使这种权宜从众向没有心理失衡的真从众转变,正是这种从 众心理的推波助澜,导致越来越多的人随波逐流,最终自觉不自觉地喜欢上农场游戏。 (三)成就激励 纯粹的娱乐休闲或从众心理反映的似乎是农场行为参与者的消极心态,众多的农场行为的参与 者是不是还带有自己主观上的目标或

16、者意图呢?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给很多都市白领带来了高 收入、高消费的物质享受,他们在经济上可能没有其他过多的负担。但在精神上,由于长期处在高 压工作状态下,他们会因在现实世界没有得到预想的社会地位而不满,迫切渴望被更多的人认可与 肯定,所以都市白领普遍都在积极地寻找能够满足他们这一心理的各种方式手段。 计算机与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 交流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但是,人们的交往需求并没有变化,当个人在现实的生活与工作中取得 某些成就时,希望得到周边人群的认可,这样的认可对他来说,能够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当个人 的需求和期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便不自觉地想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求目标的达成, 希望得到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有地位以及得到其他人的认同。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交换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交换然而,不论人们以何种社会心理来促成其参与网络偷菜,他们在虚拟世界中获取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