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护电子教材1-4章(儿护基础)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88299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护电子教材1-4章(儿护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儿护电子教材1-4章(儿护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儿护电子教材1-4章(儿护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儿护电子教材1-4章(儿护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儿护电子教材1-4章(儿护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护电子教材1-4章(儿护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护电子教材1-4章(儿护基础)(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第一节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概述儿科护理学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三节第三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我国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第二章第二章生长发育生长发育 第一节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第二节 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第第三三章章 儿童保健儿童保健 第一节第一节 各年龄期小儿的保健重点各年龄期小儿的保健重点 第二节第二节 体格锻炼及游戏发展体格锻炼及游戏发展 第三

2、节第三节 传染病管理与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与计划免疫第四章第四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住院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第一节 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第二节第二节 住院患儿的护理住院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第三节 小儿用药护理小儿用药护理2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儿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pediatric nursing)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第一节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概述儿科护理学概述一、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一、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一)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儿科护理学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提高小儿保健和疾病防治

3、的质量,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身心健康。(二)儿科护理学的范围儿科护理包含了小儿时期一切健康和卫生问题,包括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防治与护理,并与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有着广泛联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由单纯的病童护理扩展为包括所有小儿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与护理及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研究;由单纯的医疗保健机构承担其任务逐渐发展为全社会都来承担小儿的预防、保健和护理工作。因此,儿科护理要达到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的目的,必须将科学育儿知识普及到每个家庭,并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二

4、、二、 儿科护理的特点儿科护理的特点儿科护理的研究对象是不断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小儿,其不论在生理、心理和临床各方面均与成人不同,且各年龄期的小儿之间也存在差异。(一)小儿生理机能特点1解剖特点解剖特点 小儿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均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如体重、身长(高) 、头围、胸围、臀围等的增长,骨骼的发育,牙齿的萌出及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改变等。因此,护理人员应熟悉并遵循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规律,正确对待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现象,才能做好保健和护理工作。2生理特点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长发育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也渐趋成熟,当其功能尚未成熟时易发学学习习指指导导学学习习目目标标: :

5、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熟悉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熟悉儿科护理学的特点。了解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学学习习重点:重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3生消化功能紊乱及营养不良等疾病。此外,不同年龄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清和其他体液的生化检验值等随年龄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只有熟悉这些生理变化特点才能对临床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给予正确的诊疗和护理。3免疫特点免疫特点 小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新生儿虽可从母体获得 IgG,但自 6 个月后其浓度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的 IgG 一般要到 67 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故易患感染性疾病。(二)小儿心

6、理社会特点小儿身心发育未成熟,其思维不能与成人的思维相等同,缺乏适应及满足需要的能力,需给予特殊的照顾和保护。小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并受家庭、环境和教养的影响。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与小儿父母、幼教工作者、学校教师等共同配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发展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三)儿科临床特点1病理特点病理特点 由于小儿机体对疾病的反应性与成人不同,因此,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及预后等方面均与成人有差别,如维生素 D 缺乏时婴儿患佝偻病,而成人则表现为骨软化症。2疾病特点疾病特点 小儿病情发展

7、过程易反复、波动,且变化多端,小儿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较多,往往起病急、来势凶、进展快,并常伴有呼吸、循环衰竭和水、电解质紊乱。3诊治特点诊治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小儿患病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且年幼儿在病情诉说上不够准确,故在诊断时应重视年龄因素。以小儿惊厥为例,发生于新生儿多考虑与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或先天性异常有关;发生于 6 个月内的小婴儿应考虑有无婴儿手足搐搦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于6 个月至 3 岁小儿则以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性大;发生于 3 岁以上年长儿的无热惊厥则以癫痫为多。4预后特点预后特点 小儿患病时虽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但如诊治及时、有效,护理恰当,则好转

8、、恢复也快。5预防特点预防特点 小儿的绝大多数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开展计划免疫和加强传染病管理,已使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等许多小儿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同时,重视了儿童保健工作,也使营养不良、肺炎、腹泻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大下降。(四)儿科护理特点 1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 重视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特点,关注小儿家庭成员的心理感受和服务需求,为小儿及其家庭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指导、疾病护理和家庭支持等服务,让他们将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的重点放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上。 2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护理工作不应仅限于满足小儿的生理需要或维持

9、已有的发育状况,还应包括维护并促进小儿心理行为的发展和精神心理的健康;除关心小儿机体各系统或各器官功能的协调平衡,还应使小儿的生理、心理活动状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并应重视环境带给小儿的影响。3保证患儿的安全保证患儿的安全 儿科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年龄、个性、疾病等特点进行预测,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保证患儿的安全,如设床栏,防止坠床;管理好电源,防止触电;用热水袋时避免烫伤;注意药物的管理,防止误饮、误食。4减少创伤和疼痛减少创伤和疼痛 对于小儿来说,有些治疗手段是有创的、致痛的,令他们害怕。儿科工作者应充分认识疾病本身及其治疗和护理过程对小儿及其家庭带来的影响,安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防止或减

10、少小儿的创伤和疼痛,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小儿与家庭的分离,帮助小儿及其家4庭建立把握感和控制感。5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 儿科工作者应自觉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尊重小儿的人格,保障小儿的权利,促进小儿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成长。第二节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随着各系统组织器官的逐渐长大和功能的日趋完善,心理和社会行为方面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胎儿期一、胎儿期从受精卵的形成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约 40 周。其中,从形成受精卵至不满 12 周

11、为妊娠早期,自 13 周至未满 28 周为妊娠中期,自满 28 周至婴儿出生为妊娠晚期。此期胎儿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孕母的健康、营养、情绪状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如孕期母亲感染、服药或营养缺乏等均可导致胎儿发育障碍,尤其是妊娠早期。胎儿期护理重点是做好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工作。二、新生儿期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足 28 天称新生儿期(胎龄满 28 周至出生后 7 天又称围生期)。此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此时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其机体各系统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差,易发生窒息、出血、溶血、感染等疾病。因此,发病率高,死亡率

12、也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 1/22/3) ,尤其以新生儿早期(生后第 1 周)死亡率最高。新生儿时期护理重点是注意保暖,合理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等,使之尽快适应外界环境。三、婴儿期三、婴儿期从出生至满 1 周岁之前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此期为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因此,需要提供足够多的营养素及热量。但此期小儿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够完善,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此外,由于从母体获得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力尚未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婴儿期护理重点是进行科学的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四、幼儿期四、幼儿期5从 1 周岁后到满

13、3 周岁之前为幼儿期。此期小儿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婴儿期减缓;由于活动范围加大,与外界事物接触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逐渐增强,故智能发育较快;此期小儿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发展,但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由于接触外界逐渐增多,但机体免疫功能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仍较高;饮食从乳类转换为饭菜食物,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幼儿期护理的重点是注意断乳后的营养,加强体质锻炼,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五、学龄前期五、学龄前期3 周岁以后到入小学前(67 岁)为学龄前期。此期小儿的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趋完善,好奇、多问、求知欲强,知识范围不断扩大,有较大的可塑性,故应加强早期教

14、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为入学作好准备;由于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喜模仿而又无经验,各种意外的发生仍较多;免疫功能逐渐增强,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减低,而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免疫性疾病增多。学龄前期护理的重点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加强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做好学前期教育。六、学龄期六、学龄期从入小学(67 岁)开始到进入青春期(1114 岁)为止称为学龄期(相当于小学阶段)。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增强,是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应加强教育,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15、展。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前降低,而近视、龋齿的发病率增高。学龄期的护理重点是注意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及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治精神、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七、青春期七、青春期(少年期少年期)女孩从 1112 岁开始到 1718 岁,男孩从 1314 岁开始到 1820 岁称为青春期(相当于中学阶段)。此期体格发育突然加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第二性征逐渐明显,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此期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但个体差异较大。此阶段由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不够稳定,且与社会接触增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大,常可引起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此期常见健康问题有痤疮、贫血等。

16、女孩还可出现月经不规则、痛经等。青春期的护理重点是供给充足的营养,加强体格锻炼,及时注意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第三节第三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一、儿科护士的角色一、儿科护士的角色6随着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做好小儿护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同时被赋予了多元化的角色。(一)护理活动执行者小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发育尚完善,生活尚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儿科护士最重要的角色是在帮助小儿促进、保持或恢复健康的过程中,为小儿及其家庭提供直接的照顾与护理,如营养的摄取、感染的预防、药物的给予、心理的支持、健康的指导等方面,以满足小儿身心两方面的需要。(二)护理计划者为促进小儿身心健康发展,护士必须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收集小儿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等方面资料,全面评估小儿的健康状况,找出健康问题,并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