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论文:数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368040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学论文:数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教学论文:数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教学论文:数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教学论文:数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教学论文:数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教学论文:数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学论文:数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数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数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摘 要要 :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是问题意识的培养。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中外学者所共识,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为此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好问;教给产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使学生会问。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关键词 :问题意识 创新 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源于思维,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发展的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活动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没有问题意识,一切创造性的活动将无从谈起。因

2、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前教师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一 对问题意识的认识对问题意识的认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里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理学大师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这里方是长进。”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则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国外也有很

3、多学者极力推崇问题及问题意识: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苏格拉底也同样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爱因斯坦则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的源头就是问题。现行数学课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在教学中按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培养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足见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求知的欲望,有利2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

4、效。二二 数学课教学中问题意识的现状数学课教学中问题意识的现状在现行的数学数学课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让学生理解、认识和接受现有的科学结论,而对于引导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再认识、更新与创造往往忽略,或者根本不重视。“这道题就这么做”。哪怕学生有胜过老师的独到见解,也往往不予以鼓励支持,最终以教参作为标准答案一锤定音。基于这种情况使不少学生宁可在大多数的沉默里一知半解也不愿意随便提问,久而久之,学生不再提什么问题,也提不出什么问题,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最终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相当薄弱。调查表明 70以上的学生不敢向老师提问题,教师也总认为把学生教的没有问题,才算是成功

5、的教学。所以袁振国先生在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也曾这样精辟的论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的没有问题,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育的有问题。”为此也就出现了中国学生往往是带着问号进课堂,带着句号出课堂的现象。实际上没有问题往往是最大的问题。让学生富于问题意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这正是课程改革的意义所在。对于数学课教学中学生不敢提问、不善提问的现状,我们数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寻找对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一)(一)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6、使学生敢问。问题意识的产生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长期以来,受“教师权威” “书本至上”影响,学生不敢提问,问题意识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淡化。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唤醒在学生头脑中沉睡的问题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尊重、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紧张心理,多给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勇气,使学生敢于提问。1 1 创设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创设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求我们教师放下架子,不应以“权威者” “监督者”身份出现,而应该是以“参与者”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交流,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学生、挖掘其可贵之处,对学

7、生循循善诱告诉学生不要有任何顾虑,有问题很正常,都没有问题才不正常。这样学生不会3因为提问而紧张,担心答错而恐惧,从而树立“言者无畏”的意识,为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创设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围。从而使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2 2认真耐心倾听学生的提问与回答认真耐心倾听学生的提问与回答教师对学生提出或回答的问题要仔细倾听,表情关注,态度诚恳,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强信心,打开思路,尽己所能提问,尽己所能作答,任何轻易否定或心不在焉,都会伤及学生的自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3 3运用激励机制实施成功教学运用激励机制实施成功教学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

8、,生活在赞美中的学生学会了自信。 ”学生渴望成功,成功将更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从而敢于提问,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符合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你真行、你真棒、你聪明”等的话语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假如学生有时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也要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悦。(二)(二)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好问。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好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兴趣,是培养学生乐问、好问的重要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情感,情感利于师生差距缩小,兴趣的求同。教学过程中通

9、过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使之“生疑”“困惑”进而使之勤思好问。根据数学课的特点,设置问题情境可采取以下方式:1 1、通过假设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假设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图,ABC 是等腰三 A角形,AB=AC,倘若一不留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 BC 和一个底角C,问同学们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 ABC 重新画出来?学生通过思索,产生各种画法,进而提出问题,所画 B C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学生的思维高度激活了,他们纷纷就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42 2、通过学生动手创设问题

10、情境、通过学生动手创设问题情境。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的导入可先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根塑料吸管(长度分别为 13cm、9cm、6cm),启发学生能做成一个三角形吗?然而把最短的边剪去 2cm 观察又会出现什么呢?教师再继续提出三个问题:你做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各是多少?最短边剪去一小段后,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若能连结是否组成了三角形?最短边再剪去一小段,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学生通过实验后正确回答,教师再次设问:是否具有任何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首尾顺次连结”构成三角形?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3 3、通过设计几题练习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几题练习题,创设问

11、题情境“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这节课可这样设计:让学生先解三个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1=0,x2-10x+25=0,2y2-6y+5=0,这三个方程分别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和没有实数根,由此鲜明地引出课题,直接了当地推出思考的客体:一元二次方程何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何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何时没有实数根?有什么规律?立即把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向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上,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4 4、通过造成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造成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如:“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一课设计计算。如图所示的长方形面积问题的等式。ax+bx+ay+by=(a+b)(x+

12、y)启发:这个等式如何 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得出呢?学生感到以前学过的方法无济于事,造成认知冲突,由此引入分组分解法 的想法。除了以上方式以外另外也可利用练习、学生典型错误等创设问题情境。(三)(三) 教给产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使学生会问。教给产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使学生会问。学生具备了敢问好问的问题意识后,不等于就能把问题问在重点处、关键上,往往会出现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不能切中新知识的要害,有时甚至还会提出与学习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浪费课堂时间。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问的方法。第一,第一,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仿和学习他人的提问方式教师在

13、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仿和学习他人的提问方式第二,第二, 例如:在讲根式方程的解法时,可设计如下一组复习旧知识的提abyx5问: (1)什么叫方程,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举例说明。(2)你都学过哪些方程?解这些方程的主要步骤是什么?解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3). 在解这些方程的过程中,解哪一种方程时必须验根?为什么要验根?这组问题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教师在课堂上把这些问题向学生演示,并告诉他们设计方法,让他们模仿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这个规律提出一些较有价值的问题。第二,借教材上现有的题目如第二,借教材上现有的题目如“想一想想一想”,“谈一谈谈一谈”,“说一说说一说”,要,要

14、求学生在弄懂教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提出问题。求学生在弄懂教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提出问题。第三,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问题本,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记下来第三,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问题本,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记下来。学生会有一些诸如等五花八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利用课堂或课间时间,通过这些学生自己或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来解决。渐渐地,学生们问的多了,懂得多了,就会提出一些质量更高的问题来。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性学习的今天,我们教师只有摈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敞开问题意识之门。当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师生的不断努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问题研讨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叶建微,中国教育研究,2003 年第1 卷第 1 期.2课堂教学问题中三境界,朱华贤,江苏教育研究,2004 年第十五期.3让学习者提出问题,杨炳华,教育月刊 2002.7.84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中国教育报 2001022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