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5367773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杨当镇海胜中学 刁桂勤 王培燕面对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观念、内容和方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主,或交待事件、人物、过程,或交待历史发展的演变,有时则布置一些枯燥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回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以旁观者的心态了解历史,而不是以身临其境的态度去亲近历史。因此学生常反映历史年代多,历史知识量大,历史知识不易记忆。而教师也常常抱怨“学生上课听得有滋有味,而课后却将历史知识几乎忘记殆尽”。在参与历史教学改革的两年中,我认为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

2、景,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利用好课堂每一分钟,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不断创设优质教学情境,营造有兴趣的氛围,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首先,情境创设要别开生面,疑窦丛生。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强烈刺激的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潜藏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愿望。例如:在教抗日战争一课时,通过展示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等视频资料,为学生再现过去的历史真实,学生们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

3、铁蹄践踏我国富饶的土地,中国人民流离失所、惨遭屠杀的悲痛,激起学生对日寇野蛮侵略的愤懑,同时感受到了中国抗日军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英勇与悲烈。通过一幅幅壮烈的图景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同时使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历史的真实与永恒。其次,教学过程要随机调控、形散而神聚。课堂上的多元互助不意味着任其发展,随意漫谈。要在学生难以深入之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要在学生认知发生偏离之时,机智地调整方向;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使学习活动能够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得以顺畅进行;要及时矫正学生在认知或方法方面的明显错误,并和风细雨地指出其错误的要害、根源,引导学生领悟

4、历史教育的真谛,完成课堂教学的最高责任运用知识培养人的目标。要从学生的立场设计问题,不能一厢情愿。二、关注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学法指导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的教学古训,激励了许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此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借鉴。但教学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不能照搬古人,我们只能在继承和发展上下功夫。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就起着重要作用。备课就是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策划,也是教学中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它对学法指导既具针对性,又具实效性。因此,我们必须在备课中兼顾学法指导,并对此作精心设计,这是搞好学法指导的

5、先决条件。这也是提高历史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学中除了圈点、提要、讨论探究这些常用的方法,口诀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比较有效:例 1:新航路开辟一课中,对于其中涉及的四条航线和四个航海家,学生们总是容易搞混淆。迪亚士好望角 达伽马印度这两个知识点容易弄混淆,那么我们就这样记忆:迪好,反过来是不是好迪,学生们马上就想起了一个洗发水的广告词“好迪,好迪,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这样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同学们很容易就记住了。而对于第二个航线,我们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记忆;达度即大度,或者你也可以这样记忆,达印度即大印度都可以。例 2:一正压三斜(北伐三个对象)例 3: “五议港元” (南京条约) “两口怠工”

6、(马关条约) “前进宾馆出新丑” (辛丑条约)三、在活动中发挥教学机智,提高课堂生成性做为历史教师,我们都知道“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一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从课本中的文字、插图、史料、图表、地图以及时政资料、文物遗址、网络信息等信息载体上研读史料、辨析史料、提取信息,最终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我在执教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时,也是采用的这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针对西汉、南朝、南宋三个时期分别给出相应的材料,从而从学生得出西汉北重南轻;南朝南北平衡;南宋北轻南重,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的结论。前几个班都很顺利,但到最后一个班的时候,出现了“意外” 。也许是有的学生提前预习了或许是找到了前面的规律,在展示“

7、南宋”这个时期的时候,没等展示材料, “北轻南重” “经济重心南移”的声音就蹦了出来,一下子打乱了我原来的教学预设。何不打乱常规,顺其自然来个“以论找史“呢?于是我就把结论先展示出来,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你能找出哪些依据来证实这一历史结论的真实性?在寻找依据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从教材正文叙述的“占城稻” 、 “广州、泉州两大港口” ,瓷都景德镇、 “交子”的出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等内容来回答,没有抓住主题切中要点。于是,我提醒学生要关注教材中其它相关信息如史书记载等。这时有个别学生说出了“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还有的学生说“苏湖熟天下足” 。这时我开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8、这些答案中最有说服力的有哪些?(学生: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 。 )在师生互动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析史料不能以偏概全, “古代经济发展需要从农业手工来和商业三个方面综合分析”, “农业是国家根本”这些学科能力及方法。四、注重提问的有效性,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理念提倡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新形势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重要性越发重要,但提问的技巧却值得我们共同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人滥用了提问。主要存在这些问题: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 识记性的问题多,能力型的问题少。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

9、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热闹通常在课堂上使用诸如“是不是” 、 “对不对” “好不好”等语言,问题缺乏“含金量” ,造成课堂上的“虚假繁荣” ,这样不但没有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反而加深学生对历史课的错误认识: 3.候答时间过短,表面上很热闹。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等。能发不能收,提出问题后,放任自流。 4.从“满堂灌”变成“满堂问” 。 随意性问题多,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性不足。那么, 课堂中如何设计让学生来讨论和合作探究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呢?我认为:要从提问的启发性、提问的分析性、提问的层次性入手,达

10、成提问的有效性。如:在教三国鼎立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1、注意提问的启发性。历史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学习。例如在学习魏、蜀、吴三地区经济的发展时,我没有直接问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如何,而是从另一个角度设计了一个问题:曹操在沿途会看到当时社会的哪些情况?要求展开合理想象,讲述旅途见闻。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2、注意提问的分析性。上课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将要教授的内容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原有认知基础和能力实际进行适度设问,提出的问题要目的明确、难易适中。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回答时可望而又可及,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

11、使学生望而却步,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滋生思维惰性。对于一时无法理解问题的学生,要循循善诱,进一步追问、释疑,直至获得满意的结果。例如:明确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在 220 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建立魏国,才正式进入三国时期。此后蜀、吴相继建国,三国鼎立局面出现。运用“三国鼎立形势图” ,使学生了解三国各自统治的地盘,并能识别属于当今的省份。3、注意提问的层次性。提问的层次性是指在设计问题时,应难易得当,有清晰的层次,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比较容易的问题给后进生答,难度大的问题给优秀生回答,尽量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五、开

12、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对新课程,我们常常苦恼于资源的无处寻找,事实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接触课程资源,只是没有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没有明确地进行分类,使用时目的性不强,缺乏系统化难以产生宏观效应” 。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先从教材入手,反复推敲、体会,根据学习目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整合、裁剪,突出重点、难点;然后以教材为核心,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从内容、形式上向外延伸,充分挖掘、利用现实中的教育资源,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一)充分挖掘物质资源,体现历史多样性与其它学科相比,历史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

13、、生动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实物、报刊、文学作品等不同类型的物质资源,充分体现历史的多样性。(二)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展现历史鲜活性在课堂上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的教,一个是学生的学。首先,教师既是资源的利用者,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的教学艺术是让学生喜欢历史课的首要因素。所以教师必须具备如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科研能力等较高的综合素质,教学上要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教学特色。让学生爱上你的课,爱听你的课。其次,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学生不是按照成人的意图和对成人生活方式的

14、复制来成长的,他们与课程接触时,时时刻刻都在用学生的眼光去理解、去体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会给课程带来新鲜血液,成为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怎样开发学生资源呢?还是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兴趣培养,但仅凭兴趣培养而没有能力落实还不是学生资源的开发,因此要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积极地寻找有意义的东西,促进学习的进步和自身提高。以上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作法。当然,教无定法。总之,作为历史课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尽可能使设计的教学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根据个人特点找准突破口,就能开创出个人特色的课堂教学,展现出个人的教学魅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