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练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362033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专题四专题四 整合考点整合考点 1212 “拨开迷雾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的进化理论1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体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B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C由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后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生殖隔离,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解析:抗生素的使用只能对病原体起到选择作用,而不能诱导其产生适应性变异;生物进化后出现生殖隔离才能形成新的物种,基因频率改变是进化的标志;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答案:B2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

2、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 22%C比较三个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及表格信息可知,对杀虫剂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碱基对替换);三个地区普遍存在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只是概率不同,说明主要是受到遗传和各自环境的选

3、择作用造成的,因而 A、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100%12%,B 选项错误。202 2 100 2答案:D3(2017天津联考)人类 Y 染色体上的 S 基因能控制合成睾丸决定因子(TDF),TDF能诱导原始性腺发育成睾丸,无 TDF 时原始性腺发育成卵巢。某男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变2异类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与正常女性的婚配后代中,XX 为男性,XY 为女性BS 基因能控制合成雄性激素,使个体发育为男性C该男子的 X、Y 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后导致了基因重组D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与基因无关解析:该男子的 Y 染色体上

4、的 S 基因转移到 X 染色体上,所以其与正常女性婚配后得到的后代如果性染色体是 XX,则个体为男性,性染色体为 XY,则个体为女性,A 正确;S基因能控制合成的是蛋白质,雄性激素是脂质,B 错误;这种变异应为易位,C 错误;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与基因有关,D 错误。答案:A4(2016天津高考卷)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枯草杆菌核糖体 S12 蛋白第 5558 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P KPK能0突变型P KPR不能100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 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

5、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是 S12 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的,突变型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说明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故 A 项正确;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所以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 项错误;野生型和突变型的 S12 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56 位氨基酸)有差异,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所致,C 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枯草杆菌对链霉素的抗性突变早已存在,不是链霉素

6、诱发的,链霉素只能作为环境因素起到选择作用,D 项错误。答案:A5(2016上海卷)大量研究发现,很多生物密码子中的碱基组成具有显著地特异性。3图 A 所示的链霉菌某一 mRNA 的部分序列整体大致符合图 B 所示的链霉菌密码子碱基组成规律,试根据这一规律判断这段 mRNA 序列中的翻译起始密码子(AUG 或 GUG)可能是( )A BCD解析:若起始密码子为,统计所有的 11 个密码子中,第一位碱基为 A 和 U 所占比例为 7/11;若起始密码子为,从此处开始的 7 个密码子中第一位碱基为 A 和 U 所占比例为1/7;若起始密码子为,从此处开始的,4 个密码子中第一位碱基为 A 和 U

7、所占比例为0,均不符合图 B 所示的链霉菌密码子碱基组成规律。答案:D6玉米株色中紫色对绿色是显性,分别由基因 PL 和 pl 控制。玉米株色遗传时出现了变异(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子一代株色因染色体变异有紫色和绿色B该变异不能传递到子二代C该变异是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引起D该变异无法用显微镜观察鉴定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亲本紫株产生的一种配子发生了染色体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该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鉴定,C、D 项错误。图中子一代中含有缺失染色体的个体,由于没有显性基因,表现型为绿株,该变异可以遗传给子二代,A 项正确,B 项错误。答案:A7(2016江苏卷)镰刀

8、型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疾病,下图为 20 世纪中4叶非洲地区HbS基因与疟疾的分布图,基因型为HbSHb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请回答下列问题:(1)SCD 患者血红蛋白的 2 条 肽链上第 6 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而 2 条 肽链正常。HbS基因携带者(HbAHb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那么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_条异常肽链,最少有_条异常肽链。(2)由图可知,非洲中部HbS基因和疟疾的分布基本吻合。与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相比,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_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_

9、的个体比例上升。(3)在疟疾疫区,基因型为HbAHbS个体比HbAHbA和HbSHbS个体死亡率都低,体现了遗传学上的_现象。(4)为了调查 SCD 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调查方法可分别选择为_(填序号)。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在疟疾疫区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5)若一对夫妇中男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 1%5%的地区,其父母都是携带者;女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 10%20%的地区,她的妹妹是患者。请预测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解析:(1)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 2 条 链,2 条 链,HbS基因携带者(HbAHb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其体内

10、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 2 条异常肽链,最少有 0 条异常肽链。(2)与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相比,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杂合子比例高,HbS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比例上升。(3)杂合子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的生活力,体现了杂种优势。(4)调查 SCD 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 SCD 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5)一对夫妇中男性父母都是携带者,则其基因型为 1/3HbAHbA、2/3HbAHbS,女性的妺妺是患者,则其父母亦均为携带者,该女性基因型为 1/3HbAHbA、2/3Hb

11、AHbS,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2/3)(2/3)(1/4)(1/2)1/18。答案:(1)2 0 (2)HbS HbAHbA (3)杂种(合)优势 (4) (5)1/181(2017淮南二模)某植物根尖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个 DNA 分子中部分基因5的分布状况,如图所示,字母代表基因,数字代表无遗传效应的碱基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C 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 DNA 碱基序列的改变D该细胞减数分裂时,基因 A 与 a 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解析:是无遗传效应的碱基序列,中碱基对缺失,不属于基因

12、突变,A 错;C 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B 错;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 DNA碱基序列的改变,C 正确;该细胞是根尖细胞,不能减数分裂,D 错。答案:C2(2017保定二模)某高秆玉米(基因型 Aa)3 号染色体如图所示。该高秆玉米自交后代高秆矮秆11,出现该结果的可能原因( )AAa 不位于 3 号染色体上,3 号缺失染色体纯合致死BAa 不位于 3 号染色体上,含 3 号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CA 位于 3 号正常染色体上,3 号缺失染色体纯合致死Da 位于 3 号正常染色体上,含 3 号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解析:假如 Aa 不位于 3 号染色体上,该高秆玉米自交

13、则不用考虑 3 号染色体,结果是31。假如 A 位于 3 号正常染色体上,3 号缺失染色体纯合致死,结果只会有高秆。假如a 位于 3 号正常染色体上,含 3 号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则高秆玉米自交后代高秆矮秆11。答案:D3(2017长沙高三模拟)野生型豌豆子叶黄色(Y)对突变型豌豆子叶绿色(y)为显性。Y 基因和 y 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 SGRY蛋白和 SGRy蛋白。两种蛋白质都能进入叶绿体,它们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图。SGRY蛋白能促使叶绿素降解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SGRy蛋白能减弱叶绿素降解,使子叶维持“常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6A位点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丧失B位点的突变导致

14、了该蛋白的功能减弱C黑暗条件下突变型豌豆子叶的叶绿素含量维持不变DY 基因突变为 y 基因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发生缺失解析:处是碱基对的替换,SGRy和 SGRY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处的突变没影响蛋白的功能,A 错误;SGRy和 SGRY都能进入叶绿体,由处变异引起 SGRY蛋白功能的改变,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B 正确;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C 错误;Y 基因突变为 y 基因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发生增添,D 错误。答案:B4(2017湖北高三考试)研究发现,果蝇 X 染色体上的一个 16A 区段,可影响果蝇眼睛的形状。雌果蝇 16A 区段与眼形

15、的关系见下表,请分析回答:16A 区段小眼数眼形基因组成779正常眼XBXB356棒眼XBBXB68棒眼(更明显)XBBXBB注:1.表示 16A 区段。2.果蝇眼睛为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1)从表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果蝇的眼形变异属于_。雌果蝇 16A 区段与眼形的关系为_。(2)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组成为_。若想根据果蝇眼形就能判断出子代性别,应选用表现型为_做亲本。(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 XdBBXB,其基因组成及位置如图所示。已知 d在纯合(XdBBXdBB、XdBBY)时能使胚胎致死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 B 始终连在一起。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7若棒眼雌果蝇(XdB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性别为_,其中雄果蝇占_。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 X 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为检验其 X 染色体上是否出现新的隐性致死基因 p,用棒眼雌果蝇(XdBBXB)与之杂交得到的 F1代有 3 种表现型,从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 F2代,可以从 F2中的性别推断是否产生了新的致死基因。若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