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362028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01部分专题04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整合考点12“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整合考点整合考点 1212 “拨开迷雾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的进化理论1理清生物进化脉络2物种形成的三环节关系图3物种形成的方式(1)渐变式物种形成:(2)爆发式物种形成(3)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4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区别与联系项目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的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新物种形成,出现生殖隔离,质变生物进化,基因频率改变,量变二者联系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5把握基因频率的两类计算方法2(1)常

2、规基因频率的 2 大计算方法基因个数/(此基因个数其等位基因个数)。此种基因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 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特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当基因位于 X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 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频率(雌性显性纯合子个体数2雄性显性个体数雌性杂合子个体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生物进化的相关判断1(2017天津联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关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多样性是种群内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解析: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A 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会影响种群的增长率,B 正确;生物

3、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正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D 错误。答案:D2(2017陕西高三检测)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进化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B发生变异的个体总是能适应环境的C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D共同进化总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解析: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选择的材料,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 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 错误;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C 正确;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 错误。答案:C3(原创)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

4、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B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不会发生进化C共同进化就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D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解析: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也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种群也会发生进化,B 项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 项错误;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3保护,D 项错误。答案:A4(2017保定二模)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B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染色体变异导致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D基因

5、突变导致细胞遗传信息改变解析: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会导致细胞的分化。答案:B区分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1(原创)加拉帕戈斯群岛有海洋鬣(li)鳞蜥和陆生鬣鳞蜥。他们的祖先来自南美大陆离群的陆生鬣鳞蜥。与陆生鬣鳞蜥相比,海洋鬣鳞蜥的足有部分足蹼、眼睛上方有分泌盐分的腺体、能适应低温潜入海底以海藻为食。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鳞蜥与海洋鬣鳞蜥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海洋环境能定向诱导海洋鬣鳞蜥发生适应环境的基因突变C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可改变陆生鬣鳞蜥种群的基因频率D海洋鬣鳞蜥演变过程中不同个体的有利基因可通过重组整合到一起解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陆生鬣鳞蜥与海洋鬣鳞蜥长期不生活在一起,基因不

6、能交流,故可能存在生殖隔离,A 项正确;海洋鬣鳞蜥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海洋环境能定向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B 项错误;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故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可改变陆生鬣鳞蜥种群的基因频率,C 项正确;海洋鬣鳞蜥演变过程中不同个体的有利基因可通过重组整合到一起,D 项正确。答案:B2(2017沧州一中)下图表示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 a 因为地理隔离分隔为两个种群 a1 和 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 b 和 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刻,a1 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 a2 同地域分布,向 d 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 和 d 存在

7、地理隔离,也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 和 d 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 b 和 d 是同一物种D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 a2 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 c 和 d 是不同物种4解析:a 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 a1 和 a2,分别演化出 b、d、c 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A 错误;由于 d 是由 a1 演变而来,所以 c 与 d 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 正确;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变化,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

8、是 b 和 d 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C 错误;即使 a1 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 a2 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 c 和 d 不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仍是同一物种,D 错误。答案:B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B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 ,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D19 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解析: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

9、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药物对病原体进行了选择,使抗药物的个体存活并繁殖增多,而不是诱导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故 A 错误;生殖隔离是指物种间不能交配或能交配但产生的后代是不可育的,故 B 正确;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的,但它们没有产生生殖隔离,是同一物种,故 C 错误;桦尺蛾有灰色和黑色,由于灰色桦尺蛾不适应环境,被环境淘汰了,故 D 错误。答案:B对物种和进化标准的判断技巧(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2)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

10、化,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生物进化的综合考查1(2017陕西高三检测)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5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 a 过程Bb 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 1 和品系 2 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 1 和物种 2解析:图中 a 过程为地理隔离,b 过程为自然选择;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历生殖隔离,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A 错误;b 过程自然选择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 正确;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

11、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也可以表示其他的变异也是不定向的,C 错误;品系 1 和品系 2 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但仍需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形成物种 1 和物种 2,D 错误。答案:B2(2015全国卷)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 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Aa 和 aa 的数量比为_,A 基因频率为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

12、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 Aa 和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解析:(1)该种群中, “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均为 50%,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0.50.511。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Aa)(Aa)1AA2Aa1aa,则 A 的基因频率为 0.5。(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 两种基因型” ,说明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不能存活,即基因 A 纯合致死。第一代 Aaaa2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12,自由交配,若后代都能存活,其基因型为 AAAaaa144,Aa 和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 11。答案:(1)11 121 0.5 (2)A 基因纯合致死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