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对婚姻的影响2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61949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对婚姻的影响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经济对婚姻的影响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经济对婚姻的影响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经济对婚姻的影响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对婚姻的影响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对婚姻的影响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简奥斯丁在代表作傲慢与偏见 ,在看似轻松 悠闲的中产阶级年轻男女的爱情故事中,隐含着作者对十九 世纪英国的经济、社会的男女不平等的深刻批判。本文通过 分析对夏洛特与柯林斯、伊丽莎白与达西的故事,透视了女 性迫于经济劣势,在婚姻问题上处于被动、不平的地位,最终 说明经济地位决定着婚姻的关系。 关键词:婚姻;金钱;不平等 简奥斯丁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 当同代作家猛烈抨击社会阴暗面的时候, 奥斯丁独辟蹊径, 关注中产阶级的平庸人、平凡事:会客、喝茶、跳舞、聊天、下 棋,刻画看似平凡琐碎的爱情与婚姻故事。奥斯丁一生都在 英国乡村度过,她用手中的笔描写自己熟悉的乡村生活与交 际。

2、大卫塞西尔曾经做出这样的评价:“故事情节说不上跌 宕起伏,却又丝丝入扣,不断荡漾着茶杯里的风波 ” (大卫 阿尔斯 35) 。然而,笔者认为,奥斯丁并非对所处时代、社会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相反,作者以一种轻松地方式,运用讽 刺尖刻的笔触, 描述中产阶级男女的爱情生活和婚姻纠葛, 揭示了 19 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的婚姻状况: 经济上的不平等 导致男女婚姻抉择的不平等, 爱情不是婚姻的必备条件,财 富才是婚姻的基本。 傲慢与偏见创作背景 评论家约翰哈代谈到,简奥斯丁笔下没有刻画真爱,因 为她知道在当时的社会里,温文尔雅的年轻女性承受不起真 爱:她们的目标是婚姻,与合适的对象结婚,因为她们无法像 男

3、人那样决定自己的命运, 像男人那样选择自己的真爱(约 翰哈代 79)。 J. 史蒂文沃森指出, “在经济状况较好的社会, 男人注 定要做统治者,立法者,他们被授予更大的自由,特别是婚姻 自由权(J. 史蒂芬沃森 101)。 ”女性想要获得幸福婚姻,实非 易事。高贵的出身、丰厚的嫁资和美貌,样样都不能少。 十八世纪的英国, 根据继承法,家产由男子继承,中产 阶级的年轻妇女只有三条出路:嫁人,做老处女,当家庭教 师。家庭教师收入微薄,社会地位低下,处处受人歧视;做老 处女,是所有女孩都不愿选择的出路,如果嫁不出去,等到父 母死后,便成了兄弟的负担,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一生遭人 嫌弃。因此,对年轻妇

4、女,尤其是没有多少财产的年轻妇女来 说,婚姻是获得尊重、安定与社会地位的惟一出路。为了生存 女人必须要结婚。所有这些事实使得当时的女人们热衷于婚 姻。 在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婚姻与金钱、社会等级紧密 联系。财产在婚姻选择、匹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傲慢与偏 见中的世界是一个由经济基础决定一切的世界。书中出现 了一连串表示财产的数字: 班纳特先生拥有年近 2000 镑的 地产;宾利有 10 万镑遗产,每年进款在 4、5 千镑;达西每年进 10000 镑的财产。总之,经济地位决定着婚姻的关系。在奥 斯汀时代, 未婚女性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嫁个体面富有的丈 夫,为自己寻找“储藏室” 。奥斯丁看到了这种

5、基于财产考虑 的婚姻中, 妇女所处的不利地位。本论文以小说中夏洛特与 柯林斯、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进行分析,说明奥斯汀作品 中隐含的深刻社会问题:经济地位决定婚姻关系。 文本分析 小说开篇一语道破天机:“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 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 这句话揭露了更残酷的现实: 凡是家境不好的女子,必定需要一个富足的丈夫。而男人并 非像女人那样迫切要结婚。小说中,男士意识到自己享有经 济特权,从而具有婚姻选择权和自由权,他们引以为傲,并在 女人面前强化这一点:拥有舒适的房子,富足的产业。 夏洛特与柯林斯 柯林斯,不学无术、趋炎附势、自命不凡,言谈举止滑稽 可笑。为了巴结逢迎恩主,保住

6、教区牧师地位,他决定结婚。为 此,他首先倚仗班纳特先生家继承的遗产,认为自己可以挑 选班纳特家的任何一个女儿结婚,遭到拒绝后他转而向夏洛 特求婚。 夏洛特聪慧大方、有见识、有教养,可惜由于没有嫁妆,加 上长相平平,年到 27 岁仍无人问津。她的弟弟(家庭财产的 继承人) 唯恐姐姐嫁不出去成为自己终身的包袱而倍感担 忧。婚姻是夏洛特唯一的出路,她别无选择地嫁给柯林斯,因 为她深知“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却没有多少财产的青年女子 来说,嫁人是惟一的一条体面的出路” , “嫁人也一定是她们最 惬意的可以免于贫困的避难所” , “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幸 福,但总算给她自己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了。 ” 这

7、就是夏洛特的婚姻:纯粹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毫无幸 福可言。夏洛特的故事显示经济实力确实对“敏感、智慧“的 年轻女子的婚姻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优秀的年轻女子,由于 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迫使她无法选择自己理想的婚姻,只能 基于生存需求选择丈夫,给自己经济上的安全感。 伊丽莎白与达西 被誉为独立自主的伊丽莎白,尽管她谴责夏洛特屈服于 物质因素接受与柯林斯的婚姻,她本人在做出婚姻选择的时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经济因素影响下 的女性婚姻抉择 赵雪张军丽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74 候也没能摆脱实用主义的影响。像伊丽莎白这样中产阶级出 身但又财产微薄的知识女性,要想过上体面的生活,只能嫁 给一个好男人。伊丽莎

8、白深知,如果找不到一个富有的丈夫, 父亲逝世后她将失去生活的来源。迫于残酷的社会现实,即便伊丽莎白聪明伶俐,见解独到,人格上优于其他人,也不可 能完全摆脱环境的影响,摆脱社会既定模式,完全摒弃经济 因素、物质诱惑,追求完全的幸福。 小说多次描写到物质诱惑在伊丽莎白对达西态度转变、 接受达西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影响。例如,当被问及何时 开始爱上达西时, 伊丽莎白回答说, “我不知不觉就爱上了 他,我都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我相信我应该从第一 次在潘柏雷看见他美丽的庄园时开始的” 。曾因误解和偏 见拒绝了达西求婚的伊丽莎白,在参观彭伯里豪华气派的贵 族庄园之后,感情发生了变化,因为“她从来没

9、有见过这样一 处妙趣天成的地方,或是这样一处没有遭到趣味玷污的自然 美景” ,她“就在这一瞬间忽然感到,当上潘柏雷的主妇倒也 奇妙无比” 。她渴望拥有它。当时她想, “我本可以成为这个地 方的女主人! ”显然,达西的庄园高贵的风格淡化了她最初对 达西的偏见。 总结 阅读傲慢与偏见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奥斯丁不仅客 观描述国内的社会生活,揭示了同代女性面临的主题。她的 情节毫不客气地揭露了女性的不平等待遇。这种“残酷的经 济现实” ,男人对财富的独霸,反映了“残酷的不平等” 。这部 小说意识到女性自决和权力的问题,而且通过对男女经济地 位权力的强烈对比,阐释严重的社会不平等,让读者了解 18 世纪

10、末期英国女性的生活现状:由于经济上的依赖,缺乏理 性和自决,女性的社会地位比男性低下。残酷的经济现实让 多数女性无助地全部寄望于男性, 婚姻屈服于男性权力,面 对物质社会她们无能为力。男人享有财富和经济特权,可以 比女人享受更多权力,自由。而女性却无法比拟,她们是孤立 的,经济上依赖的,成为男人的附属,全然没有安全感。 通观全书,奥斯丁看似对当代社会缺乏兴趣,实质上,她 对社会冲突具有独到的见解。她摒弃常规,没有关注阶级矛 盾冲突, 而是将目光放在看似细微琐碎的日常生活问题,通 过这些琐碎小事,探索深刻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大卫阿尔斯浪漫主义和意识形态:17651830 英语 写作研究M

11、 (伦敦:劳特利奇出版社,1981)。 2W.R.查普曼简奥斯丁:现实与问题M(伦敦:牛津大 学出版社,1982)。 3约翰哈代18 世纪婚姻问题M (伯克利:加利福尼亚 大学出版社,1962)。 4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 (英国: 企鹅出版集团, 1813)。 5J. 斯蒂芬沃森简奥斯丁和女性地位M (伦敦:麦克 米兰出版社,1981)。 6奥斯丁利生活和信函M (香港:麦克米兰教育出版有限公司,1991)。 摘要:作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狄更斯的 作品在描写和批判现实的同时,又处处突破对现实的忠实描 摹,其创作手法被称为“浪漫的现实主义” 。其早期作品雾都 孤儿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到故

12、事情节的设置,再到大团圆的 结局,都充满了浓郁的童话色彩。从中可以看到狄更斯浪漫 现实主义的雏形。 关键词:雾都孤儿;童话;现实主义;浪漫的现实主义 引言 作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大师,狄更斯一生著有十 四部长篇小说,他用幽默讽刺的笔调,描写下层小人物的悲 惨生活,无情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罪恶,是英国最 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狄更斯的作品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充满 了诗的激情,并着意宣扬仁爱的道德理想,处处突破对现实的 忠实临摹,以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而著 称。尽管狄更斯一再声称尊重现实,并尽力描写现实生活,但 他的写作方法却远远超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范畴。英国狄 更斯研究专

13、家乔治吉辛(George Giss-ing.1857-1903)将狄更 斯的创作方法称为“浪漫的现实主义”(romantic realism)。狄更 斯的这种创作风格在其早期作品中就有鲜明体现。发表于 1838 年的雾都孤儿描写了新济贫法下贫苦孤儿的悲惨生 活,揭露了济贫院的伪善行径,并无情鞭挞了伦敦贫民窟的 种种罪恶,是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力作。然而,小说在人物形 象、情节设置、结局安排上处处都闪烁着浪漫主义火花,是一 部充满童话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本文试图对雾都孤儿的 童话色彩进行分析,从而体会狄更斯“浪漫的现实主义” 。 一、童话式的人物 雾都孤儿中的人物可以分为两个阵营天使阵营 和魔鬼阵营,整部小说在善恶人物的对抗中展开。孤儿奥立 弗出身贫寒却天性善良, 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却有彬彬有礼, 十分有教养。而这样一个可爱的男孩一出生面对的则是饥 饿、贫困、孤苦伶仃、恶人作对。在育婴所里,可怜的孩子整日 浅析雾都孤儿的童话色彩 赵玉霞 (滨州职业学院基础课教学部) 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