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五化学变化及其表示第二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基础题pdf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344868 上传时间:2018-06-1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27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五化学变化及其表示第二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基础题pdf含解析新版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五化学变化及其表示第二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基础题pdf含解析新版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五化学变化及其表示第二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基础题pdf含解析新版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五化学变化及其表示第二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基础题pdf含解析新版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五化学变化及其表示第二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基础题pdf含解析新版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五化学变化及其表示第二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基础题pdf含解析新版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五化学变化及其表示第二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基础题pdf含解析新版湘教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页(共 21页)2017-2018 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二单元基础题(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二单元基础题(pdf有答案)有答案)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小题)1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8g 碳和 3g 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 11g 二氧化碳B6g 碳和 16g 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 22g 二氧化碳C6g 碳和 20g 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 26g 二氧化碳D32g 碳和 12g 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 44g 二氧化碳2已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体积和分子数成正比在 1 体积空气中混入 1 体积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跟足量的

2、焦炭反应,假设氧气和二氧化碳都转化为一氧化碳,则反应后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百分含量约是() (注:空气中 O2体积分数为 20%)A33.3%B50% C67% D75%3将一定质量木炭跟过量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下图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象是()ABCD4下列各项:原子数目、分子数目、元素种类、物质的总质量、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A只是B只是 C只是 D5A、B、C 三种物质各 10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 D(其中 B 是催化剂)当第 2页(共 21页)A 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 D 为 16g,反应后混合物中 B 与

3、C 的质量比为()A5:1B5:2C5:3D4:16交警通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其反应原理为 C2H5OH+4CrO3+6H2SO4=2R+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 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 R,则 R 的化学式应为()ACr2O3BCrSO3CCr2(SO4)3DCrS7日本福岛地震后饮用水采用二氧化氯(ClO2)来消毒二氧化氯的制法为:2NaClO3+4HCl2ClO2+Cl2+2X+2NaCl,其中 X 的化学式为()AHClOBNaOHCH2O DHClO38在化学反应 A+BC+D.6gA 与 8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9gD则生成 C 物质

4、的质量是()A7gB5gC8gD6g9 工业生产合成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X+H2OCO+3H2, 其中 x 为 ()ACH4BH2CO3CCO2D4CH4O10在反应 A+B=C+D 中 5gA 和 10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8gC若 2.5gA 和足量B 反应,可生成 D 的质量为()A7gB5gC2.5g D3.5g11碳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氧气)中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的物质总质量 M 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12在反应 2A+B=C+2D 中,如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3,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0,则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第

5、 3页(共 21页)A14B58.5C117 D2813将 A、B、C 三种物质各 10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 D 物质,其中 B 物质是催化剂,当 A 物质全部反应完成,测定 D 物质的质量为 14g则反应后的混合物中 B 物质与 C 物质的质量比是()A5:1B5:2C5:3D4:114a 克过氧化氢溶液和 b 克二氧化锰混合,待完全反应后得 c 克残余物,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 (ac)克B (a+bc)克C (ab+c)克D (abc)克15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10g 冰受热融化成 10g 水B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C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

6、体积D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6在化学变化前后,肯定不变的是()A物质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C原子的种类和数目D分子的数目17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蔗糖产生炭黑和水,这一事实说明了()A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B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C蔗糖分子是由炭黑和水构成的D蔗糖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18潜艇里常使用一种化合物,将 CO2转化为 O2同时生成 Na2CO3,据此推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一定含有 Na、C、O B一定含有 Na、CC一定含有 Na、OD一定含有 Na19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

7、下表,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四种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51515第 4页(共 21页)反应后质量(g)0未测140A未测值为 10gB丙一定是催化剂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 5:220密闭容器内有 A、B、C、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19.78.731.60.4反应后质量/g待测17.40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 C 可能是化合物,物质 D 不可能是单质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 A 的质量为 19.7gC反应过程中,物质 B 与物质 D 变化的质量比为 87:36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

8、共 10 小题)小题)21 如图是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用来检验质量守恒的实验,试回答:(1)此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合”) 如果符合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符合的理由:(2)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3)做这个实验前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的细砂的原因是(4)将橡皮塞上的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到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这里要“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的原因是(5)若上述的橡皮塞没有塞紧,结果天平的指针会在处(填“a”或“b”或“c”) 第 5页(共 21页)2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 原子种类原子

9、数目分子种类分子数目元素种类物质种类23某化合物隔绝空气受热后,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由此证明该化合物一定含有、和三种元素24我国使用“长征 3 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 2NH4ClO4N2+Cl2+4X+2O2,则 X 的化学式为25各种物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用“”或“”或“=”填空(1)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原木材的质量;(2)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3)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量原铜丝的质量;(4)50mL 酒精和 50mL 水相混合,所得液体总体积100mL26在一定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

10、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 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M反应前质量/g1001146反应后质量/g48955x(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 x 的值应为。(2)未知物质 M 一定含有的元素为。(3)已知未知物质 M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6,推出其化学式为。(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7 日本福岛 312 地震后, 可用二氧化氯 (ClO2) 来作消毒剂 用氯酸钠 (NaClO3)和 盐 酸 反 应 可 制 得 二 氧 化 氯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2NaClO3+4HCl 2ClO2+Cl2+2X+2NaCl,请推断出 X

11、的化学式为,依据是第 6页(共 21页)28小明说,他发功能使水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汽油(汽油主要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 请你根据所学化学知识, 指出这种说法违反科学之处29同学们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探究经讨论分析、查阅资料后设计了 A、B 两套实验装置,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实验完毕后,使用 A 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 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而使用 B 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是: 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 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不相等请你分析:两个实验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填“符合”

12、或“不符合”) 导致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30 工业上常用用 Cl2与 2NaOH 溶液反应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X+H20 则X 的化学式为;在此反应中氯元素共显示了种化合价第 7页(共 21页)2017-2018 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二单元基础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二单元基础题(题(pdf 有答案)有答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小题)1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8g 碳和 3g 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 11g 二氧化碳B6g 碳和 16g 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 22g 二氧化碳C

13、6g 碳和 20g 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 26g 二氧化碳D32g 碳和 12g 氧气完全化合,可生成 44g 二氧化碳【解答】解:由化学方程式 C+O2CO2能够可知:每有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份质量的氧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化合生成 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即参加反应的碳、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之比=3:8:11A、不符合各比例关系,碳有剩余,氧气不足;故错误B、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C、碳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故错误D、碳有剩余,氧气不足;故错误故选:B。2已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体积和分子数成正比在 1 体积空气中混入 1 体积二氧化碳,在高温下跟足量的焦炭反应,假设氧

14、气和二氧化碳都转化为一氧化碳,则反应后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百分含量约是() (注:空气中 O2体积分数为 20%)A33.3%B50% C67% D75%【解答】解:1 体积的二氧化碳和足量的碳反应可以得到 2 体积的一氧化碳(C+CO22CO ) 。因为原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仅占 0.03%所以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一氧化碳忽略不计。第 8页(共 21页)原空气中一共有 0.2 体积的氧气。所以氧气和碳反应后(2C+O22CO)得到 0.4 体积的一氧化碳。所以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为 1(空气)0.2(反应掉的氧气)+0.4(氧气生成的一氧化碳)+2(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3.2

15、体积。一氧化碳的体积为 0.4+2=2.4 体积。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100%=75%。故选:D。3将一定质量木炭跟过量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下图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象是()ABCD【解答】解:A、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氧气有剩余,不应为 0,故,A 错误;B、反应过程中木炭质量逐渐减少,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木炭被反应完,故B 错误;C、刚开始没反应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最终反应完质量不再变化,故 C 错误;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 D 正确。故选:D。4下列各项:原子数目、分子数目、元素种类、物质的总质量、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第 9页(共 21页)A只是B只是 C只是 D【解答】解: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则物质的种类一定会发生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原子的数目一定没有变化;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故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故选:B。5A、B、C 三种物质各 10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 D(其中 B 是催化剂)当A 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 D 为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