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课件 侵犯行为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33313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法规课件  侵犯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法律法规课件  侵犯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法律法规课件  侵犯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法律法规课件  侵犯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法律法规课件  侵犯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法规课件 侵犯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法规课件 侵犯行为(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侵犯行为侵犯行为主讲人:许加明内容概要侵犯的含义1侵犯的类型2侵犯的影响因素3侵犯的产生4侵犯的转移与消除5侵犯是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他人的行为。 伤害行动伤害意 图1 侵犯的含义(1)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伤害意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测:(2)行为者的社会角色(3)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4)行为者的身份特征2 侵犯的种类2.1 根据侵犯行为是否违背社会准则(1)反社会的侵犯行为违背社会准则、故意伤害他人的侵犯行为。(2)亲社会的侵犯行为不但不违背社会准则,还可以为维护社会准则而服务的侵犯行为。(3)被认可的侵犯行为既不违背社会规范,也不是为社会规范服务所必需的,是经过长时间而

2、形成的一种社会习惯。2.2 根据侵犯行为的方式(1)言语侵犯使用语言、表情对别人进行侵犯。(2)动作侵犯 使用身体的特殊部位(例如手、脚)以及利用武器对他人进行侵犯。2.3 根据侵犯者的动机(1)报复性侵犯侵犯只是想让受害者遭遇不幸,目的在于复仇或教训对方。(2)工具性侵犯 把侵犯行为作为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3 侵犯的影响因素3.1 情绪唤起水平(1)心理学家齐而曼(1974)、罗杰斯(1976)等人研究发现,一般化非特异性的唤起水平的提高,会直接导致人们侵犯性的增加。(2)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大量研究发现,特异性的唤起水平,如性唤起,也会改变人们的侵犯性。3.2 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1

3、)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越高,其以别人痛苦为后果的侵犯行为也就越难于发生。(2)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强,侵犯行为就越少。3.3 社会角色与群体的影响(1)当社会对一种特定的社会角色较为容忍时,人们的侵犯性会明显增加。(2)个体在群体中比单独一人时倾向于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3.4 大众媒介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暴力传播会增加公众尤其是儿童的侵犯性行为。4 侵犯的产生4.1 先天论(本能论)4.1.1 威廉詹姆士侵犯倾向是通过祖先的遗传而来的本能,人们基本不能摆脱它,只有通过替代性的活动消耗侵犯动力,才能使侵犯倾向得到控制。4.1.2 弗洛伊德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基本本能,一

4、种叫性本能,一种叫自我本能,人的侵犯行为是由性本能所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弗洛伊德出版了超越唯乐原则一书,提出了两极化的本能假设,一种是生的本能(包括性本能和自我本能),另一种是死的本能。生的本能追求生命、爱和创造,死的本能向外表现为伤害、破坏、征服、侵犯,向内表现为自我惩罚、自我谴责、自我伤害、自杀。4.1.3 洛伦茨侵犯是一种本能,它不指向毁灭,而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通过侵犯可以保护领地、求食、固种,同类的侵犯以失败者的让步为目的,动物的争斗和人类的战争都是如此。4.2 后天论(环境论)4.2.1 挫折侵犯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侵犯和挫折之间存在某种特殊的联系。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

5、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目标无法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个体具有一定 的需要和目标在需要和目标的 驱使下产生了相 应的动机和行为行为过程中遇到 了无法克服的障 碍或干扰个体意识到障碍 和干扰的存在对障碍和干扰的 认知而产生了消 极的情绪体验3.2.1.1 多拉德挫折侵犯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在1939年提出的。多拉德认为,人的侵犯行为乃是因为个体遭受挫折而引起的,侵犯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必然会导致某种形式的侵犯。挫折侵犯4.2.1.2 米勒米勒在1941年出版的挫折侵犯假说一书中,修正并扩充了

6、挫折侵犯理论的内容。挫折作为一种刺激,可以引起一系列的不同反应,侵犯反应只是其中一种形式而已。挫折的存在,不一定会导致侵犯行为;但侵犯行为肯定是由挫折导致的。挫折侵犯其他 反应4.2.1.3 伯克威茨伯克威茨认为,挫折的存在并不一定会导致个体发生实际的侵犯行为,只能使个体处于一种侵犯行为的唤起状态。侵犯行为最终是否会发生,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环境是否给他提供一定的侵犯线索。如果个体所处的环境没有提供这样的线索,那么个体未必表现出侵犯行为。挫折侵犯侵犯 线索武器效应4.2.2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侵犯行为是个体学习的结果。个体从观察他人的侵犯行为到表现自己的侵犯行为,需要三个必要条件: (1)有

7、一个榜样表现侵犯行为;(2)榜样的侵犯行为被断定为“合理”的;(3)观察者在榜样表现侵犯行为的时候必须在场。此外,还有三项并非必要但却是充分的条件:(1)观察者有足够的动机去注意榜样表现的侵犯行为及当时的情境状况;(2)榜样的反应即所作所为和所有的相关刺激必须贮存于观察者的记忆系统中;(3)观察者有能力做出所观察的行为序列中的有关反应。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电视电影中的暴力节目会增加人们的侵犯行为。研究者发现暴力节目要对人的侵犯行为起作用需要如下条件:(1)观众所看的到电视节目在某一主题和内容方面出现频繁而且相当一致;(2)观众经常地、有规律地收看主题内容的节目;(3)观众知觉并学习到该主题内容所

8、表现的行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应付和解决一些问题;(4)观众对于主题内容所表现出的思想必须有某种程度的接受。5 侵犯的转移与消除5.1 宣泄宣泄的基本假设是,侵犯性的精神能量是一个常数,一切实际的侵犯行动或在想象中实施侵犯行为,都可以使侵犯性的精神能量得到释放,从而减少侵犯性冲动,达到减少侵犯行为的目的。5.2 习得的抑制所谓习得的抑制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学到的对侵犯行为的控制。5.2.1 社会规范的抑制一个内化了社会规范的人,在其急欲表现违反规范的侵犯行为时,会产生一种对侵犯行为的忧虑感,这种忧虑感会抑制侵犯倾向。5.2.2 道德水平的提高国外有关犯罪的研究都表明,绝大多数情况对别人的侵犯是

9、直接与道德水平的低下相关联的。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越低,就越倾向于忽视他人的痛苦、利益和幸福。5.2.3 痛苦线索的抑制痛苦线索是指被侵犯者受到伤害的状态。(1)当一个人看到被侵犯者的痛苦状况时,能够减少他的侵犯行为。(2)有过被侵犯的体验,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抑制侵犯行为。5.2.4 对报复的畏惧当某人知道,自己伤害他人之后,他人会加以报复的话,他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5.3 置换 当个体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对直接引起挫折的人或物进行还击时,就倾向于寻找一些相似物进行侵犯。5.4 寻找替罪羊 当个体感受到挫折但又找不到挫折的明确来源的时候,倾向于寻找一只“替罪羊”来进行侵犯,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替罪羊一般具有软弱性和特异性两个特点。作业三:1、什么是侵犯?举例说明侵犯有哪几种类型。2、你怎样理解侵犯的原因?请结合一个具体的事例阐释之。3、你认为在当今社会应怎样实现对不断上升的暴力犯罪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