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32655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20052020 年)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 年)的 通知 各省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机关各单位,省管各企业和高等院校,各人 民团体: 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 年)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 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05 年 9 月 9 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我 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大省,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特制定本纲 要。本纲要所称文化,主

2、要指思想道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本纲要着重对 20052010 年文化建设进行规划,同时对 20102020 年文化建设进行宏观概述。一、建设文化强省的基础条件和形势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文化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显现。文 化不仅极大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且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强 综合竞争能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21 世纪前 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 期,也是文化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省必须抓住机遇,充分认识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意义,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文化河南。(一)文化资源丰富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省地

3、下文物、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中国 20 世纪 100 项考古大发现中我省有 17 项,全国八大古都我 省有其四。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以夏商周文化、 汉魏文化、唐宋文化为代表的中原历史文化,以老子、庄子、张衡、许慎、张仲景、吴道 子、杜甫、韩愈、岳飞、朱载培育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确山竹沟 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博大精深。以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和龙门 石窟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嵩山、南太行、伏牛山、大别山、桐柏山为代表的山水景观, 以汴绣、钧瓷、汝瓷、官瓷、唐三彩、南阳玉雕、朱仙镇木版年

4、画、汤阴剪纸、浚县泥塑、 淮阳泥泥狗为代表的民间工艺,以宝丰民间演艺、濮阳和周口杂技、豫西社火、豫南民间 歌舞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我省为全国戏曲大省,豫剧享誉海内外,曲剧、越 调等地方剧种,魅力独特。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我省建设文化强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具有一定规模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改善,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健全, 2004 年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 136 个,各类博物馆 75 个,群艺馆、文化馆 210 个。文化事 业繁荣发展,文学“豫军”异军突起,书法美术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新闻出版业位居全国前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 95.

5、5以上。文化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新闻出版、广播 影视、文化娱乐等文化产业群体初具规模,网络文化、电子音像、动漫游戏、广告会展等 新兴产业势头强劲,2004 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264.45 亿元,占 GDP 的比重为 3.0。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 82.14 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 1.5。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 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6.1。(三)文化消费市场逐步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4 年,人均 GDP 已超过 1000 美元,经济 社会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乡居民的收入持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文 化消费比重不断提高,消费重心开始向精神产品消费领

6、域转移。需求结构的变化,既为文 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使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我省文化建设具 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四)建设文化强省形势紧迫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发达省份都把加快文化发展作为重要战略举措,列 入议事日程,纷纷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文化已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领域。我国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建设已融入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 这既为我们更好地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提供了机遇,又使我们面临西方文化资本、 文化产品的巨大冲击。面对机遇和挑战,我省必须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竞争中抢 占制高点,充分发挥文化资

7、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后发优势,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 业优势,壮大我省的文化实力和竞争力。 二、建设文化强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 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协调与统 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我省 由文化资源大省建设成为文化产业大省,实现文化大省向文

8、化强省的跨越,为建设“和谐 中原、富裕中原、美好中原”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二)基本原则 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发挥经济对文化的支撑、支持作用,注重文化对经济的 催发、推动作用,推进经济和文化的融合,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强我省经济社 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认识文化产品的产业属性和文 化的娱乐消费功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推动文化产业的快 速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改革创新和继承借鉴相衔接。发扬中原优秀文化传统,开发丰

9、富历史文化资源,体现 区域文化特色。广泛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文化和科技成果,顺应现代文化潮流, 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提高河南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竞争力,用创新的文化产品满足人 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出发,选准突 破口,形成带动力,大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三、建设文化强省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总体目标 到 2010 年,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做到公民素质明显提高、文化 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文化市场

10、开放有序、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产业 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人均文化事业费在现有 3.01 元的基础上翻一番;全省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达到国家 规定标准;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 98以上,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 98.5以上;全 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7左右,占 GDP 的比重 4左右;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 全部从业人数的 3左右;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8左右。 公民素质明显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加巩固,思想政治素质有新 的提高,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传统美德得到大力弘扬,民主法制观念和道德

11、规范意识明 显增强,公民受教育水平和科技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方面 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高雅艺术和大众文化迅速发展,历史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开发 利用进一步加强,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丰富多彩。 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文化产业生产、服务、销售网络体系比较完善,国有文化企业为 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重点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文化产 业的科技含量和资源开发能力、生产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文化市场开放有序。地方性文化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日趋活跃,中介机构、行业组织不断完善,统一、开放、竞

12、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基本形成。 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 基础,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便捷有效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建成,文化服 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到 2020 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5左右,占 GDP 的比重达到 7左右,文化 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 文化需求,文化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基本完成,形成比较完备的文化创新体系、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把河南建设成为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和文 化产业发展实力居于

13、中西部地区领先地位、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强省。(二)发展战略 体制创新战略。改革管理体制,理顺党委、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创新运行 机制,增强文化单位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培育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 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形成全社会办文化的格局。 龙头带动战略。以郑州为中心,以沿黄文化带为主轴,以豫北、豫南文化产业区为两 翼,带动全省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以传媒、出版、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产业为龙头, 带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以大型文化集团为龙头,促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 重组和资源整合,壮大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名牌提升战略。充分挖掘中原文化内涵,整合

14、文化资源,策划开发重点文化项目,吸 引省内外、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打造形式新颖、影响力大、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精品, 形成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扩大河南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科技推动战略。推动文化建设与科技进步相结合,注重采用现代理念和高新技术改造 传统文化产业,加快数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个环节 中的应用,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增强文化的表现力、感染力 和辐射力。 人才兴文战略。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选拔、引进和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创业 环境,聚集大批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文化专业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

15、管理人才,造 就一批文化名人和文化大家,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四、提高公民整体思想道德水平 (一)加强思想建设 广泛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 宣传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公民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 途径、新办法,重点做好农村、企业、高校、社区、新经济组织和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工 作。 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深入高校举办“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推进“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形势政策教育,在全

16、省营造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升教 育功能,充分发挥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作用。(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宣传焦裕 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加强公民现代意识教育,努力形成效率、民主、法治等现代价值观 念,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公民素质教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培育和倡导 “开放、创新、务实、诚信”的新时期河南人精神。大力宣传焦裕禄、史来贺、任长霞、 常香玉、李学生等先进人物,推出一批新的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先进典型,用他们 的先进事迹教育人民、激励人民。(三)深化公民道德建设 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继续深入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 活动,在全省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环境。 加强诚信建设,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实践活动,努力打造诚信河南。在全省未成年人 和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