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30756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关于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关于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关于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关于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关于于新新课课标标下下阅阅读读教教学学的的一一点点思思考考主讲人 句容市教育局教研室 经守红时间 06 年 10 月 18 日 地点 镇江老十五中关于阅读教学关于阅读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分解为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现将阅读教学内容解析如下。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写作、学习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对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学会语文学习方法,形成语文能力,发展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核心的人文素养,开发创造潜能和激发创新精神,都有极为重要

2、的作用。语文课程总目标对阅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语文课程总目标对阅读教学总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阅读教学的内容极其丰富,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和把握。我们拟将从阅读知识、阅读能力、阅读创造、人文素养阅读知识、阅读能力、阅读创造、人文素养 四个方面对语文课程目标中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解析。(一)(一) 、 关于阅读知识关于阅读知识 阅读知识指在阅读中获取的各种语文知

3、识。现将阅读知识的教学内镇江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讲稿2容整理为下表:学段体裁表达语法修辞标点一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句号、问号、感叹号二叙事性作品、优秀诗文叙述、抒情句号、逗号、冒号、引号三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优秀诗文词句表达效果、表达顺序、叙述、抒情、说明顿号、逗号、分号、句号四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简单议论文、古诗词、浅易文言文、文学种类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基本语法知识、常用修辞方法(二)(二) 、关于阅读能力、关于阅读能力学习阅读知识的目的是形成阅读能力。现将阅读能力的教学内容整理为下表:3学段阅读方式阅读方法和阅读理解阅读积累阅读速度阅读数量一朗读、默读、背诵借

4、助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展开想象词语、成语、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 ,课外阅读 5 万字二朗读、默读、复述、略读、背诵提出疑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作用,借助词典理解生词,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其他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 ,课外阅读 40 万字三朗读、默读、浏览、背诵借助词典理解词语,辨别词语感情色彩,推想词句内涵,抓住要点,了解梗概,把握诗意,想象情境,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大知识面,搜集信息300字/每分钟背诵优美诗文60 篇(段) ,课外阅读 100 万字四朗读、默读、略读、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词句

5、,提出看法和疑问,共同探讨疑难,领悟古代诗词500字/每分背诵优秀诗文80 篇(段) ,课外阅读 260 万字,4浏览、背诵作品内涵,品味语言,制定阅读计划钟阅读名著 46部(三)(三) 、 关于阅读创造关于阅读创造阅读创造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创造性阅读,开发创造潜能,激发创新精神。现将阅读创造的教学内容整理为下表:学段理解性阅读创造综合性阅读创造一了解词句意思展开想象、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二提出疑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词句作用,领悟优秀诗文内容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验优秀诗文情感,复述作品大意,交流阅读感受三理解词语语境义,辨别词语感情色彩,推想词句内涵,揣摩表达顺序抓住要

6、点,了解梗概,说出各种感受,想象诗歌情境,体味优秀诗文内容情感,进行探究性阅读四体味和推敲词句意义和作用,领悟作品内涵,理解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心得,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有益启示,作出自己评价,说出自己体验,领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四)(四) 、关于人文素养、关于人文素养5阅读是吸收、获取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形成人文素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现将人文素养的阅读教学内容整理为下表:学段情感审美其他一有感情地朗读,获得情感体验向往美好情境,感受语言优美感受阅读乐趣,关心自然和生命,诵读二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词句表情达意作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诵读过程中体验

7、情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词语提出疑问,交流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三有感情地朗读,辨别词语感情色彩,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体味古诗文内容情感描述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各种感受,想象诗歌描述情况交流讨论中提出看法,作出判断,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理想,诵读优秀诗文四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文学作品,有情感体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评价,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说出体验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领会科学精神,诵读古诗词,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了解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6关于阅读教学的策略关于阅读教学的策略今天我们着重了解四

8、个方面的策略:对话性策略、体验性策略、培养性策略、创造性策略(一)(一) 、对话性阅读策略、对话性阅读策略教师口述:教师口述:阅读就是对话,是围绕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的对话而展开的教师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是多元对话主体之间的对话。对话性阅读策略的具体操作要注意:对话性阅读策略的具体操作要注意:第一,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中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文本的意义,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第二,想象、揣摩、体味、尝试、探究等方法应当成为学生在对话性阅读时建构文本意义,形成独特感受和体验的重要方法。第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阅读过程上的互动、合作应当成为对话性阅读的

9、基本途径。第四,对话性阅读可以采用朗读、讨论、表演、游戏、绘画、演唱等多种形式。比如,著名特级教师徐善俊在导读景阳岗一课时,抓住武松打虎中的“三闪” ,引导学生对“闪”这一动作作了富有情趣的“对话” 。师:“闪”是什么意思?生:(查字典) “闪”就是侧转身体躲避。师:既然“闪”就是“躲” ,那为什么作者用“闪”不用“躲”?我们来讨论一下好吗?生:“闪”显得动作快, “躲”比较慢。7生:“闪”的动作灵活,而“躲”有点笨手笨脚的样子。生:“闪”是主动躲开,而“躲”显得被动,胆小。 “闪”比“躲”好。师:武松为什么一开始就用“闪”的办法来对付老虎的进攻?生:武松是条好汉,但冷不防遇见老虎“吃那一惊”

10、自然要先闪开。生:因为老虎来势凶猛,这时和它硬拼不是好办法。 “闪”可以避开老虎的凶势,消耗老虎的体力。生:我觉得武松不是单纯地“闪” ,而是边闪边在想,摸清老虎的底细,寻找进攻机会。师:讨论得真好,现在你从“三闪”中看出了什么?生:从这里看出武松的“三闪”正是他机智勇敢,灵活大胆的具体表现。(二)(二) 、 体验性阅读策略体验性阅读策略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学生对阅读内容必然有个性化的反应,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会依托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从体

11、验的角度进行阅读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体验性阅读策略的具体操作要注意:体验性阅读策略的具体操作要注意:第一,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积累,联系生活阅读体验。第二,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积累进行阅读体验。第三,要让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即喜欢的方式,擅长的方式,独特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第四,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化的体8验。(三)(三) 、培养性阅读策略、培养性阅读策略阅读要培养学生的四种阅读能力,即 阅读感受能力阅读感受能力通过字面对阅读材料初步感受,获得笼统印象和表层意义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从书符号中进行译码从而获得意义的能力,如对本义、引申义、深层含义、 “不言之意”的理解。阅

12、读欣赏能力阅读欣赏能力对阅读材料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语言节奏、情调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的能力。阅读评价能力阅读评价能力对阅读材料中的内容、思想感情、表达等特色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性阅读策略的具体操作要注意:培养性阅读策略的具体操作要注意:第一,要在各学段有所侧重,第一、二学段,主要是感受、理解,逐渐培养欣赏能力,第三学段可在感受、理解基础上,引导欣赏,对浅显读物进行评价;第二,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评价能力要综合培养,因为四种能力相互交叉、渗透,是综合的阅读能力;第三,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特别是把课内阅读培养的能力运用到课外阅读;第四,在各学段逐步扩大自主阅读比例,逐步

13、淡化教师的引导。(四)(四) 、创造性阅读策略、创造性阅读策略创造性阅读分为两种层次。一是探究性阅读,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提出疑问,并使疑问得到解答的理解性阅读活动。如于永正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时,谈到“恨”时,学生结合“恨”字造型,纷纷发表见解,左恨英法联军的贪婪无耻,右恨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二是创新性阅读,是学生自主地凭借语文素养,对阅读材料的9涵蕴进行体味、推想、质疑、揣摩,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感受和新异结论的阅读活动。如刚开始学习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一位同学认为“鲜花拌着拌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中, “拌”字含有搅拌之意,不如换成“伴”字更能体现人

14、们对伟人邓小平爷爷的怀念之情。这位同学的提议非常合情理,于是教材对此处作了修改。创造性阅读策略的具体操作要注意:创造性阅读策略的具体操作要注意:第一,阅读要多角度进行。如学习跳水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对文本进行感悟,可引导学生从船长身上受到启发,体会到遇上危急情况时要沉着果断,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也可以引导学生从那个孩子的行为体会到做事情要考虑后果,不能因一时的好胜赌气而不顾危险;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事情的起因是水手们开玩笑太过分了,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从中体会到开玩笑要注意分寸。第二,要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如,一位老师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时的意境,在学生

15、自学了解诗歌的大意后,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为诗歌选画”的环节。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三幅图画:画一:烟花丛中的黄鹤楼,一望无际的长江水。画二: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目送朋友远去。长江中许多帆船往来。画三:烟花丛中的黄鹤楼,一片孤帆渐渐远去。你们认为哪幅画最能再现诗歌的意境呢?起初,学生一致选择了第3 幅画(虽然有几个学生有些犹豫),因为画中有“黄鹤楼”、“烟花”和“孤帆”。这位老师让全班学生看着第 3 幅画有感情地朗读后,巧妙地点拨了一下:隋唐时,扬州是个繁华的都市,难道长江上话音未落,几个原先犹豫的学生站了起来说,第 2 幅画也能反映诗歌的意境,因为李白是站在黄鹤楼上目送孟浩然远去的,江上帆船虽然多

16、,但在李白心中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帆船,“孤帆”是李白的一种心境。紧接着,有些学生认为第 1 幅更形象地反映了“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这位10老师在板书“孤帆”与“尽”后,告诉学生诗中有画是古诗的一大特点,只要抓住诗歌的意境,我们能描绘出不同的画面。最后,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想像的画面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至此,我们不难想象,学生在这样富有创意的预设中,是会生成很多个性化的理解的。第三,阅读要采用联想、想象、推想、揣摩、体味、推敲、质疑等思考方法。第四,阅读要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让学生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啄木鸟和大树这篇课文时就是一种创造性阅读策略的运用:啄木鸟治病救人,大树讳疾忌医的主旨是十分明确的,可是在课文临近结束时,一位小朋友提出了问题:“我觉得啄木鸟不太好,没有爱心,为大树治病只去了一次就不去了,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大树死去吗?如果啄木鸟多去劝几次,大树病重了是会接受治疗的。 ”执教教师从“超文本”的理念着眼,来个因势利导:这故事本来是有啄木鸟第二次劝大树、第三次劝大树的情节的,因为太长了,课文中没有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