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德2012作业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0301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金德2012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金德2012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金德2012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金德2012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金德2012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金德2012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金德2012作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经济济与社会管理学院与社会管理学院社社会会实实践践调调查查报报告告题题 目目 民乐县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调查报告民乐县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调查报告姓姓 名名 马马金金德德 学学 号号 299020219 班班级级专专业业 09 级级法法学学二二班班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 李李 森森 提提交交日日期期 2012 年年 3 月月 5 日日 2民乐县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调查报告民乐县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调查报告0909 法学法学 2 2 班班 马金德马金德摘要:摘要: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这一群体组织不能不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其中存在的老年人的赡养现象更是越来越多的闯进现代人的思考中,特别是在经济相

2、对落后主要以“家庭赡养”为主的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随着他们的年老体衰,逐渐失去了依靠体力劳动为主的原有的家庭经济地位,已不能自给自足,同时他们大多数既没有社保也没有低保,仅仅依靠传统的“养儿防老”来度过晚年。而当面对经济落后,家庭贫穷,道德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时,他们往往连这仅有的依靠都得不到保证,由此导致了赡养问题已成了农村的一种社会问题。为了进一步更加详细的了解民乐县农村老年人的心理与生活现状、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身体健康度、医疗保障制度的普及度以及对相关法律的了解度等基本情况,关键词:关键词: 农村农村 老年人老年人 赡养赡养 问题问题 建议建议正文:正文:一、调查概述一、调查概述尽孝道,

3、应是人之善本。大力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孝道这一传统美德,不断健全为老年人服务体系,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农村老年人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使农村老年人在有保障、有尊严、有安全的社会条件下生活,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而且有利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有权利深入了解现代社会这一特殊群体的现状,并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我们的想法与应对之道。2012年寒假我就老人赡养问题在家乡作了一下调查,调查情况如下:二、基本

4、情况二、基本情况1、个人特征比例分布3此次调查对象中,女性为 87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 43.72%,男性为 112 人,占调查总人数的 56.28%;年龄分布状况如表 1 所示:表 1 年龄分布表年龄分布60 岁70 岁71 岁80 岁81 岁90 岁比例35.68%51.26%13.06%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农村老年人年龄在 70 至 80 岁之间的人数最多、比重最大,占总人数的 51.26%,60 到 70 岁之间的占总人数的35.68%。从下面的表 2 老年人身体健康分布看来,农村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基本健康和有点小毛病的共占到了总人数的 76.88%,很不健康的占总人数

5、的 13.57%,非常健康的仅有 9.55%。 表 2 身体健康状况分布表健康状况非常健康基本健康有点小毛病很不健康比例9.55%45.73%31.15%13.57%从以上提供数据显示出,农村老年人普遍年龄较高,身体状态也较差。2、生活状态(1)总体状况表 3 生活状况分布表选项很好一般不好合计人数719335199比例35.68%46.73%17.59%100上表 3 显示,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普遍一般,统计数据占到了总人数的46.73%,接近一半,还有 17.59%的人生活处于不好的状况中。4(2)平时娱乐表 4 平时娱乐分布表选项看电视听戏曲下棋看书读报其他合计人数92121777198比

6、例46.5%6.1%8.6%38.8%100从统计老年人娱乐情况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老年人平时生活乐趣较为单一,辅助设施较少,数字显示:看电视听戏曲的占总人数的 46.5%,另有看书读报的占 8.6%,下棋的仅有 6.1%。(3)闲暇时间按常理来说,老年人因丧失了劳动能力,几乎不能从事生产活动,所以他们的闲暇时间应该较年轻人多出很多,那这些闲暇时间他们如何度过呢?从我们调查情况看来,如下表 5,多数老年人会和周围同样拥有充裕时间的同龄老年人聊天,这些占到了 47.94%,另有多数老年人甚至于只呆在家里打发他们多余的时间,这样的情况有 35.9%,还有少部分 10.1%的老年人会去亲戚家走

7、走,剩余的 6.06%的老人只能回答无所事事。表 5 闲暇时间分布表选项呆在家里到亲戚家和周围老人聊天无所事事合计人数71209512198比例35.9%10.1%47.94%6.06%100(4)生活费来源表 6 生活费来源分布表选项子女给予退休金其他合计5人数1072658191比例56.02%13.61%30.37%100谈到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不可避免的我们会提到他们的经济来源,这是解决赡养问题首先切入的地方。通过调查我们看到,有 56.02%的老年人的生活费都是由子女负担的,从侧面反映了子女对老年人的养老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一旦失去了子女的供给,将有一半以上的老人生活无所依靠。另外

8、拥有退休金的老人只有 13.61%。(5)医疗情况表 7 生病采取措施分布表选项找子女自己去医院买药吃不管不顾合计人数61447812195比例31.28%22.56%40%6.16%100在我国,大多数农村的医疗设施还很不健全,一些贫穷的地方甚至于还没有建立,医疗服务的缺乏使得抵抗力衰弱的老年群体病无所依,目前农村医疗无保证成了老年人养老的重要问题。经过我们在目标区的调查发现,有 31.28%的老年人生病后找子女解决,40%的老年人会自己买药吃,而有 6.16%的老年人生病后竟然不管不顾,任其发生。3、与子女的关系(1)倾诉心事表 8 心事诉说情况分布表选项子女老伴周围其他人憋在心里合计人数

9、46693943197比例23.35%35.03%19.79%21.83%1006从上面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分老年人有了心事会跟子女诉说,数据显示这样的情况有 23.35%,更多的老年人还是喜欢向老伴诉说,当然这样的前提是他们的老伴还健在,另外其中有 21.83%的老年人会将心事憋在心里,不愿向任何人诉说。(2)满意度表 9 对子女的满意度分布表选项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合计人数45112326195比例23.08%57.44%16.41%3.08%100表 10 子女的满意度分布表选项很尊重不理不睬是个负累合计人数1512916196比例77.04%14.8%8.16%100本次

10、调查中,我们根据不同视角,分别就老年人及子女相互看法的角度进行了证实,经过数据统计,结果还较为满意,基本都在意料之中,但即便如此,还是存在 19.49%的老人对他们的子女抱以不满意甚至很不满意的态度,相反也存在 22.96%的子女对需要他们的老人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更甚于觉得是个负累。(3)解决冲突的方式表 11 解决冲突方式分布表选项默默忍受亲戚调解法律手段合计人数110833196比例56.12%42.35%1.53%1007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冲突与摩擦,亲人亦是如此。子女与长辈之间出现冲突是常有的事,关键看要怎么解决。表 11 列出了几种常见的解决冲突之道,根据调查,我们惊奇的发现竟有一

11、半以上的老人与子女发生冲突后都选择以默默忍受的方式解决,另有近 50%的老人依靠亲戚的调解来缓和和子女的矛盾与冲突,只有 1.53%的老人会用法律的手段予以解决。在此我们暂不说谁对谁错,就数据看来,在我国农村,能正确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老人寥寥可数,说明法律的普及度仍很欠缺。当然其中也不能排除老人们普遍存在的受传统观念影响的维护家庭的思想。(4)希望表 12 对子女希望分布表选项经常回家看看好好工作就行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合计人数6410528197比例32.49%53.3%14.21%100已到垂暮之年,此刻,老人的思想都变得单纯而善良,他们更多的不是考虑今后自己要如何如何,而是想到规划到

12、自己的后代要怎样怎样。所以老人的希望很简单,只要子女好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好!三、当前农村老年人现状及原因分析三、当前农村老年人现状及原因分析(一)农村老龄化程度高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表的2007 世界经济和社会概览指出,从1950 年到 2005 年,世界人均寿命增长了近 18 岁,预计 2050 年全球 60 岁以上的老人将有 79%居住在发展中国家。2005 年底,我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接近1.44 亿,占总人口的 11%,超过了人们通常认定老龄社会标准的 10%。据有关方面的估计,到 2030 年老龄化高峰时,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 22.29%,这会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

13、在现代化过程中,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青壮劳动力陆续流入城镇,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是高于城镇。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提高,使农民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8(二)人口流动率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开展,不可避免的出现农村人口的流动,从表面上看,人口流动促进了社会的互动,实现了部分资源的合理配置,但实际上,人口流动却给农村人养老提出新课题。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城市涌进,使农村出现了大批的留守老人,同一个家庭的两代人生活在两地,使得老人的生活更加不便。曾经在一次调查中,某村村长形容留守老人的比例时说,“敲 10 家的门,有 9 户肯定是老人开门。”这同样也反映了老年人成了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结构的

14、主体。另一方面,农民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工作和子女身上,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三)土地不足以养老长期以来,土地是农村老年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他们在土地上从事生产劳动,直到丧失劳动能力为止。显而易见,农村的老年人必须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晚年的经济收入,只有在年老体弱时,才依靠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赡养。改革开放后,我们在进行国家建设时,强调经济建设,却忽视了环境的代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生态遭到破坏,土地资源利用率低,这使得农村的一部分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据有关方面的专家估计,到 2

15、040 年我国的失地农民将达到 8000 万9000 万。传统以土地养老的模式将渐渐淡出社会生活领域,怎样保障失地农民,尤其是失地的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是摆在当前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社会保障制度中关于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的制度安排目前还不尽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村失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一旦子女不承担养老责任,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就陷入了困境,许多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来源都表示了担忧。近年来,少子女和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增多,子女顾及不到老人,这使得老人急切地渴望建立农村

16、养老保障和发展老年福利服务业。现如今,在我国农村,9除了极少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以外,绝大多数地区都尚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由于缺乏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城市形成巨大反差。他们的消费水平低,生活贫困者也多。从以上现状分析可以得出,目前我国农村为老服务极度贫乏。纽约时报曾报道指出:中国“农村出现老无所养危机”。这些都使得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差、精神慰藉少,由此导致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都严重受损,既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有害于下一代的发展。(五)子女道德素质不高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现在步入老年行列的老年人大都有两个以上的子女,本来子女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之事,但到了今天,许多子女却不愿承担这项义务,以各种借口互相推委,消极养老,使得老人无法得到正常的赡养,这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在今天的法制社会中,非正式约束已起不到他的作用,本来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如今许多地方却要用法律手段强制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