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30150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南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陕南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陕南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陕南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陕南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南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南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与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南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与思考陕南水土流失防治实践与思考跨入“十二五”,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即将付诸实施。这对陕南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既是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也是一次新的挑战。为此,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重新认识陕南水土流失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创新,继续推进陕南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科学、健康、持续发展。1 陕南长江流域及水土流失概况1.1 陕南长江流域极具资源潜力与区位优势长江上中游最大支流之一的嘉陵江,发源于我省秦岭南麓凤县代王山的东峪沟,省内流域面积占到全流域的 62%,经四川省,在重庆市汇入长江。长江最大的支流汉

2、江和丹江分别发源于宁强县的嶓冢山和商州区秦岭凤凰山。省境内汉江和丹江年均进入丹江口水库水量 284.7 亿 m3,占多年平均入库水量 408.5 亿 m3的 70%。三大流域面积占全省的 36.7%,水资源量却占到全省总量的 71%。陕南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重要水源地,在陕西水资源利用中也具有重要地位。秦岭巴山素有 “生物基因库”之称,有野生种子植物 3300 余种,约占全国的10%。珍稀植物 30 种,药用植物近 800 种。拥有黄姜、杜仲、绞股蓝等各类中药材资源 3000 余种,是我国重要的 “天然药库”、“中药材之乡”。茶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巴山和汉丹江两岸的丘陵和低山区,是

3、西北地区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养蚕种桑传统悠久,是我国东桑西移的主要接续地。板栗、核桃、食用菌等具有大规模种植条件,魔芋为全国四大种植区域之一。陕南位于“西三角”腹地,优质矿产资源富集,旅游资源独特。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纵横交错,特别是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和高速铁路的建设,使陕南融入西安一、二小时经济圈,与周边中心城市的交通也大为改善。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将进一步推动陕南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和互利共赢,促进陕南突破发展。1.2 陕南水土流失特征明显,潜在威胁巨大陕南长江流域地处秦巴山地,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有大小流域 8554 条,其中 10平方公里 680

4、3 条。沟谷十分发育,沟壑密度达到 2.18 公里/平方公里。同时,山高坡陡,岩性复杂,既有坚硬的石英岩、沙岩等,也有易风化抗蚀力弱的泥质页岩、云母片岩、千枚岩等,土壤抗蚀性差。覆盖在缓坡、低地的风化碎屑层、土层,一般颗粒较粗,粉沙及粘粒较少。由于区域暴雨频繁,强度较大,极易产生水土流失。陕南山区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坡耕地上,其侵蚀程度要比林草地大几十倍,侵蚀模数一般达 4-5 万吨每平方公里。山洪、沟谷侵蚀现象在人口相对集中、植被稀疏、地形破碎的浅山丘陵区尤其严重。随着秦巴山区兴修公路、铁路、水电、矿产开发对地表不同程度的破坏,每逢大雨,泥沙、碎石拥入河沟,加重了水土流失程度。省内长江流域

5、占整个长江流域总面积的 4%,而悬移质的年输沙量达 0.82 亿吨,占长江输沙量的 12%,若加上推移质,我省长江流域泥沙共约 2 亿吨。水土流失最大的危害是对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在自然状态下形成 1 厘米厚的土层需要 120 至 400 年,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每年流失表土在 1 厘米以上,土壤流失的速度比土壤形成的速度快 120 倍至 400 倍。水土是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在土层薄、流失严重的山丘地区,若不及时治理,土地将永远失去农业利用价值,当地百姓的生存与发展必将受到更加严峻的挑战。陕南长江流域除了工业、生活污水污染外,其潜在危胁主要为难以控制的面源污染,随着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

6、中残存的有害物质也随之增加。水土流失带走的大量可溶性化学成份进入江河、水库,使水质污染严重超标。1.3 陕南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8.18”陕南洪水,以及长江上游的洪水灾害,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陕南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潜在威胁,以及加速陕南水土流失治理的紧迫性。青山绿水掩盖下的水土流失引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年省重点小流域向陕南倾斜增加到 13 条,水利部组成陕、甘、川调查组,分析灾害原因及其对策后,1982 年长江水利委员会选定安康市汉滨区白鱼河小流域进行试点,先后有白河县黄石板、商南县龙窝、洋县苎溪河等四条小流域被列为长江试点小流域开展治理。1989 年水

7、利部正式批复,同意将陕西省境内嘉陵江流域所属镇巴、宁强、略阳增列为第一批防治区重点,由此我省先后有 13 个县列入并开展了历时 20 年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建设(以下称“长治”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三苦”精神为代表的“长治”品牌,“长治”精神深入人心,激励着陕南人民坚持常年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激情和雄心。2006 年,历经水利水保部门多年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呼吁,国务院批复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要求陕西等三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力争通过 5 到 15 年的努力,确保丹江口

8、库区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库区及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规划近期安排我省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区)17 个。止 2010 年,国家累计下达我省治理水土流失任务 7629.01km2(我省实际下达 7681.53km2)总投资 19.16 亿元,其中中央投资 10.36 亿元,我省落实省级配套资金 5264 万元。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以下称“丹治”工程)在我省陕南实施 4 年来,对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水源区生态环境,减少面源污染,防灾、抗灾,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均起到了积极作用。2010 年 7 月间,受大范围持续降雨影响,我省陕南地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县区普遍遭遇

9、 50-100 年一遇特大暴雨洪水及滑坡、泥石流灾害。尤以“7.18”、“7.24”特大暴雨最为严重,汉滨、紫阳、岚皋、商南、丹凤、山阳、镇巴等 7 县(区)受灾最为突出,正在实施的“丹治”工程也面临考验。为此,陕西水土保持局及时组织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撰写了水土保持工程“保水保土保安全”陕南特大暴雨中水土保持工程防灾减灾作用调查报告,并以“送阅件”形式送省委、政府领导审阅,引起高度重视。省委赵乐际书记做出重要批示,“送阅件”很有说服力,“十二五”需要加大力度,持之以恒地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2 主要做法与体会2.1 重视研究新情况,科学组织前期工作2007 年,在项目启动之初,就面临水土

10、保持投资计划体制发生重大调整,国家制定了新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办法,要求水土保持工程参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为此,我们就结合水土保持项目特点,多次研究分析。首先,结合各部门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形成了由省发改委、省水利厅负责,并分别批复项目区可研和小流域初设,省水保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负责组织技术审查的工作机制,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其次,确定规划设计编制单位。根据我省陕南山高路远、地形复杂和水土保持工程量大、面广、工程小而分散的特点,省水保局首先组织编写提纲,主抓技术培训,统一设计标准。先后对市、县水保站、设计单位等具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的 300 多人次进行集中培训,充分依靠基层技术力量,保证了设计

11、编制任务按期完成。同时为二期项目储备了丰富的技术人才。第三,严格工程概预算管理。在技术培训和设计审查中,都请专人负责工程概算培训和审查,力争做到工程量符合实际、计算准确。第四,加强技术指导。在每次工程设计编制的关键时期,省上都及时派出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现场解答问题。4 年来,规划确定我省近期任务中的可研和初设全部完成,并全部通过审查、批复;规划确定的任务和投资计划全部下达我省。2.2 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综合治理“丹治”工程承载着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质,“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历史重任。为此,我们把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质、控制面源污染作为主要的治理目标。在工程建设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

12、构建山顶、坡面、沟道不同地貌部位的立体防护体系。首先,在项目区选定上,坚持向水土流失严重、集中连片的生态脆弱区和面源污染重点区域倾斜,向群众治理愿望迫切,治理积极性高的地方倾斜。其次,围绕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把着力点放在解决与群众关系密切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上,调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坡改梯、坡面水系为重点,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同时,因地制宜,建设集中连片的特色经果林园,形成了蚕桑、茶叶、油桐、板栗、核桃、木瓜、柑橘、中药材等规模较大的主导产业。第三,在小流域措施布设时,充分考虑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目标,调整技术路线、优化措施结构。措施配置突出

13、其控制面源污染,拦截泥沙的作用,同时把垃圾房、污水处理池建设也纳入工程建设范畴。2.3 调整工作思路,加大新技术应用和科技示范力度几年来,我们按照“三沿”(沿城、沿河、沿路)的工作思路,在保证不调整项目区、小流域的前提下,把示范工程向城镇周围、高速公路沿线、主要河流两岸布置。同时,结合近年来工程所需爆破材料管制愈加严格的实际,按照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水泥预制件筑坎、异型砖、PP 植物袋等新型材料和实用技术。目前项目区共涌现出 50 多个综合治理典型,其中安康市旬阳县根据张王沟小流域紧邻城镇,人口密集的特点,在庙坪综合治理点 5 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彻底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

14、条件。汉中市的镇巴县按照创办大示范区的要求,对杨家河和楮河 2 个项目区交通干线的直观坡面,全面规划、一次治理,形成了 2 个连片上千亩的坡改梯工程示范带。勉县的杜家坝示范点除措施综合外,还充分考虑了洪水泥沙沉淀过滤,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问题,创办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商洛市的商州区在丹江源头建成了闵家河清洁示范流域和蟒龙峪综合治理典型小流域。丹凤县总结万湾、陈家沟示范流域建设经验,今年在省上大力支持下,按照省市县联办的方式,在该县竹林关镇桃花谷启动了我省第一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这些典型示范工程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项目建设向规范化、高标准迈进。几年来,先后来陕西调研的全国人大副主任

15、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水利部刘震司长等带队的考察组,对陕南水土保持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和称赞。认为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调整了农村种养结构,减少了地面扰动,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调动了群众治理积极性,工程建设令人震撼和鼓舞,为水源区水土流失和污染治理找到一条成功的路子。2.4 强化项目管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管理是关键。在项目建设中,我省按照“抓住前典(前期工作和典型示范),运用两监(监理和监测),把好两关(检查验收关和资金管理关)”的工作思路,落实责任主体,大力推行公示制、招投标制、投工承诺制、资金报账制等,丹治工程成为我省第一个全面开展工程监

16、理、项目监测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同时,我省先后制定了陕西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陕西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检查验收办法。各项目市、县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从项目的立项、审查、检查、验收等几个环节做出严格规定。在项目建设中,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深入基层督促指导,协调解决问题,倾力推动,效果明显。项目启动之初,我省以承办水利部在我省安康市召开的“全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项目启动会”为契机,早动员早部署,成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部门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工程建设良好氛围。水利水保部门根据工程建设不同时期特点和要求,采取布置会、培训会、现场会、座谈会、动员会等形式,全面推动工作。2007 年 1 月、3 月先后在西安召开布置会和技术培训会,统一要求和技术标准,2008 年 8 月在商南县召开座谈会,查问题,找差距,推进度。10 月省上把全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动员会放在项目区的山阳县召开,学经验,比进度,全面加快工程建设步伐。2009年为了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9 月在汉阴县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