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29676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44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合肥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合肥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合肥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合肥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合肥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合肥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 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十三五”时期,要继续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就(一)发展成就合肥市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突出改革引领、强化创新驱

2、动、坚持等高对接,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打造现代产业基地的战略突破口。“十二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快速提升, 技术储备实现提档升级, 集聚发展态势日益显现,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一是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是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十二五”期间,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与增加值分别实现20.5%和21.9%的较高增长率。201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与增加值分别达到 2788.8 亿元和 698.7 亿元,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12.3%。二是成为结构调整的主推手二是成为结构调整的主推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2业总产值比重达 29

3、.9%。新型显示、机器人等 2 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取得显著成效,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 6 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建设, 装备制造、汽车、家电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三是成为区域竞争的新标杆三是成为区域竞争的新标杆。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 1000 户,新增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279 个;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 3.2%;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分别达 15000 件、3300 件。协同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

4、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等启动建设。成立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生物育种、农业物联网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是成为改善民生的主力军。四是成为改善民生的主力军。大力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两化深入融合,提升信息消费供给水平,有效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的供给。积极拓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市、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市, 带动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快速增长,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

5、体人民。(二)发展机遇(二)发展机遇3未来 5 到 10 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准。机器人、智能控制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深度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化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分工格局。全球气候变化助推绿色发展大潮,新能源革命正在改变现有资源能源版图。基因重组、精准医疗等新模式加快演进推广,生物新经济将引领生产生活迈入新天地。数字创意产业逐渐成为软实力角逐的重要舞台,引领消费新风尚。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

6、苏和增长的主要动力,引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重构,全球创新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总体而言,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虽然形成一定规模,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但仍然存在产业规模不大、领军企业缺乏、整体创新水平不高、某些领域核心技术有待突破等问题。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不断开创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建设新局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4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产业链、

7、创新链和价值链的全球配置,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营造与世界接轨的创新创业环境,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经济、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实施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布局一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打造具有合肥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和模式。(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全面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全面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坚持全面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加快集聚各类创新人才和要素。重视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为目

8、标,加强前瞻布局,抢占竞争制高点。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重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定完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协调推进,细化对各县(市)区、开发区重点产业的引导,形成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规模增长与生态环境并重规模增长与生态环境并重。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序推动产业规模增长和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支持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鼓励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动绿色清洁生产。推进新能源技术创新,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建立低碳发展产业体系。5内部挖潜与引资引智并重内部挖潜与引资引智并重。巩固提升现有优势

9、,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瞄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薄弱环节,积极有效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深化新兴产业国际合作。经济发展与民生服务并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服务并重。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和放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作用,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改善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三)发展目标(三)发展目标到 2020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实现双跨越,产值达到 7000 亿元,支撑合肥市经济总量进入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创新能力大

10、幅增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建成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初步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基本形成以新兴产业为引领,结构优化、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在增材制造、太赫兹装备、智慧医疗、燃气轮机等领域建成一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在量子通信及下一代通信技术、智能汽车、下一代信息器件、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技术等领域建成一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6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等 4 个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

11、; 积极培育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 软件和信息服务、光伏新能源、机器人、燃气轮机、高档数控机床、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 10 个以上国内一流的省级集聚发展基地。三、发展重点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突出优势特色,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大产业。(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建成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目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化发展。做强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传感器等电子核心基础产业;优先发展智能语音、人工智能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创新;做大软件产业,积极推动软件外包业务发展,开发推广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12、水平高的软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积极开展未来网络、5G 等核心技术攻关。到 2020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突破 3200 亿元, 力争培育 5 户年主营业务收入超 100亿元企业。1. 新型显示新型显示以新站高新区为核心,做好新型显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建设工作,打造创新能力行业领先、产业链相对完备的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建设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以骨干面7板企业为核心,涵盖上游玻璃基板、光学膜、偏光片、电子化学品、特种气体等原材料中游面板和模组下游终端整机在内的较完整产业链,加速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到2020 年,产值突破 2000 亿

13、元。突破下一代显示技术。加强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鼓励企业牵头在关键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方面提前布局。尽快掌握低温多晶硅(LTPS) 、氧化物(Oxide)背板工艺大规模生产技术,突破 OLED、3D 显示、激光显示、VR/AR 显示等量产技术瓶颈,积极开展量子点、全息投影、柔性显示等新兴技术研究。做强显示面板产业。推动完善京东方“6 代+8.5 代+10.5代”面板生产线布局,高水平建设 10.5 代 TFT-LCD 生产线;进一步提升 8.5 代 TFT-LCD 生产线运营能力;加快 8.5 代线AMOLED(EL 先导线)建设,开展新产品研发;继续实施6 代线柔性化技术改造,扩大产品小型化

14、、高端化比重。到2020 年,面板年产能达 2700 万平方米,规模位居国内第一。完善配套产业链。结合面板生产线需求以及现有基础和优势,重点发展玻璃基板、偏光片、机器人等重点配套材料和设备。鼓励有条件单位积极开发 AMOLED 背板制备、有机成膜、器件封装及相应材料和装备,支持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粒子、印刷浆料等材料的试验应用。8专栏 1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重点产业化1. 重点推进合肥京东方显示 10.5 代 TFT-LCD 面板生产线建设, 建成全球最高 水平高世代生产线,力争 2018 年投产。 2. 完成鑫晟光电 8.5 代线 AMOLED(EL 先导线)建设,启动 OLED 产品量 产;

15、完成合肥京东方光电 6 代面板生产线完成柔性化改造。 3. 鼓励康宁 10.5 代液晶玻璃基板、彩虹 8.5 代液晶玻璃基板、乐凯光学膜、 三利谱偏光片、江丰电子溅射靶材、京东方整机制造及 OGS 触摸屏、欣奕华 机器人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积极推进关键材料、元器件等产业链各环节关键 企业的引进和重点项目建设。 4. 鼓励广达合肥制造城、联想合肥基地研发中心、惠科 3000 万台液晶电视机 及配套生产、京东方整机智能制造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积极推进下游高水平 消费终端的研发和产业化。 5. 开展激光显示关键技术研发,鼓励极光科技激光显示及激光照明光源产业 化等项目建设。重大平台依托京东方合肥研究

16、院、 合肥现代显示研究院、 安徽新型显示创新中心等单位, 建立完善新技术研发和试验平台、材料验证平台、合肥国家级新型显示创新中 心,着力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加强知识产权和专利布局。积 极推进彩虹平板显示玻璃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合肥乐凯高性能薄膜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强关键核心配套产业自主发展能力。积极推进京东方打 印 OLED 研发平台、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国家地方联合工 程研究中心的建设。2. 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完善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发挥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以高新区省级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依托,集聚国内外设计、制造、装备、材料、服务等企业,培育 IDM 或虚拟 IDM 企业,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牵头或参与申报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各类专项计划。力争到2020 年,产值突破 500 亿元,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综合型产业园区,纳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布局。全力推进芯片生产线建设。以显示驱动、智能家电、汽车电子、功率集成电路、存储器等芯片为切入点,通过应用牵引搭建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