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

上传人:k*** 文档编号:4529564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一、认真执行教学常规1.认真制订计划。(1)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包括工作目标、研究课题(主题)、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教研活动安排等。教研组活动宜围绕一个课题或几个主题开展专题研究。(2)学科教学计划主要应包含: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和前后教材的联系,各单元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等);班情学情分析;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如提优补差);教学进度安排等。2.认真备课。认真备课是执行教学计划、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必须掌握教材编写意图,确定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重视课

2、堂教学设计,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研究选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形成课时教学方案。为了课堂教学的“生成” 和“优化”,教师备课的“预设”必须多元、充分,必须坚持“生课熟备”、“熟课生备”、(修改或增添部分用红色字体,)“全册教材要粗备”、“章节(课文)教材要精备”、“课前要默备”、“课后要复备”等原则。(1)备课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可以课文或单元进行。三年教龄内的教师,选其担任的一门主要学科采用手写备课。3.认真上课。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主渠道。

3、课堂教学要继续坚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传授知识为智能并重;能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能让学生答的让学生答,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努力探索和实践生态课堂,让课堂成为体验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创造的课堂。(1)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停课或改上其他课。(2)教师要认真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在提示音乐结束之前到达教学地点并完成交接班; (3)教师衣着打扮要端庄,教态应亲切,精神要饱满,坚持讲普通话,努力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板书要做到

4、工整、规范,注意不写错别字。(5)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执教;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教师要加强指导或积极参与。(6)对个别学生的违规言行,教师应采取灵活、适当、理智的方式批评纠正,不讽刺挖苦、体罚学生,坚决避免产生师生对立现象。(7)教师上课中途不离开教室,不坐着讲课,不差遣学生走出教室帮教师拿教具、练习本等,上课期间应关闭通信工具,不拖堂。(8)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上足、上好每节课,课后撰写好有质量的教后笔记或反思性随笔,每月一篇教学反思并上传到相应文件夹,教后笔记平均每 3 节课一小结,小结字数不少于 50 个。4.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以提高生活能力为宗旨,

5、紧扣学习内容布置富有启发性、层次性、趣味性的作业,有书面和操作类两种。对于学前和低年级的学生以康复训练为主,教师做好家庭康复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5.认真辅导学生。认真辅导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应渗透于课内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辅导。(1)要针对学困生的个体差异,讲究辅导方法。课堂上,要鼓励他们多参与学习活动;作业中,要适当降低练习难度,让他们有成功感;课外,要以个别辅导为主,分类指导;班集体中,可建立学生间的帮教对子;家校间,要加强联系,协调辅导内容和方法。(2)要重视特长培养,尽可能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提供

6、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去尝试,为他们最优化发展创造条件。6.认真参加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载体与有效途径。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1)听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课前要熟悉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做到有准备地听课。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30 节,分管教学的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40 节,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25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20 节。听课时要认真做好记录。(2) “议”和“评”要根据教材、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学媒体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既要肯定优点,更要指出存在问题,既要评教师,更要评学生,既要评教法,

7、更要评学法,要帮助执教教师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7.认真组织考核与评价。认真组织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要科学有效地组织考核,改进学生评价,切实发挥考核评价的发展和激励作用。(1)要认真组织学科考试考查。学科考查或考试,形式要多样,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命题要注重质量,基本题一般占 70%,适当提高题占 20%,拓展题占10%。小学取消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评价采用等级制,6074 分为及格,7584 分为良好,85 分以上为优秀。考查或考试要做到公正、公平,师生都要严格遵守考风考纪,坚决杜绝作弊现象。各类考试、考查,教师都要认真阅卷、评价,认真进行讲评,认真督促学生

8、订正试卷,并做好质量分析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2)评价学生要采用开放、多样、多元的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要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8.认真进行工作总结。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的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应当在每学期结束前按时写好,整理归档。总结不需面面俱到,应突出重点,提倡作专题性总结,字数不少于 1000 字。二、切实加强教学管理9.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一次,在学期初应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讨论,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纲要。教研组工作计划需经

9、教研组会议通过、教导处审定。10.教导处、教研组、要定期对教师编写的教案进行检查,原则上每学期不少于 3 次,期中期末各 1 次并进档案室;另一次在期初,整改记载放在教导处备案。11.学校要制订各学科教师的教学常规要求与学生的上课常规要求;指导、督促教师加强专用教室、教学设施的管理与使用,充分挖掘、利用好校内外教育资源;组织行政成员、骨干教师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进行常态检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形式多样的随堂听课,听课后应及时与教师评课。12.学校教导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作业布置、书写与批改的要求,对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每学期应至少检查 2 次(期中期末各 1 次),并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结果要及时反

10、馈给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控制学生的学业负担。13.学校要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并定期考评转化效果;积极开展特长生展示、评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4.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以及相应的考试方法,对师生进行规范性的引导;考查或考试后,学校要及时开展总结、交流、评比等活动,表彰先进,推广经验。要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建立以行政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综合评价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应列为学期平时工作考核与年度考核的内容。通过多样、多元评价,让教师能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行为,加快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