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思维常识教材解读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9264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思维常识教材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科学思维常识教材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科学思维常识教材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科学思维常识教材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科学思维常识教材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思维常识教材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思维常识教材解读(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学思维常识科学思维常识教材解读教材解读教材编写概貌教材编写概貌南京大学哲学系 张建军 王习胜一、编写一、编写科学思维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的指导思想的指导思想作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一部分,科学思维常识教材的编写,贯彻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总体指导思想,即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常识为前提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自己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

2、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基础。同时,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二、二、科学思维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的课程性质、内容目标和基本理念的课程性质、内容目标和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科学思维常识是与必修课生活与哲学相衔接的一门课程,是对生活与哲学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内容的拓展与深化,是在对中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中凸现“求真”“创新”教育,是在生活与哲学解决了“为什么要求真、创新”的前提下,引导中学生如何善于求真、善

3、于创新。相对于生活与哲学的有关内容而言,本课程更加着眼于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科学思维方法,更具有技能性和应用性,通过科学思维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二)内容目标本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为基本目标,介绍形式逻辑、辩证思维方法、思维创新方法的基础知识。所谓科学思维素养,主要包含如下内涵:一是指思维要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只有这样的思维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二是要求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和规则。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要求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违反逻辑法则的思维

4、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思维还要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前进。这里的深度是指思维的深刻性,即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深透程度;这里的广度是指思维的广阔性,即认识领域的宽广程度,这就要整体性、动态性地思维,也就是辩证思维。2三是要求思维具有创新性。对于即将成年的中学生来说,无论将来在什么领域发展,不但要掌握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的学科知识,还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向未知的领域前进。因循守旧的思维不是科学思维。可见,这样的思维素养在当代中学生综合素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三)基本理念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的指导下,培养中学生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求真务实精神为向导、以科学思维方法为工具的思维品

5、格,使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从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事业有成,更好地实现其人生的价值,更好地报效国家,回报社会,造福人类。三、三、科学思维常识科学思维常识教材的主要特点教材的主要特点(一)科学性:能动的反映论,科学的实践观说到思维,人们更多地关注它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科学思维的首要特征是其客观性诉求。如果忽视了思维的客观性,对思维的认识和解释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所谓思维的客观性,主要指思维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正确的思维内容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的思维形式是从亿万次社会实践中总结得出的,既不是主观臆造的,也不是哪个权威的随意规

6、定的。科学思维常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以此为出发点,审视思维方法和思维科学研究。(二)学理性:总体思路明晰,内在逻辑严谨科学思维常识是一门新课程。它由四个“板块”构成,即科学思维概要、形式逻辑、辩证思维、思维创新。这四个部分是以科学思维概要为统摄,逐次分述有内在联系的形式逻辑、辩证思维方法和思维创新方法三个部分。其中,形式逻辑是基础,辩证思维方法是深化,思维创新方法是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各个部分之间不仅不孤立、不冲突,而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或缺的关系。(三)实践性:注重实际问题,反映生活原型新课标教材要求走进生活、贴近中学生,不仅要“少

7、而精”,更要讲“管用的”。就本教材而言,“少而精”主要体现在原理解说方面,而“管用的”不仅体现在原理方面,更体现在辅助文部分,尤其是在案例分析上。本教材对案例的选择原则是:力避低俗,力求精粹,选择那些既耐人寻味,又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经得起推敲,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学生理解基本原理,甚至对当下或未来生活和工作具有可援引性。这些来自于生活原型、经过提炼打磨的案例,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四)应用性:知、练、思、用结合,强化拓展应用“勤学多练”是学习科学知识的一般方法。作为科学思维常识这门课程,有其独特的属性,需要将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进行有效结合,所以,这本教材特别注意将知、练、思、用相结合。这不仅具

8、体地体现在每一课的“探究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各专题的“活动建议”中。只有真正3将知识学习与实际应用融合起来,才能让中学生真正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从而实现“我要学”的教育诉求,并将科学思维方法自觉地运用到思维实际之中。四、四、科学思维常识科学思维常识教材的设计思路教材的设计思路作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较为特殊的一门课程,科学思维常识主要从思维方法角度讲解如何“求真”、如何“创新”,教材设计为四个专题。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主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思维”“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基本形态”,以及什么样的思维才是“科学思维”,并进一步阐释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这是教材的绪论部分,也是为科学思

9、维“立标”的部分。讲清楚了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区分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进而真正树立起科学思维的观念。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主要介绍传统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目的是让中学生切实掌握一些明确概念、恰当判断、有效推理、合理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和法则,同时也为了让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逻辑思维观念,即合乎形式逻辑法则的思维是科学思维的基础,是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基石。专题三: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主要揭示了辩证思维的含义,区分辩证思维方式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介绍一些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如辩证的分析和综合、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辩证地把握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等,让中学生树立起一个科学的辩证思维观念。通过正确地

10、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以推进认识深化,达到探索真理的目的。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最终目的在于正确地进行思维创新、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这里的思维创新是建立在形式逻辑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基础上的,同时又注重利用其他思维因素,如直觉、想象和灵感,是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本专题所介绍的一些思维创新的基本方法与技巧,都是置于这样的基本理念之下的。总之,“科学思维观念”是总论,“形式逻辑”是基础,“辩证思维”是深化,“思维创新”是应用,各部分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专题一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内容简介内容简介南京大学哲学系张建军 王习胜一、本专题的

11、地位一、本专题的地位科学思维常识的主旨是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中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本专题是对“科学思维”进行“破题”,是为科学思维“立标”,是为培养中学生科学思维观念指明认识路线。(一)从知识体系角度4本专题是从对中学生进行思维测试开始,撇开思维主体各自的差异性,介绍思维的共同性。思维的形态和特征,进而引出科学思维的标准,科学思维的特征,以及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二)从能力目标的角度本专题旨在培养中学生科学的思维观念。在掌握科学思维的标准和特征的基础上,自觉地以科学思维的基本观念指导自己的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从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角度本专题旨在

12、培养中学生勇于求真、善于求真的求真务实精神。这种精神是科学的精神,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精神,是虚怀若谷、反对保守僵化、脚踏实地、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是善于在争鸣中相互切磋、讲求实效的精神,是一种敬业献身的精神,更是一种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创新的精神。总之,本专题是全书的逻辑起点,起着统摄并引领导入后面具体内容的作用。二、本专题的内容结构二、本专题的内容结构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样的思维是科学思维。然而,学术界目前尚未形成“科学思维”概念的公认的定义。本专题作为全书的逻辑起点,给出了“科学思维”的一般内涵,并以否定形式说明了哪些属性不属于科学思维。尽管这仍不是科学思维的准确定

13、义,但已体现出了制约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观念。围绕“科学思维”的主题,本专题设计两框内容、一个活动建议。本专题的基本结构是:第一框:思维测试思维的含义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形态。第二框: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的特征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活动建议: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第一框第一框“探究思维奥秘探究思维奥秘”内容分析内容分析南京大学哲学系 张建军 王习胜一、教学提纲一、教学提纲(一)测试我们的思维1.说谎者疑难。2.逻辑推理。3.思维创新实例。4.观察渗透理论(图像)。(二)概览思维的特征1.思维具有间接性。2.思维具有概括性。5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域中的思维含义。(三)了解思维的形态1.不同的思维形态:

14、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2.抽象思维形态中的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3.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二、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二、结构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本框的逻辑结构本框是全书的引论,负载的主要任务有三:一是从思维现象入手分析思维的特征;二是说明思维形态的种类和抽象思维的形式;三是指明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正确思维是学习和研究科学思维方法的目的之所在。1.测试我们的思维这部分以测试的方式呈现,是全书内容的引子。从学生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思维主体的思维风格不同,输入同样信息会加工出不同的结果。但是,在这种思维差异的现象背后,却存在着思维的共同性和规律性。这是学习和

15、研究科学思维方法的立足点。如果不同思维主体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共同性,科学思维常识所讲授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就失去了根基。2.概览思维的特征这部分是在思维具有共同性和规律性的前提下来谈的。这里只列举了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主要特征(除此之外,思维还具有现实性、反思性、目的性、预见性、与语言具有密切关系等多种性质)。这部分还对思维作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解说了思维的含义。这种区分显然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给出的,思维含义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给出的。这里特别指出了正确思维的重要意义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这为“科学思维”的出现打下了伏笔。3.了解思维的形态给出三个材料的目

16、的,是要引出思维表达具有形态上的差异性的结论。科学论证的思维形态主要是抽象思维形态,而文学与绘画等表达艺术的思维形态主要是形象思维形态。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本质区别在于思维加工时所使用的基本单元不同,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概念,而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感性形象。依据思维主体的不同,划分出个体思维与群体思维。思维的直接载体是个体的人,但个体的人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社会关系之网中的。个体思维所形成的“合力”,即是群体思维、集体思维或社会思维。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二)本框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1.测试我们的思维这部分设计了四个探究活动。6(1)第一个探究活动是一个经典的“自相矛盾”的案例。设计这个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人类理性思维的基本出发点。它有两问。第一问的答案是:假设这位智者说的“所有克里特岛人都说谎”是真话,由于他本人也是克里特岛人,可推出这句话本身也是谎话。这样就可以得出这句话既是真话,又是谎话,因而智者的这句话是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