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孩子擦亮发现美的眼睛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8861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农村孩子擦亮发现美的眼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为农村孩子擦亮发现美的眼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为农村孩子擦亮发现美的眼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为农村孩子擦亮发现美的眼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为农村孩子擦亮发现美的眼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农村孩子擦亮发现美的眼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农村孩子擦亮发现美的眼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文类别:语文教学论文 作者单位:湖南省浏阳市沙市完小 作者姓名:罗利平 联系电话:13874849844 邮编:430125 为农村孩子擦亮发现美的眼睛以山水田园诗的欣赏为例“田园有真乐,不潇洒终为忙人;诵读有真趣,不玩味终为鄙夫;山水有真赏,不领会终为漫游;吟咏有真得,不解脱终为套语。”这是明朝陈继儒小窗幽记中的几句话。古人早就明白地告诉我们:静下心来诵田园诗、赏山水意、味漫游乐、得潇洒身。为自己的心灵开一扇窗,去领略生活的些许亮色,让郁闷烦躁随风而逝,重拾生命中的许多美丽。但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往往面对课文中田园风光的诗编名著,显得非常的漠然,不能理解那一份美丽、恬淡与自然。那么,小学语文

2、课堂怎样引导学生去感悟山水田园的诗歌、散文,领会发现其中的自然画面美、生活情趣美以及意境音韵之美呢?在多年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领学生走近作者身边,擦亮那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寻求其中的田园山水之趣。一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感官欣赏文中的自然之美。人类从畏惧自然山水到盲目崇拜自然山水到逐步亲近自然山水到适度利用改造自然山水,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更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进步。回归大自然,这是无比正确的选择,因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藉以发展的精神家园。在所有的山水田园类的诗歌与散文中,作者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再现自然界的美景,所以在感悟文章时也2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

3、用发现美的眼睛寻找文中的田园之乐。比如在教学田园诗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肥。青箬笠,绿蓑衣”时,我们用媒体播放自己实地拍摄的如诗中那般青翠如黛的远山,轻盈飞翔的白鹭,粉红娇艳的桃花,清波漾漾的流水,再加上那似乎古朴凝重的箬笠、蓑衣,构成了一副色彩和谐,建构合理的田园美景。让文章中描述的场景在我们想象的视觉中,展现它如摄影师一般所捕捉的最美妙的镜头,欣赏那美妙如画的意境与描摹精彩的语句,让学生讶异于我们身边原来还有此般美景。再比如教学田园散文麦哨时,我们可以引领学生用视觉去捕捉那美丽的色彩,比如其中“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

4、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给人一种强烈的色彩美感,这些都是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展示的田园美景,而我们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从视觉的角度上去欣赏。用充满灵性的耳朵捕捉文中美妙的声音。比如在王维的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静静的体味中,想象那些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一边哞哞地咩咩地叫声。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不时向回村的人打听着孙儿是否就回来关切之音。雉鸡鸣叫声,蚕儿啃吃桑叶之声。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笑语恋恋依依的欢声。种种声响构成了一

5、曲和谐、温馨的萨克斯演奏曲回家,让我们品味到诗人捕捉自然音响的高明之处,以及唤醒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田园之乐的亲身体验。3用敏锐的嗅觉感知文中透出的浓浓气息。比如那些农村孩子们身边本来就有的“桂子花开,十里飘香”的浓郁花香,充满着泥土芬芳的原野气息,弥漫着幸福安祥的炊烟饭香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敏锐的嗅觉下深深地体味,久久地回想。一如沈从文的边城那种典型的田园描写文章的感悟角度。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亲身体验去感悟文中的生活之美。文本佳作感情铸就,或思想深邃,或见解独到,或情深意远,或语言精妙。老师和学生共同作为学习者,通过反复诵读、揣摩、推敲,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和生命力,并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和认

6、识的不同水平。对于师生共同欣赏、共同感动的优美文句,可通过媒体手段,形象感知,一起品味,达到美的熏陶。在我们的课文学习中,很多田园类的诗歌散文都与我们这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感知基础来体验诗歌中的情趣,这样完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感觉。比如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就是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其中“篱笆小路”、“落花枝头”、“油菜花田”、“儿童捕蝶”都是富有我们江南农村特有的风味,学生有很多亲身体验,甚至于还有比作者了解得更有特色,就如“儿童捕蝶”

7、,学生还会讲到当他们对蝴蝶穷追不舍,像小泥鳅那样闯入油菜花田后,只闻笑声不见人,爷爷奶奶站在田埂上“责骂”,那种人与景和谐相融的场面更富田园之乐。又比如人教版四年二期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4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你看,是不是一幅美丽春景跃然纸上?这与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多么接近,山野都绿遍了,河流中春水盈盈,泛着白光。蒙蒙的春雨尤如烟雾,到处能听到杜鹃鸟的啼叫声,也都可以看到农村劳作的场景,这样场景汇集,声色交融。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和听觉形象之美。孩子与自己的生活空间进行对比体味,则可以发觉原来自己看似平淡、普通的农作之事原来也可以如此充满诗情画意。“聪明的读者在

8、欣赏一部天才之作的时候,为了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他不是用心灵,也不是用脑筋,而是用脊椎骨去读”。因为脊椎骨里有神经,它能感知愉悦。在教学中,抓住对词句的欣赏、品味,应与作者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对其中熟悉画面的欣赏,进一步入情入境,以至与最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三是引领学生深入意境去感悟文中的造境之美。田园诗歌散文中,诗人所见无异于常人,即平淡无奇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而诗人却是以此为审美对象加以歌唱的。自然风物天造地设,田园生活由来已久,在诗人笔下产生了一种情浓而淡远的韵致。田园诗中对自然风光,风物人情,读书会友,欢聚谈心,甚至躬耕之苦的描述都是自然的。我们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孩子走出熟知

9、的具体事物,来升华体验其中的境界之美。比如在学习四年级的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时,我们可以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诗中的画面, 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同时构建一个人物活动的空间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之乐。于是,5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 这里充分体现了一种自然、和谐与随意的氛围,而我们在

10、学习此诗时从它所营建的美妙意境入手,就可以充分感悟到语言文字的优美,以及作者的匠心独具。再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们在学习时可以抓住诗中一些熟知的表现时间观念的词语“晨兴”“带月”“夕露”,使我们真切感觉到诗人劳动的艰苦情景,到南山豆地里锄草,晨出夜归,披星戴月,劳动地点之远,时间之长的生动记述。“带月荷锄归”、“夕露沾我衣”形象极了,真实极了,是诗人收工太晚了,路旁的草木都已结了夜露,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陶渊明月光下披草归来的蹒跚步履。这哪里不是劳动的艰辛啊!田园诗歌散文在内容上形成了自然、真淳的风格,形式上古朴中见典雅的语言美、图画美的审美性诗歌,在材料上虽走不出农村事物,而带给人们的却是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和形式美。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擦亮那一双稚嫩的慧眼从自己熟知的生活场景感悟田园山水之美,培养学生强烈的语言感悟能力,这应该是语文课堂中不断探索如何挖掘与展示的艺术。2009 年 5 月 26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