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础》一书第四、五、六三章的介绍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28744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基础》一书第四、五、六三章的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基础》一书第四、五、六三章的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基础》一书第四、五、六三章的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基础》一书第四、五、六三章的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基础》一书第四、五、六三章的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基础》一书第四、五、六三章的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基础》一书第四、五、六三章的介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 第四、五、六章的编写说明(初 稿)一、三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和教学的基本要求1、这三章在全书中的地位及其与全书其他部分的内在联系这三章是集中讲道德修养的。如果将全书理解为是由思想、道德和法律三个部分组成的,那么这部分的主旨是: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特别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解决大学生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和确立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促进他们健全人格和高尚品质的养成。所以这三章在全书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是全书具有联结第一部即思想部分和第三部分即法律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环节。这

2、三章与第一部分即前三章的内在联系是:如果说,大学生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推动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培养健康人格和高尚品德的思想基础与理论前提,那么,认同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提高道德境界,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和高尚道德品质,则是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要求与道义保证。很显然,没有高尚的品质和健康的道德人格的支撑,所谓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就会失之空泛,缺乏实践精神的动力,不可能落实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具体的生活实践之

3、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三章所要阐述的关于社会主义道德的知识内容和现实要求是前三章关于理想、爱国主义、人生观与价值观所阐发的知识内容和现实要求在道德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这三章与第三部分即七、八两章法律部分的内在联系是以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为逻辑基础的,它体现了党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贯彻了“以德育人”和“以法教(护)人”相统一、帮助大学生全面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 “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而社会主义法律则以“他律”的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精神。如果说社会主义道德是实施社会主义法制的道义基础和精神风貌,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懂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的精神动力,那

4、么社会主义法律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得以实施的制度2环境和制度保障,在这里“自律”和“他律”是有机统一的,两者都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可或缺的机制。这三章与第三部分即七、八两章法律部分的内在联系还表现在,第四、五两章在阐发人类道德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即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爱情与婚姻家庭生活时,同时也阐发了这三大领域的法律要求,即“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 “职业法律的基本要求”和“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因而为第三部分对法律的专门阐发,提供了一个从具体到一般的逻辑理路,架构了一个从道德到法律过度的桥梁,也体现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道德和法律的不可分割性,形成了全书从思想到道德,从道德到法律,三者相

5、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统一的框架体系。再从各自的特征和功能来看,如果说,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人生观、价值观是管总的,它是人的精神风貌的一种综合的呈现,那么道德则管具体的行为活动的,它要解决的是人们行为选择的“应当”的问题,它要提供的是人们在具体的行为选择时的价值导向。显然,这里所体现的是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理路。同样,就道德部分和法律部分而言,如果说道德主要是诉诸人们行为活动的“应当” ,相对地说,这种“应当”是通过内化为人们的观念、情感、意志信念,来端正人们行为选择的动机来达成的,那么法律则以“他律”的硬调控的方式直面人们的行为的“结果” ,法律虽然不是完全不管人们行为的动机,但是它所关注

6、的是人们行为结果所造成的法律事实,所谓法律必须要证据就体现了这种法律的基本精神。所以思想道德法律,它贯彻了这样一种逻辑理路;人们人格的塑造和品质的培养,思想是灵魂、是先导,行为是肉体、是表现,而行为的结果才是判断、裁定的最后依据。一个社会的和谐,首先是法律秩序,进而是道德秩序,再进而则是对意义世界或价值世界的追求,这是一种由形而下向形而上的运动,但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则相反,它应该首先注重的是意义世界或价值世界的建构,再是行为应当体系的确立,再才是对行为法律后果的关注。这是一种由形而上向形而下的运动。本书的逻辑体系我的理解,就是在这两者的双向运动的互动中,并以大学生在其人生所处的特殊阶段和

7、现实状况为依据而确立的。2、这一部分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一部分教学的总体要求是: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总的背景,结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各种实际的道德疑难和困惑,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3荣辱观,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锤炼道德品质,确立道德人格,引导大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阐明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和历史发展,揭示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与人类道德文明的

8、优秀成果的历史联系,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的一个合乎规律的崭新阶段,是对人类历史上道德发展的优秀成果批判继承的产物。它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就在于,它科学地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的深层脉博,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人类价值追求的客观趋势,是当代的时代精神的一种价值体现,因而能够为大学生在当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条件下,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道德生活,形形色色的道德矛盾和冲突,各种各样的道德上的难题和挑战所必须确立的基本的道德立场和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提供科学的依据和道义的保证。第二,揭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搞清为什么为人民

9、服务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们在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为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识别是非、恶善、荣辱,坚持正确的成长成才的方向,提供价值导向。第三,阐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我国当前道德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及其重要意义,揭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涵与要求,明确为什么在当前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的诚信为重点,帮助大学生提高践行以诚信为重点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引导大学生在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中,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得到提高,精神生活得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第四,阐明在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中,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要

10、求及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帮助大学生认清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家庭美德观,使大学生的深切地认识到,无论是社会公德的养成,还是职业精神的锻炼和对家庭美德的认同,都是塑造自己的道德人格,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最实际的途径,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的精神条件。二、三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与难点1、这三章教学内容选择和叙述框架设计的主要原则首先,这三章主要是阐发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诸内容,但它和一般伦理学4讲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不同,它着眼于道德的教

11、化功能的发挥,他力求在注意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针对性地回答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在道德品质修养上所遇到的各种具有普通性的实际疑难和困惑的问题,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在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上下功夫。其次,这三章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在对这些内容阐发的视角和分寸的把把乃至繁简的的取舍上,一方面充分借鉴和继承了已有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则更加突出了问题意识,强调理论论述的针对性、导向性,强调对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分析的正面性、说理性。力求使理论的逻辑与生活的逻辑相统一,力求体现德育教育的规律性,力

12、求符合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品德养成的自身规律。所以,与已有的“伦理学”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相关内容的论述相比较,可以看到,这三章教学内容的选择、叙述体系的安排,以及每一章、每一节、每一题讲什么不讲什么,是多讲还是少讲,是这样讲还是那样讲,都不是随意的,也不是纯理论的,而是要力图符合上述原则。如果借用古人倡导的“学、问、思、辨、行”这五个字来讲,可以说这三章的内容和叙述体系的安排与取舍,就是学习有关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知识,针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问题,引发大学生自己的思考,以辩明真伪、是非、善恶、荣辱,最终落实到大学生的品德锻炼和人格塑造的实际行为活动之中。当然,在这三章的教学内容的选

13、择和叙述体系的安排中,还考虑到了教材和教学的关系,乃至教学时报的规定,要给教师以足够的发挥的空间。至于这三章乃至全书对上述原则贯彻得怎么样?力度和深度如何?还仅仅是一个尝试。可以肯定还有不少不理想、不完善,甚至顾以失彼的地方,这就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下面具体地就这三章的重要内容及重点难点作一些简要的说明: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这一章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安排了四节,这四节的逻辑进路是:从一般道德理论知识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同人类道德文化优秀遗产的历史联系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从社会主义道

14、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到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最后落脚到提高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的途径和方法上。关于这一章各节的重要内容,书中节题和目题已作了明确的概括,这里就5不赘述。有关的内容在下面介绍这一章的重点难点中还要涉及。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作一个简要的说明:1、这一章第一节讲完“道德历史发展”后,紧接着以一节的篇幅即第二节讲“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道德” ,再接着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而已有的“伦理学”或“思想道德修养”教材,一般是先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再讲继承和宏扬人类优良道德传统的问题。本书作这一样一个安排,其用意有三:其一,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产生以前,人类道德发展中的各种道

15、德类型,虽然都是一定时代特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所决定的,都必然有其不可避免的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但它们必竟那个时代人们对自己的生存境遇,人际关系和人生意义一种反思的产物,它们必然包括某些合理的认识成果和反映社会发展一般要求的积极的成分,这些合理的认识与积极的成分,应该得到重视,使之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事新的历史创造的历史起点和宝贵的思想资源。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的态度和原则立场。毛泽东告诉我们“不能割析历史” ,今天的中国是昨天的中国合符规律的历史发展,所以紧接着第一节第三题“道德的历史发展”后讲“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16、,意在表明历史上产生的条件道德,并不完全是一些错误的堆积,也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只是历史的包袱,应该完全抛弃。而是人类道德文化发展的合乎规律的阶段,它们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也有其我们今天应该尊重,认真对待,辩证扬弃的理由。其二,之所以作这样的安排,也在于对本章第一节第三题最后提出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曾在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的论断作出具体的展开与诠释。它要说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某些圣人,贤人的天才发现,而是人类道德文明发展一个合乎规律的一个崭新的阶段,它的合理性与先进性正在于,它不仅是适应新的阶段无产阶级的要求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的必然反映,而且也是对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批判继承的结果。也正因为这样,一方面它和历史上人类道德文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另一方面它又是对历史上已经过时了的道德类型的一种超越和提升,是在全新的阶级基础上,全新的经济社会制度基础上对人类道德文明进步的一种价值的升华。所以这一节从总体上讲又是对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一种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