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择校择专业等级划分及报考准备

上传人:mingti****nghao 文档编号:4528634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择校择专业等级划分及报考准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研择校择专业等级划分及报考准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研择校择专业等级划分及报考准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研择校择专业等级划分及报考准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研择校择专业等级划分及报考准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研择校择专业等级划分及报考准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择校择专业等级划分及报考准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1 页 共 6 页考研择校择专业等级划分及报考准备考研择校择专业等级划分及报考准备考研择校择专业的四个等级四下中旬,正是 2017 考研学子奋力夯实基础的好时候,但迟迟未能敲定的目标实在是考生的头等困扰。“考研实质是生活一场”,从来不存在简单易考、科研一流、就业好“的考研专业和院校。当然,如果你天资过人,那就另当别论,直奔一流学府即可。考研择校择专业的四个等级如果此时,你已经开始了政治备考,那你一定知道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拿捏考研难度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矛盾。简单易考的院校毕业生就业往往不太乐观,而科研、就业一流的院校会对考生初、复试层层把关、筛选,难度大

2、。用人艰不拆来形容择校择专业这个过程是十分合适的,但困难总是和解决困难的办法相伴而生,在难度普遍存在的基础上,考研具体难度按照院校名气与专业学科实力两大维度可分为四个梯度,提炼为择校择专业四梯队黄金法则,全面、清晰剖析考研难度。下面为大家按照难度系数从大到小,依次详解。名牌大学中的优势专业名牌大学多指 985 高校,甚至是指 34 所,这些高校的考研初试分数线绝大多数超越国家线,同时接受推免生的能力较大。比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历年研究生招生名额中,有多一半的考生为推免生,通过初、复试进入这所院校的考生可谓凤毛麟角。除此之外,报考这些院校的考生往往实力过硬,如果把考研比如江湖,那这些高校的初

3、、复试可谓是高手过招,被刷掉的也可能是叱咤一方的学霸,比如,复旦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可谓是第一梯队的典型代表,其复试分数线曾有一年高达 416 分,而国家线一般在 330 分至 350 分之间,其难度大家一目了然。报考这个梯队的考生应该是有着强烈的名校梦想,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清晰,志愿成为所学专业的姣姣者的同学。但考生应该看到这个梯队的难度,要有敢争第一的勇气,更要有能够接受失败的胸怀。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2 页 共 6 页特色院校中的强势专业这一梯队多存在于特色院校,譬如财经类院校、政法类院校、纺织类院校等,这些院校综合实力虽不及誉冠中华的名牌大学,但其强势学科往往另牛校侧目

4、,是众多专业型考生竞相追逐的对象。比如,东北财经大学,其报考难度往往低于清华、北大等北京名校,但其在财经行业中认可度较高,其毕业生在求职时没有过多障碍,因此,若想未来在专业上有所造诣的同学可以选择这一梯队。强势专业的报考人数并不输第一梯队,难度只能是略低于第一梯队,为此,新东方在线考研针对部分院校的热门专业开始了名校定向课程,比如”央财、上财、东财“等高校的经济学课程,帮助考生攻破院校壁垒,提高复习效率。名牌大学中的弱势专业(新设专业)能够入围这一梯队的考生大概有两种人,一种是实力较好但对名校有偏爱的考生,通过报考弱势学科以降低难度;一种是考研的幸运儿,恰好遇到了名校弱势专业的”小年“。所谓大

5、小年,是指招生单位的生源状态,如果生源旺盛即考研的”大年“,如果生源不足,恰是该招生单位的”小年“,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新兴专业或者自设专业中,打算报考这一梯队的考生,可以通过比较目标院校近年来招生专业的设置情况,发现新设专业。一般院校的一般专业这一梯队的难度最低,但其复试分数线最低也要与国家复试线持平或者高于国家线,因此,考生不要产生”只要报考这一梯队就能考上“的观念。拿考研专业大类中的文学来说,其国家复试线通常在 340 至 350 分之间,这分摊到各个考试科目中来看,政治、英语起码要考到 60 分,专业课也要考到 120 分左右,这样的分数对大多数考生来讲是有难度的。因此,无论哪个梯队,大家

6、都要加紧时间备考。八个方面解决 2017 考研择校问题2017 决定考研后,很多同学面临专业院校定位的问题,比如是继续本校本专业还是跨校跨专业呢?,比如是专业硕士类还是学术类专业等等。下面从八个方面谈考研定位问题,希望大家认真考虑,综合分析。八个方面解决 2017 考研择校问题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3 页 共 6 页一、专业范围选择(一)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eg:某学员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该一级学科下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 10 个专业。对于该学员而言,这 10 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二)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7、”eg.某学员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与该一级学科平行的一级学科为“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 6 个专业。对于该学员而言,这 6 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三)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不属于本科就读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则为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二、硕士类型选择(一)类型说明中国提供两种类型的硕士学位供考生进行选择: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学术型硕士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业硕士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

8、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两种硕士类型均为全国统一考试、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二)应试难度说明1.绝对难度:从初试科目、试卷难度、分数要求三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绝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2.相对难度:从报名绝对人数、报名录取比例、实际录取分数线、复试差额录取比例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4 页 共 6 页四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而言专业硕士的相对难度要低于学术型硕士。三、意向专业选择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前面两个步骤,确定自己想考的专业,确定是否跨专业考试。四、意向地区选择(一)就业原则未来打算在哪儿就业,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这是读研选择地区的第一原则。

9、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学校较多,同理每年的各学历层次的应届毕业生较多,工作竞争相对激烈。例如,如果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学员将回到家乡所在省的省会就业,则选择在本省省会读研为更好的选择,既利于人脉积累,也便于利用好地缘优势。(二)安家原则未来打算在哪儿买房子、组建家庭,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这是读研选择地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未来每位学员都需要组建自己的家庭并照顾父母。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买房压力大,如北京房价动辄 2-4 万元每平,成家安定下来相对非常困难;而其他的省会城市或中小城市相对轻松。例如,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是特别富裕,原则上不建议选择北京、上海、广州

10、、杭州作为安家的城市。(三)经济原则相比较而言,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读研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固比其他省会城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要求更高。例如,在北京、上海读研的学费、生活费、其他开销,将远远大于在武汉、成都等其他城市。(四)一区、二区选择按照地域原则,教育部将不同的省份划分为一区、二区,每年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也分为一区线和二区线。相比较而言,每年国家二区总分线比国家一区总分线要低 10 分,单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5 页 共 6 页科分数线也更低。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递增和招生的结构性转变,考研的总分线也是年年居高不下,让很多学生与成功失之交臂。有鉴于二区省份

11、对于总分线和单科线的要求更低,更加适合不愿意承担考研风险、基础较弱的学员选择。五、意向硕士点选择选哪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看它是不是适合自己,而不是它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排名靠前;另外还要看自己能够考上的可能性。如果你基础很好,又能抽出时间来复习,应该考重点学校;反之则是一般的学校。再有报考是否方便也是要考虑的。一般地说,还是就近报考、学习比较好。六、自我竞争力分析个人的能力,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如果选择的学校很好,但考取的概率几乎等于零,这就没有意义。这一点与第二点似乎有些冲突,其实并不矛盾,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七、意向硕士点竞争难度分

12、析(一)参照往年的报录比硕士点的报名录取比例越高,则难度越低。硕士点的总分和单科线越低,则难度越低。(二)初试参考书分析1.不指定参考书。此类硕士点非常注重学生平时的个人修养,专业课考试难度较高,一般不建议选择。如果一定要报考这类院校专业,可参考同等院校专业所给出的参考书目。2.指定参考书。大多数院校都会给出具体的专业参考书目(三)复试差额录取比例复试差额录取比例越大,难度越大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 6 页 共 6 页八、确定目标硕士点确定目通过以上步骤,最终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标硕士点总之,对于考研初期,择校择专业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事情,建议大家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基础和优势,挖掘自身的潜力,多了解院校和专业的信息,大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考研目的,这样才能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在你的选择上不是雾里看花、盲目攀高枝、也不是自怨自艾,一味求稳,而是综合、全面衡量主、客观因素,做出合理的决定。不求最好,但求适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