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教学内容《上枢密韩太尉书》(精读)二.学习过程(一...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6948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本周教学内容《上枢密韩太尉书》(精读)二.学习过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本周教学内容《上枢密韩太尉书》(精读)二.学习过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本周教学内容《上枢密韩太尉书》(精读)二.学习过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本周教学内容《上枢密韩太尉书》(精读)二.学习过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本周教学内容《上枢密韩太尉书》(精读)二.学习过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本周教学内容《上枢密韩太尉书》(精读)二.学习过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本周教学内容《上枢密韩太尉书》(精读)二.学习过程(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上枢密韩太尉书(精读)二. 学习过程 (一)重点难点 1. 准确掌握文言文词语的读音,并翻译全文。 2. 把握文章思路,完成背诵。 3. 理解文中“气”的含义。(二)文学常识 1. 作者:苏辙(10391112),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 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文以策论见长。工诗,亦能 词。著有栾城集50 卷、栾城后集24 卷,栾城三集10 卷、栾城应诏集12 卷。 2. 书处:栾城集 3. 解题:这篇文章是苏辙写给韩琦的信。枢密韩太尉:即韩琦,当时任枢密使(掌管军 事大权)。太尉:秦汉时官名,掌兵权。枢密使相当于太

2、尉,所以称韩琦为太尉。 4. 写作背景: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辙考取进士,他因直言时政得失,得罪当权者,不能 获得理想的官职,便写信给韩太尉,希望得到赏识、提拔,但它与一般干瘪。“干谒”文 字不同,实际上是一篇内容丰富的文学论文。 (三)字词积累 1. 读准字音枢密(sh) 称其气之小大(chn) 溢(y) 汩没(g)宫阙(qu) 仓廪(l n ) 苑囿(yun yu) 冠天下(gu n )召公(sho) 惮(d n )嵩(s n g)华(hu) 2. 词语注释 思之至深:极,很。 养而致:获得。 充乎天地:在。 称其气之小大:相当,适合。 颇:很。 陈迹:过去的东西。 恐遂汩没:遂,因。汩没:沉

3、没、埋没。 壮观:景象。 北顾:回头看。 慨然:叹息的样子。 宫阙:宫殿。 仓廪:仓库,粮仓。 城池:护城河。 巨丽:极其美好。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恃,依靠。 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惮,畏惧。发,行动、发动。 苟:如果,假使。 2辱教之:我。 3. 通假字 (1)辙生十有九年矣。“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与零头。 (2)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见”通“现”,表现,出现。 4. 古今异义的词 (1)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古时对人的尊称;今指儿子) (2)入则周公、召公(指在朝廷做官;今义与“出”相对) (3)出则方叔、召虎(指在边疆用兵打仗;今义与“入”相对) 5. 词类活用 (1)

4、未能通习吏事。吏,名词用作动词,做官。 (2)北顾黄河之奔流。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3)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 (4)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志,名词作动词,立志。 6. 一词多义(1)然)()()(的样子想见古之豪杰然慨然而,可是文不可以学而能然这样无憾者矣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然L(2)游 )()(闲暇数年之间游使得优来往、交往游与燕赵间豪俊交(3)有 )()(字之间的连续有,同“又”,表示数九年矣有辙生十具有奇气有颇(4)故 )()(旧的,过去的都故过秦汉之所以壮观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故(5)发)()()()(发出。动词发一时齐开放。动词而幽香发

5、野芳发动、行动发四夷之所惮以不敢激发,兴起。动词其志气发不足以激(6)而)()()(表示并列辱教之而太尉苟以为可教表示转接何为而虽多表示顺接致而气可以养3(7)以)()()(认为为未见太尉也以而犹凭借才略冠天下以太尉用来自广以无高山大野可登览(8)之)()()(代词,我之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主谓之间,不译学也之且夫人结构助词,的气之我善养吾浩然(四)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然后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 最后再由欧阳公,自然地引出韩琦,委婉地表达了想见韩太尉的强烈愿望。 第一段:阐述自己的文学主张和见解。(作文当有养气之功。)文章首先提出“文者 气之所形”,文章要

6、有“文气”,写文章的人要善于“养气”。养气的方法有两种,一种 是像孟子一样加强内“浩然之气”的培养,一种是像太史公一样通过游历山川来增加外在 阅历,一内一外,养气的途径不同,但是都使文章达到文气充沛的效果。 第二段:主要谈实践自己的文学主张的情况。 第一层:自己认识到蜗居一隅不足以开拓心胸志气,因此外出远游。 第二层:特别写自己游历名山大川,凭吊秦汉故都,瞻仰天子宫阙之后,视野开 阔,志气增长,有了很大的收获。 第三层:提出见到欧阳修以后的感想,终于找到了天下文章的聚集之处。 第四层:揭示自己欲见韩琦的想法。 第三段:直书欲见韩琦的强烈愿望(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以尽天下之大观 而无憾。

7、) 作者明确将韩太尉与名山大川相提并论,列为天下大观,突出谒见韩琦的重要性,而 且把一个青年对韩太尉的仰慕、崇敬之情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作为一个名满天下,诗 文兼工,爱惜人才,辅国安邦的朝廷重臣,是很难拒绝。这样一位虔诚的求学之士的来访 的。 第四段:作者重申自己“生好为文”的初衷,并再次表明求见之意(自励和求教,并 非为仕禄。)(五)理解文中“气”的含义 “气”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范畴,在本文中主要涉及“文气”和“养气”。所谓 “文气”,就作品而言,指充盈于作品中的充沛的精神力量。所谓“养气”,是就作者而 言,指文章作者培养自己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修养。 作者认为“文”不过是“气”的一种表现

8、形式,如果刻意学习写作技巧,决然写不出 什么好文章来,为文之前必须先养气。在苏辙看来,“气可以养而致”,绝不是与生俱来 的,一成不变的。这种观点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注重后天的学习和修养。苏辙还以司马 迁为例指出,养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周览海内名山大川以开拓胸襟;交游当世豪杰以激发 志气。这些议论阐明了文章风格与人的气质修养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后天实践的重要性, 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4(六)写作特点 1. 行文疏荡,颇有奇气。 “疏”字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与“密”相对而言,本文在材料的安排、论据的使用 与论证的过程方面,并没有面面俱到,广征博引,或发表长篇大论,而是仅仅举出两个论 据,结合自身体

9、验,紧扣本题,作概括性的、跳跃的论述。二是指信笔挥洒,逞才使气, 有时强调一点,不及其余。“荡”一是指文思浩荡,文章自“思之至深”以下,胜意迭出, 境界大开;三是指行文跌宕,如第一节提出养气方法后,而在第二节述说实践自己的文学 主张的经过。 2. 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 此文本意是为了求见太尉,希望博得赏誉和受到提拔,这就是“注意在此”;然而通 观全文,却又以如何养气益文为中心展开议论,把求谒的旨趣深深隐蔽起来,这就是“立 言在彼”。 3. 语言精当畅达,生动传神。 如“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此一“恣”字,便传神写尽作者徜徉 于名山大川时的沉醉之态。【模拟试题模拟试题】(答题时

10、间:40 分钟) 一. 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辙(zh)宫阙(qu)B. 嵩山(s n g)华山(hu)C. 苑囿(yun yu) 仓禀(b n g)D. 召公(sho)冠天下(gu n ) 2. 根据句子中的注音填写汉字(1)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chn( )其气之小大。(2)恐遂gm( )( ),故决然舍去。(3)至京师,仰观天子宫 qu( )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yun yu( )( )之富且大也。(4)天下之所sh( )以无忧,四夷之所dn( )以不敢发。 3. 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通 (2)辙生十有九年矣通

11、 4.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大广天地之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广自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5B. 也称不以千里其气之小大称C. 与皆来会计事杰豪号令召三老,杰豪想见古之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D. 也观大此则岳阳楼之而无憾矣观大然后可以尽天下之5. 为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A. 况且,一个人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大的志向,虽然学了很多也是没用的。 B. 况且,人在求学时,不立志做大学问,学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C. 况且,这个人在学习时,没有立下大志向,即使学得再多又能做些什么呢? D. 况且,一个人在学习的时候,不立下大志,即使学得再

12、多,又有什么用呢? 6. 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阐述写好文章的关键在于加强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 B. 本文虽意在求见,却以论养“浩然之气”写文章的作用开头,洋洋洒洒,纵横恣肆, 大谈加强内在修养和外在阅历的为文之道,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善文爱才的韩太尉的兴趣和 重视,同意接见作者。 C. 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希望拜见韩太尉的迫切心情,目的是要向他学习治理政事的本 领。 D. 作者认为韩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只有见到他才能使自己“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 ,同时还能向他学习为文和为政的本领,因此才写了这封求见信。 7. 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与其父 、其兄 并称为“三苏”。 (2

13、)文中“太史公”指 ,“百氏”指 ,“翰林欧阳公”指 。 (3)秦汉之故都指 。 (4)文中“京师”指 ,今天指 。 (5)文中“四夷”指 。 (6)这封书信,谈 和 的关系,而这又都是为表达 的愿望作铺垫。 二. 阅读理解 (一)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 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 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 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 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

14、,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 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 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6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 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 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 焉。 1. 概述作者在第一段中阐明的观点。2. 用简要语言概括作者所认为的增加阅历的方法。3. 翻译句子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4. 第二段中,作者写了自己游览了名山大川,见识结交了名人贤士的经历的作用是: 5.“故决然而舍去”的“舍去”的是什么?6. 联系一、二段,可知作者游名山大川,结识名人贤士的目的是为了 对作者的 做法,你有什么看法?简要谈谈。 (二) 下面一段文字选自苏轼的上海直讲书,是苏轼于宋仁宗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后给主 考执事梅尧臣的一封信。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 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讨论。其后益壮,始能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