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第1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26144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7.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第1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马克思主义第1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马克思主义第1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马克思主义第1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马克思主义第1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第1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第1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本质是 什么?世界是怎样 存在的?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世界是普遍 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 根本规律。辩证唯物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厦的基石,唯物 辩证法思想是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根本方法。世界及其规律what物质世界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马克思主义基石,根本方法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一) 自在世界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二)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态泰勒斯说:泰勒斯说:“ 万物是由水做万物是由水做 成的。成的。”古希腊朴素唯物论古希腊朴素唯物论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空气”赫拉克

2、利特说 :“火”是万物 的本原。古希腊朴素唯物论“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 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 ,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 革”。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 ,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 水” 。“五行”说 火土水金木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化学和物 理实验中 可以观察 到的原子 是物质世 界的共同 本质。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局限性人钟心脏发条神经关节齿轮游丝霍 布 斯机 械 性人是机器盲人摸象片面、孤立、静止地 看问题。局限性形 而 上 学 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局限性不 彻 底 性自然观历史观第一节 物

3、质世界和实践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可知 性;多样性的统一;高度抽象性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 唯心主义 一元论二元论 唯物主义 一元论意义之一意义之一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 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 可知论反映论不可知论先验论意义之二意义之二意义之三意义之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 克服了旧唯

4、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物质=物质 的具体形态物质=原子物质=客 观实在性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二、在实践中认识的物质世界 (一)人类世界:自在世界(自在自然)人类社会 人化自然人的实践人 类 世 界 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理 解人类世界的物质性的关键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 的客观物质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2、实践的基本特点: (1)客观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2) 处理社会

5、关系的实践( 交往实践);(3)科学 实验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二) 实践是 主观世 界和客 观世界 的分化 与统一 的现实 基础 客 观 世 界主 观 世 界实践分化: 具有异质 性;发展 不完全同 步。 同一: 内容同构 ;规律同 一;相互 转化。 形 成 接触点 相互转化 的基础和 途径 (三) 实践是 自在世 界和人 类世界 分化与 统一的 基础实践自然基础 参与运动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实践既是 人类所特 有的活动 ,也是社 会生活的 本质特征1、决定人和人类社会分化于自然的决定性因素 2、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 3、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一切

6、领域 4、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辩证法既是世界 观也是方法论。 唯物辩 证法 的总 特征普遍 联系 的观 点永恒发 展的 观点实质、 核心: 对立统 一规律事物 发展 动力人类 认识 特点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 发展的普 遍性和多 样性(一)唯物 辩证法与 形而上学 的区别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二)联系及其 特点: 1、联系的含义 :事物或现象之 间及其内部诸要 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和相 互制约的种种关 系。 2、联系的特点 : (1)普遍性; (2)客观性; (3)多样性; (4)条件性。(一)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

7、性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 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 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可以说,联系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是物质运动发展的 根本原因。 1、联系的涵义1 1、联系的涵义、联系的涵义对联系范畴的上述理解,包含对联系范畴的上述理解,包含 以下三个要点:以下三个要点: 第一,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 存在方式。 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第三,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猫、田鼠、熊蜂和三 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 处于相互联系之中。第一,联系是一切物质的固 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联系的涵义第二,相互作用是联系的 根本内容。事物运动变化的终极原因就是物质世界本身,是物质世界所固

8、有的永恒运动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不能追溯到比对这个相互作用的 认识更远的地方。” 恩格斯联系的涵义第三,物质是相互作用的主体。联系的涵义相互作用类型物质主体电磁相互作用带电体和磁体引力相互作用一切实体强相互作用强子(介子和重子)弱相互作用轻子(一)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 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联系着; 每一事物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同 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 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 过程。2、联系的普遍性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 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 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 现在我们

9、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 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 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 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 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 和消逝。和消逝。 恩格斯恩格斯2、联系的普遍性 唇亡齿寒 晋献公把一块垂棘出产的美玉送给了虞国的 国君,目的是向虞国借一条路去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听到消息后,规劝虞国国 君说:“这事千万不能答应,因为虞国和虢国就 好象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怎么 能保得住?虞、虢两国应该永远相互救援,这 不是讲什么恩德,而是相互间的利益决定

10、的, 今天我们借给晋国道路把虢国打败了,明天, 晋国就会吞掉我们虞国。“尽管宫之奇把道理说得非常明白,但虞国 的国君就是听不进去,最后,他还是接受了晋 国的美玉,同意了借路给晋国。 晋国很快就攻取了虢国,之后,回师途中 又把虞国吞掉了。与住房问题相联 系的其它问题2、联系的普遍性 一、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 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大体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大体 说来,联系有说来,联系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 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11、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等。不同的联系, 不仅因物质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对事不仅因物质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对事 物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物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3、联系的多样性3、联系的多样性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火水鱼”A A、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城门失火啦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呀3、联系的多样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 的是本质联系;一棵瓜秧结几个瓜 、一个豆荚结几粒豆,则是非本质 联系。B、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C、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内部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间的相互内部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间的相互 联

12、系,外部联系是指一事物与他事物联系,外部联系是指一事物与他事物 之间的相互关联。前者是事物发展的之间的相互关联。前者是事物发展的 内在矛盾即内因,后者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即内因,后者是事物发展的 外在矛盾即外因。此二者对事物存在外在矛盾即外因。此二者对事物存在 和发展的作用互不相同。对此,我们和发展的作用互不相同。对此,我们 将在对立统一规律中详细讨论。将在对立统一规律中详细讨论。 3、联系的多样性D、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苹果熟透了 要掉到地上,这是苹 果与地球之间的必然 联系;但恰好掉在某 人的头上,则是苹果 与人的偶然联系。(二)联系的客观性与条件性二)联系的客观性与条件性1、联系的客观性联

13、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 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创造创造”, 也不能也不能“消灭消灭”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只事物之间的联系,而只 能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地反映能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地反映 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正确反映的基础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正确反映的基础 上整合和利用这些联系。上整合和利用这些联系。 唯心主义是生活中封建迷信活动 和一切邪教组织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基础功谋财害命的铁证坚决取缔功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1、联系的客观性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A、承认联系的

14、客观性是批判唯心主义、反对 封建迷信的基本要求。B、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 求,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前提和基础。C、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也是指导人们合理建 立各种联系的客观要求和实践原则。(二)联系的客观性与条件性2、联系的条件性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现象 和过程相联系的,并对它的 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 素的总和。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斯大林联系是有条件的。在特 定条件下,石 头与战争就联 系起来。联系的条件性电影英雄儿女片断联系是有条件的,同时联系的 条件又是多样的、可变的。大致有 以下几种具体的条件:必要条件和非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非充分条件决定条件和非决定条件有利条

15、件和不利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2、联系的条件性(二)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二)事物的运动和发展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的相 互联系。相互联系既包括事物的内部 联系,也包括事物的外部联系。 一方面,没有联系就构不成运动。另 一方面,离开事物的运动,也不能理 解事物的联系。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联系形式与运动形式是同一个 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侧 面。某种关系的确立某种运动的发生相互 作用从过程看从结果看发展是标志物质世 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 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物 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 化的趋势。发展2、发展是物质运动中前进性的变化 和进化性的趋

16、势 第一,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 的运动。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 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 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2、发展是物质运动中前进性的变化 和进化性的趋势 第二,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 的运动。 2、发展是物质运动中前进性的变化 和进化性的趋势 第三,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 事物的灭亡 。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具有 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 可比拟的优越性;(3)社会领域里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 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人 民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二、对对立统统一规规 律是宇宙的根本 规规律普遍联系的 根本内容变化发展的源泉 动力和方向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 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