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要素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25873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要素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要素(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要素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要素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 第四节 教育影响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三、教师的素质要求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1、非专门化阶段原始社会:能者为师、长者为师。 古代社会:政教合一,官师一体,以吏 为师;天、地、君、亲、师2、专门化阶段 1681年 法国拉萨尔创立第一所师资培训 学校,为师范教育之始。 1898年 京师大学堂 3、专业化阶段 标志: 专业资格证 专业地位 20世纪70年代 美国最早提出教师专业化 。 行业专业 教师教育 适应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 教师职业产生与发展

2、的根本原因是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社会分 工需要的发展。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 学职责的专门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 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 命。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的 对学生施加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1)身份特征:专业人员(2)职业特征:教育教学(3)工作目的:教书育人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 示范性 创造性 长期性 专业性 三、教师的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 1、精深的专业知识 2、广博的文

3、化科学知识 3、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4、教育机智(教育实践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结构 1、课程开发的能力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引导与创新能力 (四)教师的人格特征 1、理解学生 2、和谐相处(真诚、积极相待、交往技 巧) 3、自我意识 4、教育的期望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一个持续不断地成长过程,其最终目标 是达到专业成熟,即成为一个比较成熟 的教育专业人员。(一)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专业知识的发展 一是条件性知识。这是指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 ,包括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心理学的理论 与方法、学科教学论的知识。 二是本体性知识。教师

4、的本体性知识又有两大 类型,(1)教师的学科专业 知识, (2)教师 专业 相关的其它学科的知识。 三是实践性知识。它主要是产生于教师的教育 教学实践过程中。2、专业能力的发展(1)设计教学的能力,即教师在综合考虑教材、学 生、教学时间、教学手段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教 学目的、内容、程序、方法等进行整体构思的能力 。(2)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板书板画、运用多 种教学手段演示等的能力。(3)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如班级管理能力、课 堂管理能力、课外学习管理能力等。(4)教育教学交往能力,如理解他人的能力、沟通能 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 (5)教育教学机智,即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 的

5、能力。 (6)反思评价的能力,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状况正确 评价的能力。 (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即教师对学生、对教育教学 实践和理论进行探索,发现问题 ,并试图解决问 题的能力。 (8)创新能力,如创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3、专业情意的发展(1)专业 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 教学专业 工作的向往和追求。 (2)专业 情操:是教师对 教育教学工作带有 理智性的价值评 价的情感体验。 (3)专业 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 具备的人格特征。 (4)专业 自我:是教师个体在职业 生活中对 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 的心理倾向。 (二)教师专业发

6、展的阶段及影响因素 1、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非关注”阶段。 该阶段时限是在正式教师教育之前,可 从一个人进入接受正式教师教育一直追溯到他的孩提时 代。 .“虚拟关注”阶段。 该阶段时限一般是职前接受教师教 育阶段(包括实习期)。 .“生存关注”阶段。 新任教师一般处于这一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在度过了初任期之后,决定留任的 教师逐渐步入“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处于该阶 段的教师,其专业发 展的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 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 或职业 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 展为指向。2、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社会环境 学校文化 个人经历 自我更新(三)教师专业发展

7、的基本途径1、师范教育(专业学习)2、入职培训(专家引领)3、在职学习(同伴互助、个人反 思)(2)教师角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教学与行政的角色 自我表现的角色 教学人员 帮助人的人 社会榜样 学习者与学者 课堂管理员 父母形象 办事员 寻求权力者 青年团体工作者 寻求安全者 心理定向的角色 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社会心理学家 催化剂 临床医师讨论对教师的内涵有了明确的认识吗?对教 师职业的认识有没有改观,怎样看待教 育类课程? 自己的教育素养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 还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二、学生的地位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2.学生是发发展

8、中的人 3.学生是以学习为习为 主要任务务的人二、学生的特点1.主动性2.未完成性3.开放性4.独特性5.创造性l三、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1、家庭:家庭往往是学生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后盾 。家庭是学生的首临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维 系着学生与家庭的纽带 除了有血浓于水的亲子关 系,还有制约着学生生活环境的经济 关系。具 体表现为 :遗传 基因、家庭氛围和文化环境对 学生发展的影响。 2、学校:学校是受社会委托对学生施加有 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的权威机构,是 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场所,它体现着国 家和社会的意志,也规定着学生的社会性 发展的方向。 具体表现为:学校的物质景 观面貌、内部的心理环境、独特

9、的学校传 统、校长的管理理念、教师的个人哲学和 教学风格等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起到至 关重要的影响。 3、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学生自我选择 、 自我建构而形成的。在同辈群体当中,学 生之间是没有社会地位上的差异的,彼此 是平等、自由的。因此,同辈群体对发 展 学生的社会性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 辈群体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保护和发展的 两大功能。四、学生的合法权益 生存权 安全权 受教育权 受尊重权五、学生的年龄特征 1、童年期学生发展的特征(任务) 发展基本的阅读、书写及计算技能 发展有意注意的能力 发展借助于具体事务进行推理的能力 发展社会性的情感 发展意志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建立起对自己的完

10、整态度 学习与同辈的相处 学习分辨是非,发展良知、德行 发展对社会、集体的态度 培养创造意识少年期学生发展的任务( 特点) 发展有意记忆的能力 发展借助于表象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 发展创造性能力及探索精神 建立一定的兴趣和爱好 获得情绪的独立性、学习处理与同辈的关系,建立于 同辈的友谊 形成一定的理想和价值观系统作为行为的指引 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 适应自身生理变化带来的压力青年早期学生发展的任务 发展辩证思维的能力 为职业生活做准备 学习选择人生道路 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定向 学会正确对待友谊和爱情 提高自我调节生活与心理状态的能力 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

11、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含义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 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 1、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民主平等基础 尊师爱生 真诚相待 教学相长核心 良好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有利于缓解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 能激起教师强烈的责任感 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教育作用三、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途径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 在课外活动中建立 在校外活动中建

12、立 2、方法 转变学生角色 转变教师角色(了解和研究学生、理解、尊重学生、 善于与学生交往)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中学阶段师生关系的特点(一)随着年龄的升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减少 (二)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的理性成分增多 ,感情色彩相对减少 (三)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稳定性降低 (四)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由简单到复杂 (五)随着年龄的升高,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减 弱第四节 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联结教师和学生的中介和桥梁 ,教育领域内除教师和学生之外一切因素 的总和。 具体来说,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 教育情境 一、教育内容1.教育内容是一种特定的、具有教育性的人类 文

13、化成果。 2.教育内容是人类文化再生产的结果。3.教育内容具有简洁 性和高度概括性的特征 。 4.教育内容是师生活动共同的客体。 二、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2.教育方法的选择和组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要的是要依 据多方面条件,使各种方法进行合理的组合,因 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 种教学艺术。三、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主要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所 应用的教学媒体的硬件和软件。它分为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两大类。 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 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智能形态的技术指 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 式作用于教育实

14、践的科学知识。 教育所依赖的技术手段的变迁:第一阶段:依赖于口授或演示向后代传 递,因而文化的保存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的 生存过程的影响。第二阶段:依赖于文字和系统的教育传 递文化,这为 文化的大量积累提供了可能 。第三阶段:依赖于高科技途径传递 和保 存文化,教育的重心已转移到帮助人们学 会学习四、教育情境(一)情境与教育情境情境即情况、环境,一般是指由 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诸 多要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有机结合 的境地。现代汉语词 典对情境的解 释为 “在一定时间 内各种情况的相对 的或结合的境况”,教育情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情境可以理解为教学活动的场景。包 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

15、境两大范畴。 狭义的教育情境是指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 境。教育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 景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 方面背景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 我们一般所指的教育情境是其狭义的概念。(二)教育情境的分类教 育 情 境物质情境精神情境(1)实在情境:是指现实当中蕴 含着某种问题的事件或案例。 (2)符号情境:借助语言、文字 所描绘、模拟或虚构而成的叙述 情境。 (3)图像情境:借助照片、图画 、视频录像等建立起来的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 段和方式创设的一种适于教学活动 的情感氛围,从而为完成教学目标 和任务莫定基础。(三)教育情境的基本要求1.真:即强调教育情境的真实性和生活性 。 2.趣: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