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原理理解原理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4985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原理理解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用原理理解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用原理理解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用原理理解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用原理理解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原理理解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原理理解原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http:/ 快乐学习,尽在中小学教育 网第 1 页(共 6 页) - 正保远程教育 地址:北京市知春路 1 号学院国际大厦 18 层 24 小时客服热线:010-82310666用原理理解原理用原理理解原理哲学复习的新技巧张军复习哲学常识时,各种教辅资料以及多数教师平时授课,一般都是将其分成四个知 识块,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然后以“原理+方法论”的形式进 行复习。这种传统复习方法的好处是,首先它便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对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宏观认识;其次它能使学生基本熟悉哲学原理,并能针对不同知识块要求采用 相应的哲学道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但这种复习方法存在的最大弊端是

2、,它易割裂不同哲 学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易形成“原理串” ,因而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始终是比较肤浅和 零散的。为克服传统复习方法的弊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个全新的复习方法 “抓住关键原理,打通哲学原理” ,它的精髓是用原理理解原理,从而打通哲学原理。这 种方法是传统复习方法的新发展,它不仅使学生熟悉哲学原理,更能准确把握不同原理 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原理串” ,从而加深了对哲学知识的总体认识,领会哲学精神的 内涵,提高复习效率和解题能力。那究竟可以抓住哪些哲学原理去打通其他的哲学原理 呢?现简单介绍如下。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用结构图表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

3、实际出发 物质和意 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识的辩证 意识能够正确 努力获取正确意识 关系 意识对物质具 反映客观事物 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反作 重视意识的作用, 用于客观事物 重视精神的力量 方法论 方法论 方法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 这里首先要明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不完全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 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 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正是依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划 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凡认为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 物主义;凡认为意识第一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

4、义。依据对物质概念等的不 同理解,唯物主义又形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 4 种基本形态;依据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唯心主义又形成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 唯心主义两个基本形态。二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此做出肯定的回答,属于可 知论;也有一些哲学家对此做出否定的回答,属于不可知论。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不仅包括了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正确回答, 还强调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 观的统一。如果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审视客观实际,我们会发现

5、:实际是许多事实的总和, 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整体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个别实际出发;实际总是多方面的,这就http:/ 快乐学习,尽在中小学教育 网第 2 页(共 6 页) - 正保远程教育 地址:北京市知春路 1 号学院国际大厦 18 层 24 小时客服热线:010-82310666要求我们要从全面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某个方面的实际出发;实际是变化发展的,这 就要求我们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做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的现象和本质规律。哲学中所讲的“实际” ,就是指事物自身的状况、属性与规律等,因 此,我们强调从实际

6、出发,理所当然应包括要从我们所认识的规律出发,要承认规律的 客观性,按规律办事,也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不仅要区分不同的规律, 而且还要区分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按规律办事,还要做到按变化了的客 观规律办事,要善于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使规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也正因为我 们强调从实际出发,所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为前提 和基础;正因为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所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必 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正因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所以人们 能够完成认识的根本任务,即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

7、本质 和规律。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 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从实际出发, 就是要承认矛盾的客观性,从客观存在着的矛盾出发,不能回避矛盾。不同的事物有着 不同的实际情况,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实际 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的实际 情况也是不一样的,事物矛盾双方各有特点。可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唯物辩证法 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辩证唯物论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范围,整个世界

8、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 和思维 3 个方面。如果我们把研究范围缩小到人类社会,那么物质这个概念就缩小为 “社会存在” ,意识这个概念就缩小为“社会意识” 。可见,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 关系实质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在人类社会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这样我们也就不难 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具体内容,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价值观、集体主义、享乐 主义和拜金主义、理想等都属于社会意识,因此,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集体主义是新 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 “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 “

9、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 、 “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等,实际都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的不同表现,也是意识的能动作 用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具体体现。二、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二、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用结构图表示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内涵不同地位不同方法论功能不同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二者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联系 方法论 搞好局部,使整体 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 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http:/ 快乐学习,尽在中小学教育 网第 3 页(共 6 页) - 正保远程教育 地址:北京市知春路

10、1 号学院国际大厦 18 层 24 小时客服热线:010-82310666功能不同是整体和部分的重要区别之一,其具体内容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 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小于各个部分 功能之和,就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可见,组成整体的部分其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带 来了整体功能发挥上的质的变化。这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形式,即事物在总体数 量上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影响部分,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

11、定的条件下,关 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如果我们把整体看成是由许多矛盾构成 的复杂事物,这个时候起决定作用的关键部分,就会起到决定或影响其他矛盾存在和发 展的作用,这就是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这也印证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抓关 键” 、 “抓重点”等,主要体现抓主要矛盾的哲学道理。所以,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 强调重视关键部分,就是强调抓主要矛盾;强调抓主要矛盾,就是重视整体中的关键部 分。举例来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主次矛盾的角度看,这是由我国现阶段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对主要矛盾决定的;从整体和部分 的关系看,在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12、、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组成的社会发展的整体中, 经济建设是关键的部分,只有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 发展。我们也可以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去理解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正因 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所以,我们可以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加以研究, 即分析;正因为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所以,分析不能“只分不联” ,要在整体中把握各 个要素,还要有把分解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形成整体的思维过程,即综合。我们强调在 综合的指导下深入分析,就是强调要将部分置于特定的整体中去研究,因为整体的变化 会影响部分的变化,脱离了特定整体的部分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性质和意义;我们还强调

13、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就是强调整体由部分构成,认识部分是认识整体的基础。同样,我们还可以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去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 利益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在本质上是整体和部分关 系的具体体现。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部分处于被 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所以,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个人要服从社会,个人 与社会相比,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性的作用;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中,集体 利益更具有根本性特点,占首要地位,在两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甚 至要牺牲个人利益去维护集体利益,坚决反对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正因

14、为在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所以,在个人和社会的关 系中,个人与社会也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中,个人利 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相互促进而发展。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揭示的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矛盾双方之间 的关系。 “对立”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又叫“斗争性” 。它的具体 表现形式有很多,如:同化和异化、地位和利益的根本对立、作用与反作用、生存竞争、 先进与落后的差异、正确与错误的斗争,等等。其中,最常见到的一个表现是两者之间 的区别。 “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 它有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 相互转化。http:/ 快乐学习,尽在中小学教育 网第 4 页(共 6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